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陳輝:目前還沒有,因爲我還是秉持着比較傳統的創作方式,就是用吉他用樂器來出動機,然後自己想旋律、把歌詞寫下來,再給到樂隊,大家一起去編曲、排練,所以目前爲止還沒有用到太多網絡上的東西。陳輝:沮喪談不上,但是開始的時候是有一些不理解和失落,因爲我覺得作爲音樂人來講,出實體唱片是他必走的一個過程,是他的一個獎盃。

  5月4日,面孔樂隊《面孔》同名專輯正式上線發售,距離面孔上一次發行實體專輯已經過去25年。開售前一天,面孔樂隊的主唱陳輝發微博說:“他來了他來了,帶着25年的風雨走來了。”

  這張專輯的發行,不光是對面孔老歌迷多年等待的一個交代,亦是面孔樂隊在面對新市場新歌迷的宣言。

  去年樂夏一戰,讓成團31年、有“中國搖滾最年輕的活化石”之稱的面孔樂隊被更多的年輕人發現並喜愛,緊接着下半年樂隊緊鑼密鼓的巡演、音樂節、商業活動讓面孔樂隊與歌迷保持着有效且積極的聯結。2020年,擺在剛過而立之年的面孔樂隊眼前的,是一段全新的旅程。

  在過去幾個月裏,陳輝一直沒閒着,疫情曾讓音樂行業陷入到舉步維艱的境地,但他一直保持着穩定的工作狀態。

  2月份開始,陳輝和麪孔樂隊一起開始加入到各平臺雲音樂節的陣營,嘗試做線上直播活動,用陳輝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雖陌生,但盡力”。

  2月底,陳輝在網易雲直播間開始了自己的播客節目《孔雀開評》,每週一期,他以主持人的角色每期和兩位嘉賓音樂人暢聊音樂與生活。

  3、4月份,工作穩步推進,隨着進一步摸索和實踐,陳輝的線上工作做得越來越得心應手。另一邊,面孔樂隊還嘗試了綜藝跨界,去《歡樂喜劇人》上收穫了一波觀衆好感。

  4月底,面孔樂隊參加了《樂隊唱聊吧》,與年輕樂隊二番目在節目中交流探討了不同的音樂風格,並演唱了新專輯裏的歌《英雄》。面孔的演出一如既往地炸裂,而陳輝和嗓音和狀態在歲月的打磨下越發有質感。

  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陳輝身上有着讓人羨慕的特質——絕對自信,精力充沛,恃才放曠。

  面對新專輯“沒有突破”的質疑,陳輝說:“我們不用突破,我們本身就是突破。”

  他說:“無論別人怎麼想,你自己要有自信。要創作,不停地創作。”

  以下文字根據小鹿角音樂財經與陳輝的專訪內容整理:

  01

  直播

  “我做事兒越來越認真了”

  陳輝:一直在北京的家裏,陪家人。

  陳輝:開始悶在家裏有點不習慣,後來接觸了一些直播,在網上和網友互動,同時還在進行創作,就好了很多。

  陳輝:對,這種兩三個月24小時的朝夕相處是第一次。我覺得很好,因爲平常工作很忙,很少有時間跟家裏人在一起相處。這段時間我們會在家裏一起聊天,一起做飯,然後做一些家庭的小遊戲,非常好,感情會越來越近, 越來越融洽。

  陳輝:我覺得有三點。第一點就是人的樂觀非常重要,尤其是面對災難的時候;第二點就是生命最最重要,大家一定要保證在自己健康安全的情況下開展活動;第三點就是我覺得祖國很強大。

  陳輝:參加快手的直播是我的第一次直播經歷,感覺很好玩,也很新鮮。只不過之前設備比較簡陋,也是第一次接觸,所以有一些手忙腳亂,到後來就慢慢好了,很有意思。

  陳輝:緊張倒不會,因爲面對一個屏幕,我的感覺就是自己在自娛自樂,自己給自己彈唱,到後來隨着網友、粉絲進到直播間,人多了以後,就感覺互動的氣氛越來越好。現在還挺想念直播的感覺。

  陳輝:對,這是我自己個人策劃的一檔節目。其實我在疫情之前我已經有這個想法了,疫情雖然給大家帶來了很多的不便,但也是一個契機,因爲你會踏實下來,有一段時間去把一件事情從頭到尾圓滿的做好。我也得到了很多支持,比如說我們的團隊,還有網易雲。我們的公司也給了我很大的支持,還有包括所有的這些追隨《孔雀開評》的粉絲們,所以我就感覺還挺好的。

  陳輝:我請的嘉賓分兩種,一種是每次請來的兩組音樂人,還有一種就是我的好朋友。氣氛也不一樣,請來的音樂人比起我來講都是年輕人,他們其實會很緊張,有時候也會比較靦腆;但是我的助評嘉賓都是我的好朋友,從十幾年的到三十幾年的好朋友,所以我們之間的交談也特別的默契,沒有任何的違和感和生疏感,每一個都很精彩,大家聽得也非常開心。所以都非常棒。

