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吳起若是想發兵,就必須摧毀瞭望塔,於是想出一招詭計,先用小頭小利引導士兵。打仗必然存在風險,軍隊並不是完整無缺歸來,若是可以將風險降低到最小,吳起也是費盡心思,首先用犒賞的方式摧毀秦軍瞭望塔,其次在發起進攻,一舉大敗秦軍並佔據河西地區。

魏王爲佔取秦國之地,曾重用吳起,讓他擔任大將軍一職,管理軍隊指揮作戰。吳起不敢有絲毫懈怠,每日加強訓練,把士兵體質提煉上去。和士兵同喫同住,對他們噓寒問暖,當有士兵突發發疾病之時,親自用嘴把背疽給吸出來。此事過後全營上下無不震撼,打心底佩服吳起,自願追隨於他。吳起爲拆毀秦國瞭望臺,想出奇招,誰先拆除瞭望臺者,得大夫之位外加千畝良田,這樣一來將士爭先恐後前去摧毀秦國建築物,爲大敗秦國做好鋪墊。
吳起原先是魯國大將軍,爲得到出兵攻打齊國,不惜殺掉愛妻,只因她是齊國人,魯國皇帝怕自己倒戈相向,這纔出此下策。殺掉愛妻之後,並未得到國君信任,吳起只得背叛魯國,獨自前往魏國,不久被魏王看中,封他爲大將軍。魏王企圖攻下秦國,於是發起進攻,讓吳起帶隊前去剿殺秦軍。吳起果然不負所托,一路上斬將殺敵,佔領秦國河西地區,之所以能這麼順利,都源於吳起對將士關懷備至,讓衆士兵感受溫暖,激起他們想要戰勝的心理,從而達到士氣高漲,達到無人可擋的地步。
“視卒若愛子,必有所回報”。吳起善於管理軍隊,要想士兵服從自己,必須放下身段,把大將軍之位擱置一旁,以平易近人的身份同士兵一起生活,此做法可激發士氣也。每日喫大鍋飯,從不開小竈,同士兵幕天席地,不拿大將軍身份壓榨士兵,讓其安心訓練。有次士兵犯病,軍醫尚遠,若是不加以救治,性命攸關,於是親自將士兵上的背疽吸出來,這才倖免於難。這種做法讓衆士兵備受感動,心中皆自願誓死追隨,試問哪位將軍像吳起這般,將士兵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其無微不至願同甘共苦,這世間恐怕寥寥無幾。
天下父母都心疼自家孩子,尤其是得知兒子長背疽之時,心中不乏愁悶,怕他在軍中得不到救治。事實相反,收到兒子來信,信中告知母親,當時情況危機,將軍親自幫我把背疽吸出來了,我定全力以赴助將軍殺敵,以報答救命之恩。此時母親早已淚流滿面,嚎啕大哭,兒子此番前去定是凶多吉少。鄰居見狀不解,母親答道,先前夫君在軍營之中也是長背疽,如若晚治,唯恐性命不保,緊要關頭亦是吳將軍幫忙吸出來,上戰場後更是殺敵無數,最後戰死沙場。這小子跟他父親一個樣,打起仗來,猶如猛獸一般,定會將生死置之度外。
打仗必然存在風險,軍隊並不是完整無缺歸來,若是可以將風險降低到最小,吳起也是費盡心思,首先用犒賞的方式摧毀秦軍瞭望塔,其次在發起進攻,一舉大敗秦軍並佔據河西地區。秦軍爲防止敵方趁虛而入,於是設立瞭望塔,用以觀察敵軍動向,提前做好防範準備。吳起若是想發兵,就必須摧毀瞭望塔,於是想出一招詭計,先用小頭小利引導士兵。
第一步很簡單,將東城門口的車轅移至西門即可,便可獲取大量錢財,這讓許多士兵將信將疑,但還是照做,果不其然,第一個將車轅搬至南門的人獲得大量金銀財寶,促使許多士兵見錢眼開。吳起又發動第二步,若是誰能將北城門口的糧食搬至南門,便可獲得上等良田。這次命令剛剛下達,便有不少士兵爭先恐後趕往北門,都想第一時間押運至南門。
吳起見狀,知曉時間依然成熟,於是發動第三步,這纔是他主要的目的,即刻不費太多兵力,又能拔掉秦軍瞭望塔。於是下達命令,誰要是摧毀瞭望塔,不僅得到數千畝良田還能做上大夫之位,這下使士兵鬥志昂揚,紛紛衝向秦軍瞭望塔,不出半個時辰,瞭望塔全數被毀。這讓吳起信心倍增,下定決心討伐秦國,於是命人厲兵秣馬,時刻準備出兵征討。衆將士整裝待發,洋溢出必勝的心情,一路向西出發,無人可以阻擋魏軍來襲,最終以秦軍失敗落下帷幕。
吳起善於管理,但是他並沒有延續以前訓練的方法,而是以德服人,不斷籠絡人心,讓其爲國賣命。僅憑這一點,難於給敵方致命一擊,若想取的勝利,還得靠謀略做出一番策劃,不可魯莽行事,理應先勘察地形排除最大的隱患。於是吳起巧用詭計,花費最少的兵力將瞭望塔摧毀,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這才得以大敗秦國,佔取河西地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