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世民召尉遲恭晉見,給他講了劉邦與韓信的故事,李世民說以前他認爲劉邦殺韓信是錯誤的,現在他理解了劉邦的決定,並且認爲自己有必要也做回劉邦,問尉遲恭願不願意做回韓信。李世民多次有生命之憂時,救他於危難之中,玄武門之變,尉遲敬德功居第一,殺李建成,李元吉,逼迫李淵立李世民爲太子,三個月後,禪位李世民。


尉遲敬德,公元585年~~658年,名融,後世誤載名恭。字敬德,鮮卑族,唐朝名將,凌煙閣24功臣之一。尉遲敬德原是劉武周部下,武藝高強,堪比三國呂布,後投誠李世民成爲心腹愛將,追隨李世民東征西討,戰功顯赫。李世民多次有生命之憂時,救他於危難之中,玄武門之變,尉遲敬德功居第一,殺李建成,李元吉,逼迫李淵立李世民爲太子,三個月後,禪位李世民。


尉遲恭老了後十分的飛揚跋扈,他經常居功自傲,辱罵朝廷大臣,甚至動手毆打皇族成員。李世民召尉遲恭晉見,給他講了劉邦與韓信的故事,李世民說以前他認爲劉邦殺韓信是錯誤的,現在他理解了劉邦的決定,並且認爲自己有必要也做回劉邦,問尉遲恭願不願意做回韓信。然後又說自己小女兒未嫁,可以嫁給尉遲恭。聽了李世民之言,尉遲恭明白自己該隱退了,否則皇帝就會下殺手了,於是他推辭了婚事,然後上表乞求還鄉養老。

歷史上有大批的功臣沒有戰死沙場,卻屈死在和平年代,在和平年代他們就算沒有一點過錯,也難逃“上司”的懷疑,最終死於“自己人”手中!何等鬱悶憋屈!尉遲敬德的故事告訴我們,無論身在何處,無論功勞再大,能得善終纔是人生最大的贏家,有一句話說得好:“要想叫他亡,必先叫他狂”,有智慧的人,是要保持低調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