摘要:很多家長比較糾結,從多大開始讓孩子做家務比較好呢。孩子那麼小都能做什麼家務呀。

孩子做家務是很多家庭糾結的問題,糾結的點在於,孩子多大能讓他做家務呀?孩子那麼小都能做什麼家務呀?要是不小心受傷怎麼辦?

家長們都習慣性的認爲,孩子還小屬於弱勢羣裏,是需要被保護的。有些危險能避免就避免,能讓孩子遠離就要遠離。

既盼着孩子能長大,又不給孩子鍛鍊的機會。

你總是這麼糾結,孩子也是很爲難的,有時候他們表現出心理的渴望,希望可以通過家務來表現自己,還沒行動就被大人制止了。

“你還小,這些活兒,以後有的是機會幹。放那吧,不用你管,去玩去吧!”直接把孩子的想法扼殺在搖籃裏了。

心理學教授李玫瑾主張:讓孩子從小分擔家務

她說:“一個人不做家事,他今後怎麼做天下事,他今天連碗都不洗,他怎麼能知道爸媽的辛苦,所以孩子一定要在家裏做家務。”

所以,家長不要因爲心疼和捨不得,就不讓孩子做家務了。這對於孩子的性格形成有很大的積極作用。

前段時間看新聞,揚州8歲的小學生,在兩個月的寒假期間,跟爸爸苦練廚藝,學會了三十多種菜的做法。

採訪中爸爸說:永遠不要低估小孩子的潛力。

讓孩子做家務有哪些好處呢?

1)

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

記得幾年前看過的一個新聞:一個大學生放假回家期間,帶了一個裝的滿滿的大袋子,家人還以爲帶回來的什麼特產,結果打開一看,竟然是從開學開始一直沒洗的衣服。

這樣的“巨嬰”也是層出不窮。走到哪裏家長都不會放心的,而且完全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

讓孩子從小參與家務勞動,可以讓他學會自理。有能力照顧好自己,這樣的孩子走到哪裏,家長也不會因爲孩子的洗衣服發愁了。

讓孩子學會照顧好自己,這樣有助於養成孩子獨立的性格,更有助於形成獨立的人格。

過於對父母依賴,長大後反而會變成“巨嬰”,生活上無法獨立,人格怎麼獨立呢?

2)

可以提高孩子的綜合能力

專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與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不要覺得家務只是簡單的勞動,擔心累着孩子。

其實孩子在做家務的期間,還會得到綜合能力的提升,學會時間分配,學會思考,學會做事如何條理清晰又省力,動手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還能在過程中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和領導力。

3)

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體會式”的教育比起“說教式”的教育更有效。讓孩子去切身的體會經歷,往往比說百句千句“媽媽很辛苦”更有效。

孩子在做家務時會體驗到媽媽的辛苦,更容易理解爸爸媽媽的不容易,對於父母的付出會更加理解和珍惜。

同時也會感恩父母,對於養育自己的付出。增加對父母的尊重,從而成爲一個懂得心疼人的寶寶。因爲理解,纔會變得更暖心。

4)

讓孩子對家庭參與感

有的家長總抱怨說,孩子長大以後一點不管家裏,只管自己。其實這樣的孩子,就是因爲缺少對家庭的參與感。

家長在抱怨孩子的時候,可以反思一下。是不是在孩子小時候,你從來不讓他參與家裏的事兒,常對孩子說:“你只要管好你自己就可以了,家裏的事兒不用你!”

其實,並不是孩子不想參與到家裏來,而是你在他小的時候,就沒給孩子參與家裏事情的機會。

想要培養孩子對家庭的參與感與責任心,只要通過讓孩子參與家務就可以了。

寶寶小的時候,寶媽覺得累了,可以讓寶寶幫忙倒杯水。

一般寶寶都會很積極的去做事兒,想要表現自己,家長不要因爲捨不得,而剝奪了寶寶做家務的權利。

怎樣讓寶寶參與做家務呢?

從力所能及的事情開始

很多家長比較糾結,從多大開始讓孩子做家務比較好呢?

其實家務大大小小的很多種,可以根據不同的年齡段,讓孩子做不同的事情。

2-4歲孩子剛剛會走會跑

,就可以讓孩子幫忙拿東西。既可以讓孩子得到鍛鍊,又可以滿足孩子的表現欲。

4-6歲可以着重培養孩的自理能力,

6歲以下的孩子,會把家長的話當成是“聖旨”,是家長眼裏比較乖的年齡段。

是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好機會,可以讓孩子收拾整理自己的房間,學習洗衣服、刷鞋子。收拾桌子、洗碗。讓孩子學會處理自己的事情。

8-12歲比較皮,精力比較充沛。

已經開始上學了,可以做一些日常的收拾桌子、洗完,照顧好自己爲主。

可以組織大掃除,讓孩子學會寫作

家長可以定期組織大掃除,讓孩子參與其中,能力得到全面的鍛鍊。既可以鍛鍊體力,也可以鍛鍊孩子的協調能力,學會如果跟人協作解決問題。全面提升孩子的溝通能力,調度能力還有分配能力。

這種協作能力,在孩子未來的人生中,參與工作中是很重要的。

可以給孩子一定的指揮權

想要培養孩子的領導力,大掃除時的分工協作就是一次很好的鍛鍊機會。家長可以跟孩子協商,將分配工作的權利交給孩子,都聽他的看他能不能安排好。

在大掃除之後,讓孩子自己總結分析,有沒有出問題,出問題的原因的什麼。

讓孩子學會反思和總結問題,對於他的人生也有很大的幫助。

雖然家務是一件兒小事兒,但在培養孩子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家長們不要因爲心疼孩子,就剝奪了他鍛鍊的機會。孩子的成長需要歷練,也需要家長給他足夠的時間。

畢竟一夜長大,往往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還是要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慢慢成長才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