  陳輝:我覺得目前很多朋友還是很喜歡的,而且現在《孔雀開評》還有固定收聽的粉絲羣體,我也在努力地讓直播內容更加的豐富和規範,所以也是一個越來越好的過程,現在得到的評價還是挺好的。

  陳輝:第一個心得是要改變以前的工作方式,因爲在創作音樂和樂隊日常生活中,我們相對隨意一些。但是你要做一個主播的話,你的語言組織、節奏控場、每個環節的銜接、還有你的瞬間反應都是需要提前做功課去準備的。我們請來的音樂人、他們的資料、還有嘉賓的喜好,也需要做功課,所以讓我做事越來越認真了。

  陳輝:我覺得非常好,因爲時代在往前走,這是一個趨勢。網絡平臺和音樂人現在應該是一種雙贏的關係。首先對音樂人來講能有更好的機會,更大的平臺展示自己,擺脫了物理空間的侷限,大家能在“空中”相聚。而好的音樂人能夠給平臺帶來光彩,提供好的內容,所以是種雙贏。

  陳輝:網易雲和QQ音樂這樣聽音樂的軟件。

  陳輝:目前還沒有,因爲我還是秉持着比較傳統的創作方式,就是用吉他用樂器來出動機,然後自己想旋律、把歌詞寫下來,再給到樂隊,大家一起去編曲、排練,所以目前爲止還沒有用到太多網絡上的東西。

  02

  音樂綜藝

  “專業加真心,這是非常重要的”

  陳輝:最大的顧慮首先是擔心我們和綜藝的感覺不同頻,這樣會顯得有點尷尬。還有一點顧慮是擔心我們的個性受限制,讓我們很不自由。

  陳輝:應該是相當超過預期,超過了很多。我們去之前有一個原則就是隨時做好出局的準備,我們就是想去客串、去玩一把,沒想到一步一步走到第七輪、第八輪,走了這麼遠。然後節目的製作非常精良,尤其從專業上來講,音響燈光所有團隊,然後對樂隊的尊重理解,都非常的棒。當然最大的驚喜就是我們收穫了很多非常年輕的粉絲,超出想象。

  陳輝:其實我們本來就是一支非常有趣的樂隊,所以歡樂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數不勝數。雖然錄節目很辛苦,從很早熬到很晚,然後還要帶着妝,然後還要聽劇組的調度、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在後期也面臨一些壓力,但越是這種情況下,我們越能給自己找樂,每天還是會以各種歡樂的方式解壓,插科打諢、喫喫喝喝、很多很多。

  要說比較難忘的事情是,我是過敏體質,攝影棚裏面有一種裝修材料,我是過敏的,所以一進那個棚我就會咳嗽,大家都會擔憂我的嗓子,但是非常奇怪,我只要一到比賽一上臺我嗓子就好了,就可以唱歌,但唱歌下來連採訪的時候我嗓子都是啞的。所以我覺得也是眷顧。

  陳輝:我平常很少看,以前對綜藝的印象都是來自朋友的口傳或者別人的討論,這也導致了我在參加樂夏之前的顧慮。我平時很少看綜藝節目。

  陳輝:首先翻唱與否,只要版權允許的話,我覺得都無所謂。這是最重要的事情。關於樂隊形式的綜藝,如果說每一檔節目都能做到樂隊夏天這種指標,我覺得會越多越好。首先最重要的是節目的專業度,專業的設施,團隊,還有節目對音樂的理解,對每一個樂隊個性的理解;其次是尊重,對每一位樂手的尊重,對每一位音樂人的音樂的尊重,把他們最好的閃光點放大。這就是專業加真心,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這樣的東西越來越多。但是我覺得唯一有不好的地方就是因爲節目熱了,就有很多盲目的追風, 可能會有指標不高的節目出現。

  陳輝:斯斯與帆。我喜歡這兩個小女孩的音樂。

  03

  我們不用突破

  我們本身就是突破

  陳輝:太早了。要追溯到我十一二歲的時候,因爲我10歲的時候開始學的吉他,剛會彈幾個和絃,就想寫歌了,那時候就很強的創作慾望,覺得我能寫歌了。但是那時候其實對樂理也沒有理解透徹,所以會發現那時候寫得歌特別像誰。

  那個時候非常自信,反正寫的歌我都會彈給別人聽,說你看我寫的歌這個怎麼樣。所以到現在爲止,大家都說我是一個很自負的人,對自己的作品是百分之百相信的。那個時候的作品很青澀,但又很真誠。其實有點遺憾,如果說那時候寫的東西能夠留下來的話,那就太棒了,太珍貴了。丟失了太可惜了。

