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1789年的俄土战争中,沙俄又从奥斯曼土耳其手中夺取敖德萨地区,将之与黑海北岸其他领土一同称为“新俄罗斯”。苏联解体后,黑海沿岸国家由四个变为六个,分别是俄罗斯、乌克兰、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格鲁吉亚。

黑海位于东南欧与亚洲小亚细亚半岛之间,因水色深暗而得名。作为内陆海,黑海海域面积高达42万平方公里,与欧洲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国”面积相当。

苏联解体后,黑海沿岸国家由四个变为六个,分别是俄罗斯、乌克兰、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格鲁吉亚。沿海城市中,扼守欧亚十字路口的伊斯坦布尔当然首屈一指,此外,敖德萨、塞瓦斯托波尔、索契、巴统等港口城市也很著名。

其中,今属乌克兰的敖德萨是黑海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被誉为“黑海明珠”。然而,与位于克里米亚半岛西南端的塞瓦斯托波尔相比,敖德萨的知名度似乎不及后者。

究其原因,克里米亚在历史上数场战争中的高曝光率当然是一方面,尤其是苏德战争期间,曼斯坦因凭借一场克里米亚战役功成名就。二战末的雅尔塔会议,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在克里米亚半岛。1954年,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大手一挥,克里米亚被划给了乌克兰。

整个苏联时期,作为黑海门户的克里米亚一直是苏军重要军事基地。苏联解体后,塞瓦斯托波尔和敖德塞同时成为乌克兰的两个直辖市,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2014年克里米亚“易主”后,塞瓦斯托波尔摇身一变成为俄罗斯的第三个直辖市,同时继续作为俄罗斯海军基地和黑海舰队司令部所在地。

其实,敖德萨和克里米亚都是沙俄在18世纪扩张时期抢到的,克里米亚汗国于1783年被沙俄吞并,敖德萨是从奥斯曼土耳其手中夺取的,于1791年并入沙俄,期间仅隔了八年。那么,历史相似的两块地,俄罗斯为何对克里米亚情有独钟?

从彼得大帝时期开始,俄罗斯帝国就不断向外扩张。通过与瑞典长达20年的大北方战争,彼得一世夺取波罗的海东岸大片领土,兴建了新都圣彼得堡,俄国人打通波罗的海出海口的梦想终于实现了。至此,沙俄与欧洲有了“交流”窗口,开始不断介入欧洲事务,后来还长期充当欧洲宪兵。

叶卡特琳娜二世时期,沙俄的扩张方向转向西南。1768年,沙俄向长期称霸黑海地区的奥斯曼帝国发起挑战,俄土战争正式爆发。战争结束后,双方在1774年签订《凯纳甲湖条约》,根据条约,沙俄取得原属奥斯曼土耳其黑海的出海口,克里米亚的鞑靼则脱离奥斯曼帝国”独立“。

在1789年的俄土战争中,沙俄又从奥斯曼土耳其手中夺取敖德萨地区,将之与黑海北岸其他领土一同称为“新俄罗斯”。1794年,叶卡捷琳娜二世效仿彼得大帝当年兴建圣彼得堡,下令在此不冻港建造了敖德萨城。

这位俄罗斯历史上唯一的“女大帝”认为:为了扩展和欧洲之间的交流和贸易往来,俄国需要在黑海边建一座“通向黑海的窗口城市”。不得不说,历代沙皇不仅在扩张领土方面锐意进取,在兴建城市方面也是眼光超前。

此后,敖德萨被辟为商港,随着通往基辅和利沃夫的铁路建成,敖德萨港口吞吐量猛增,一跃成为仅次于圣彼得堡的全俄第二大港口。得益于地理位置优越和气候宜人,这座港口城市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贸易、工业和科技中心,在欧洲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在成立一百年的19世纪末,敖德萨在人口和经济实力方面在全俄罗斯帝国中排名第四,仅位列圣彼得堡、莫斯科和华沙之后。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时期,沙俄又强势向远东扩张,仅从大清身上就割走144万平方公里领土。就这样,全盛时期的19世纪末,沙俄国土面积超过2200万平方公里,在人类历史上仅次于大英帝国和蒙古帝国。

