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孩子覺得哭鬧,家長就會妥協。比如:孩子不想寫作業,家長教育孩子時,老人看着心疼,會說“他不想寫,就不寫了。

俗話說“不打不成才”。在20世紀,家長的教育方式,多半是棍棒式。

在家長的棍棒底下,很多孩子變得壓抑和不自信。

現在很多家長,爲了不想孩子舊事重演。都是自主式,和耐心說教式教育,盡其所能的滿足孩子。

家長要給孩子“立規矩”,不然是害了他。

過度溺愛和順從,是對還是錯?

小賈是個5歲孩子的媽媽,平時要上班工作,週末才能陪孩子。

一次帶兒子去逛商場,小賈臨時有工作,要趕緊回去。但兒子看到淘氣堡,非要進去玩。

在淘氣堡門口,兩個人撕拉起來。旁邊等待的家長說“就讓他玩一會唄,別讓孩子哭了。”

孩子聽完哭鬧的更厲害了,更多的人圍過來看熱鬧。小賈最終拗不過孩子,只能讓孩子進去玩。

自從那次之後,只要沒順從兒子,他會用哭鬧來要挾,直到要求得逞。這讓小賈很頭疼。

不給孩子立規矩,對孩子有哪些危害?

隨着孩子長大,家長不給孩子立規矩,就等於是過度溺愛孩子。這對孩子是危害,並不是真正的愛。

1、變成“熊孩子”

家長對孩子過度的溺愛,放縱太多。會讓孩子不明事理,變成“熊孩子”。

比如:孩子在去別人家,不小心把東西弄壞。家長要告訴孩子,先誠實勇敢承認錯誤,再讓孩子知道,弄壞東西需要賠償。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爲需要自己負責。

家長要從小給孩子立規矩,並讓孩子嚴格遵守。

2、變本加厲

孩子總是提出各種各樣要求,爲了得到滿足會哭鬧,甚至“搬救兵”,找老人幫忙。

比如:孩子就想買新玩具,如果不給買,就哭鬧不走。很多時候,家長會妥協,買下玩具。

但這樣只會讓孩子更變本加厲。滿足孩子的要求,是可以的。但需要說好條件,提前立規矩,別讓孩子總肆意妄爲。

3、走向深淵

有的孩子覺得,全世界都應該圍着自己轉。如果別人不重視他,就會不開心,甚至有消極的想法。

這種情況,往往是家長的過度寵溺造成的。讓孩子過度的囂張跋扈,慢慢一步步走向深淵。

所以,家長要從小給孩子立規矩,讓他們明辨是非,別做錯事。

孩子6歲前,要果斷說“不”

愛孩子,並不是什麼都順從孩子。從小給孩子立規矩,是爲了他們將來可以更優秀。

1)家長對自己說“不”

很多孩子覺得哭鬧,家長就會妥協。但家長對孩子的愛,要有原則纔對。不能因爲孩子和看熱鬧的路人,就總是退讓。

家長有時可以跟孩子講道理,孩子其實可以明白的。不要總把他當孩子看,有原則的溝通,孩子會理解。

家長要學會先對自己說“不”,用自己給孩子做榜樣。

2)對家裏老人說“不”

家裏的老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常常起到阻礙作用。老人的過度寵愛和縱容,也很大程度上害了孩子。

比如:孩子不想寫作業,家長教育孩子時,老人看着心疼,會說“他不想寫,就不寫了。”家長要學着對老人說“不”。

告訴老人,教育孩子的正確理念。並說服老人,讓他們聽家長的。

3)對孩子說“不”

有的孩子,因爲家庭條件好,家裏老人和家長都寵愛。在他們的世界,沒有“不”字。

買玩具、喫零食、不學習,只要他們不想做,就都可以不做。

孩子平時很少聽到“不”字,如果有一天他們聽到了,會覺得受不了。

家長要對他們立規矩,告訴他們什麼事情不可以,對他們說“不”。

媽媽寄語

孩子的教育,要從小開始。孩子六歲前,家長要學會對孩子說“不”,別錯過教育最好時機。

今日話題:您對孩子說過哪些“不”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