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黃仲則在《雜感》裏卻寫道:“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事實也證明,讀書有用,但有用的不是書本知識,就如陸步軒一樣,他所從事的工作,與他所學的專業沒任何關係,但是更多學習農學專業和經管專業的人都沒有他成功。

引言

常言道:“書到用時方恨少”,這句話出自《增廣賢文》勸學篇,用以激勵學子勤學。然而,黃仲則在《雜感》裏卻寫道:“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由此可見,中國文字的魅力就在於集思辨一體,讓人摸不着頭腦。

坊間常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似乎又是對“讀書無用論”的一種佐證。但讀書是否有用,見仁見智。或許下面這個故事會給我們一些啓發。故事的主人公是高考狀元、北大高材生,畢業之後卻選擇了回家賣豬肉,這是怎麼回事呢?

01

1985年,陝西省的陸步軒以長安縣文科狀元的身份,考入了北京大學。在那個年代,能夠考入大學的人,都是人們心目中了不起的人才,更何況陸步軒考入的還是是中國最頂尖的大學之一,他的未來肯定一片光明。爲此向來節省的陸步軒父親,高興的在村裏擺了兩天的宴席。

陸步軒經過北京大學四年的學習,從一個農村青年變成了一個有見識、思想不凡的上進青年。大學畢業後,由於當時大環境的形勢,他重新回到了自己成長的那個小縣城,被分配到了快要倒閉的長安縣柴油機配件廠。但是他在那裏一天都沒幹,就被退回了西安市人事局。在多次輾轉安排下,陸步軒以臨時工的身份,終於在計經委落腳,成了一名編外人員。

這時候的他才認清了現實,堂堂的北大高材生,如今的上班的工作內容,也只不過是給人端茶倒水、打掃衛生。甚至因爲沒有編制,只能住在家屬院的門房裏面。上個世紀90年代,國內掀起了一股“下海潮”,陸步軒受此影響,加上不甘心在門房裏碌碌一生。於是,他最後選擇辭去了工作,決定下海去尋求自己的另一番發展。

多年以後,陸步軒總結這次經歷,說:“畢業十年,我對北大的態度很矛盾,我因爲北大的教育而清高,不屑於溜鬚拍馬,繩營狗苟,但是生活本身是庸俗的,這種清高與社會脫節。”

02

下海後,陸步軒做過許多營生,但最後都以失敗而告終。後來,陸步軒實在沒辦法了,他聽說賣豬肉能掙不少,便拿起了殺豬刀,開了一家名叫“眼鏡肉店”的豬肉檔口。畢竟是北大畢業的高材生,去當一名屠夫,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在絕大多數人的傳統觀念裏,都不是一件什麼光彩的事情。陸步軒也覺得自己臉上掛不住,從不在別人面前提起自己的學歷。

慢慢的,陸步軒的生意越做越好。到了2002年的時候,他的檔口一天就能賣12頭豬,每個月的利潤有上萬塊。這引起了不少同行的眼紅,陸步軒還因此被打傷過。

直到2003年,一家報紙的記者以《北大畢業生長安賣肉》爲標題,報道了陸步軒的現狀,一下子把他推到了人們的視線當中,同時也把他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在當時,陸步軒這件事引起了社會的廣泛議論,人們對就業觀念,人才標準,社會分配等衆多問題都展開了深刻討論。陸步軒成名後,有一些公辦單位表示願意給他提供工作崗位,他也一直想做一些有關文化的事情,最後選擇了進入檔案局,負責編撰地方誌及相關資料徵集工作。

03

2008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陸步軒認識了北大校友廣州的陳生。同他一樣,陳生也是賣豬肉的,經歷過生活的磨練。於是他們商量着辦一個“屠夫學校”,由陸步軒擔任校長,爲學校編寫教材《豬肉營銷學》。隨後,陳生創辦了豬肉品牌“壹號土豬”,邀請陸步軒擔任品牌顧問。如今的門店已從20多家開到了1000多家,幾乎覆蓋了整個廣州。

2016年,陸步軒離開體制,重新拿起了殺豬刀。他決定加盟“壹號土豬”,專心賣豬肉。之後的幾年裏,陸步軒陸續向北大捐款9億。那個曾經被社會大衆嘲笑20年的“北大屠夫”,用自己的行動事實告訴人們,他實現了人生的翻盤,打破了那些曾經嘲笑“讀書無用論”的流言蜚語。

結語

事實也證明,讀書有用,但有用的不是書本知識,就如陸步軒一樣,他所從事的工作,與他所學的專業沒任何關係,但是更多學習農學專業和經管專業的人都沒有他成功。陸步軒成功是因爲他的敢想敢幹。在北大高材生的光環下,不畏輿論非議,只堅定履行自己的目標,這纔是真正的聰明之舉。

參考資料:

《增廣賢文》

《雜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