为了更好“管理”,沙俄曾将广袤的国土分成80多个省,此外还得管理占有的芬兰会议王国和波兰会议王国,真是够忙的。

若不是在1867年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这头对土地出奇贪婪的北极熊将更加肥硕。而沙俄之所以”贱卖“近200万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这还和当时的克多大里米亚战争息息相关。

彼时,被克里米亚战争打得元气大伤,沙俄既担心英国抢走自己的属地阿拉斯加又鞭长莫及。于是,俄国人时期想出一石二鸟之策:将这块地卖给既不差钱又相距不远的美国,一来免遭白白损失,二来可让美国牵制英国在北美的势力。

国会经过一番争论,美国人果然出价接手了,最终以720万美元的“白菜价”购得这块地,要知道,阿拉斯加面积相当于当时美国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因此,俄美这场买卖被称为“史上最划算的不动产交易"。

克里米亚战争后,战败的沙俄被迫接受了苛刻条件。随后签订的《巴黎和约》中规定:由列强共同保证黑海中立化,禁止俄罗斯在黑海沿岸建立或保有兵工厂;禁止俄罗斯在黑海拥有舰队和海军基地,不准俄罗斯在群岛上设防。

所幸的是,沙俄总算收复了克里米亚半岛被占领土,勉强保住了这座黑海门户。此后的一战中,克里米亚仍逃不过战火洗礼,而敖德萨则在期间和之后的苏俄内战中免于战乱。

苏俄执政后,在敖德萨新建和改建了几十个工厂企业,随着苏联的大发展时期,到二战前的1940年,敖德萨的工业产值比一战前的1913年增长了足足8倍。

苏德战争爆发后,黑海沿岸的苏联地区很快落入德军之手。从1941年到1944年,敖德萨、塞瓦斯托波尔等港口城市被德军占领长达三年之久,期间,虽然不像作为军事要塞的塞瓦斯托波尔被战争摧残的面目全非,敖德萨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二战后,苏联对克里米亚人“与德国合作”展开清算,数以万计的克里米亚人被从世世代代生活的半岛迁徙到中亚和西伯利亚地区,俄罗斯人随后“填充”进来。1946年,苏联将原“克里米亚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撤销建制,降格为克里米亚州。

应该说,俄国人“改变人口结构”这一惯用伎俩在很多地方屡试不爽,克里米亚的不断俄罗斯化为日后与乌克兰“离心离德”埋下了伏笔。

1954年,为纪念乌克兰与俄罗斯合并300年,赫鲁晓夫下令将克里米亚州划归当时的乌克兰。毕竟还在同一个国家中,要说这样的内部区划也属正常。然而,正是这一调整又为日后克里米亚脱离乌克兰投奔俄罗斯埋下了伏笔。

1991年苏联解体,就克里米亚半岛归属问题,俄罗斯、乌克兰和克里米亚地方政府之间不断产生纠纷,俄乌关系因此备受困扰。随着克里米亚要求独立和重返俄罗斯的呼声不断,克里米亚的独立倾向越来越强烈。

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只得通过了同意克里米亚实行自治的决议。1992年,克里米亚州更名为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此后,乌克兰竭力遏制克里米亚的亲俄派,试图将这个面积虽小但战略意义重大的半岛留在版图。

经过二十年较量,乌克兰终归不是俄罗斯的对手。2014年3月,克里米亚举行全民公投,以高达96%的赞成率通过加入俄罗斯的决议。很快,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总统令,批准了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的条约。普京声明道:“自条约签署之时起,克里米亚就被视为俄罗斯的一部分。”

乌克兰和西方虽拒不承认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但也于事无补。眼睁睁看着克里米亚丢了,乌克兰痛定思痛,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一现代悲剧?其实看看历史,作为大国博弈的“缓冲区”,夹在中间的小国哪有什么利益可言。

关键时刻,当初信誓旦旦的大国都默不作声了,为了自身利益放弃底线牺牲小国利益永远是列强间默契的折衷方案。乌克兰也不用为此懊恼了,自己毕竟还有一颗“黑海明珠”,别再让人惦记上了。因为,敖德萨“丢不起”了,如果那样,作为欧洲“地区大国”的乌克兰在自己门口的黑海将无立足之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