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孟浩然与几个友人登岘山时,羊祜已经死了四百多年。孟浩然眼中的岘山,不只是岘山而已,还有羊祜的精神。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唐代: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千古江山,多少风流人物。山山水水,也因同那些风流人物有过交集而增辉不少。那些人物的声名与那些山山水水绑在一起,千年不朽。岘山因为曾是晋代羊祜的游憩之地,他死后,襄阳的百姓因感念他的仁德,在岘山为他建庙立碑。每当人们至此,睹碑生情,莫不流泪,因此杜预称此碑为“堕泪碑"。岘山也正因为有了羊祜,从而声名益彰。就像人们常说的身死而精神不灭,羊公虽已死,他的精神则覆在岘山之上,与之一同万世不朽。

孟浩然这首《与诸子登岘山》诗,则是登岘山怀古之作。孟浩然眼中的岘山,不只是岘山而已,还有羊祜的精神。见到岘山,则肃然起敬,开始追忆羊祜。羊祜不但建立了盛大的功业,而且德名流播四方。孟浩然与几个友人登岘山时,羊祜已经死了四百多年。彼时,晋朝早已灭亡,而羊祜的名声没灭,纪念他的碑还屹立着,仍受着世人膜拜。

《诗经》云:"我思古人,实获我心。"孟浩然追忆羊祜时,也悲慨自己的不遇。同样是人,羊祜能做出那样的功绩,而自己一事无成,空负才高,却没有施展的机会。他读过羊祜的碑文而流泪,并非是为着追悼羊公,而是悲自己之不能追及古人。

昔日羊祜游岘山时,曾对同游的人喟叹道:"开天辟地以来,便有岘山,许多贤人胜士也曾与我们一样登此山远望,而今那些人都已湮没无闻。想到那些,令人感伤。”然而羊祜却做到了前贤所做不到的,他的名字以及他的丰功伟绩,数百年来仍在流传。此一处,也是孟浩然落泪的原因之一。

孔子说:"君子疾没世名不称焉。"名扬后世,成了千百年来有志之士的必然追求。孟浩然想到羊公当时的话语,心中产生了自己百年之后将会湮没无闻的恐惧。于是,悲从中来,流泪沾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