  陳輝:沮喪談不上,但是開始的時候是有一些不理解和失落,因爲我覺得作爲音樂人來講,出實體唱片是他必走的一個過程,是他的一個獎盃。流媒體的好處是它能更多元更快地讓音樂人被市場聽到,這是好事,我慢慢也習慣接受了。但是我唯一想建議的就是,流媒體上有更多無損的音樂,不要經過壓縮。爲什麼要做實體唱片?因爲唱片的指標是很高到能百分百地還原我們在錄音室製作的指標。如果說現在的流媒體或者聽歌app裏的音樂能夠達到錄音室標準的話,我覺得那就更好了。

  陳輝:我自己都是相對樂觀的,我覺得沒有什麼特別難熬的時候,眼睛一閉也就過來了。但是對於我們面孔樂隊來講,最難熬的時候就是樂手更替的時候,因爲這段時間會有一種爲了音樂而捨棄朋友的感覺,會有點內疚,但是你爲了創造更好的音樂,這是必須必經之路。而且你更換樂手的時候也是把作品冷藏起來的時候,重新再找人來創作是一個很辛苦的過程。

  陳輝:無數個音樂節了,我們每一場都很難忘。如果說非要選擇一場的話,應該是在2016年到2017年跨年的迷笛音樂節,我們在戰國舞臺壓軸。我是元旦的生日,我們那天演出是12月31號,我們的團隊包括經紀人,樂隊的成員,瞞着我,給我在舞臺上準備了蛋糕,想在舞臺上給我過個生日。

  在最後他們準備來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我回頭看到助手拖着蛋糕我就明白了。然後我說讓我來說,之後我就跟大家說,差不多還有一小時,就到了2017年,還有一小時就到我的生日了。我話音剛落,全場那天下面都有1萬人,然後一起給我唱了生日快樂歌,我覺得特別震撼,感動得不行。忽然間覺得這麼多年摸爬滾打過來值了,太難忘了。 有這樣的歌迷真好。

  陳輝:創作動機千變萬化,你需要理解什麼是動機,動機是沒有規則的。它隨時出現,你就按照這個動機來走,所以每分每秒都在變化,所以它不是具象的。隨時跟着感覺走。

  陳輝:我們應該是從2017年開始籌備,準備在2018年做,但在2018年樂隊遇到了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巡演以後更換了樂手。所以我們在尋找新樂手,要重新排練,重新編曲,就延到2019年做。但2019年又參加了樂夏,這一下半年的時間就過去了,所以我們就留在了2019年的後半年來製作,然後2020年發行。

  陳輝:首先我特別感謝評論說我們有技術,這是一個優點。突破是什麼,我覺得突破是一種尋求,我們每分每秒都在尋求突破,但尋求突破不是刻意的。我們最大的突破就是我們永遠沒有被這個時代拋下,我們永遠在用心做的音樂。

  我們不用突破, 我們本身就是突破。

  陳輝:我完全不介意評分,因爲這個東西沒法用分數來衡量, 沒法去量化。但是我還是會去看看對我們音樂的反饋,我也很尊重這些聲音。尤其是比如說流媒體平臺裏面,我們作品下面有很多很專業的評論,有些人雖然說話不太客氣,但是說得很好,我也會給他回評論,我說謝謝你,我們會把你的意見返回到我們的樂隊的人那裏。也希望大家多去聽我們的歌,在下面表達你們的看法。

  04

  我除了是歌手

  還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陳輝:我們的創作方式其實還是比較傳統的,比如說我自己的話,我就拿一把箱琴,然後出一個動機,詞曲寫完了以後給樂隊其他人發過去,再加入他們的想法;或者是我們樂隊樂手給我一個動機,我會繼續發展它。最後去排練室排練,然後去錄音室錄音。再然後樂隊排練,進錄音室。還是比較傳統和標準的一種創作方式。

  關於練琴,這點我得跟大家承認,我在這方面並不是一個刻苦的人,要不琴現在才彈成這樣。也許天才都不刻苦, 太不謙虛了。(笑)其實我練琴有些時候會臨陣磨槍,比如演出之前。因爲我彈琴的部分也少,而且我們有那麼優秀的吉他手,當然這些都是藉口,肯定應該多練一練,我會增加我的練琴時間的。

  陳輝:會,這個是特別重要的。尤其是現在這個年齡忘事兒,北京話是撂爪就忘了。比如說手機放在哪兒,一會自己就不記得了。有一句話叫好腦子不如爛筆頭,我也把這句話推薦給大家,不管是多大年齡,你要有什麼重要的事情的話,最好把它落實到筆上。或者我腦子裏有一個特別好聽的旋律,我會馬上拿手機把它給錄下來。有時候我會在語音備忘錄裏邊翻到很早以前錄的旋律,發現還很好,然後我就會把它又給發展一下,形成作品。這是好辦法。我會有這種習慣。

  陳輝:表達慾望你看到了,非常旺盛,我是一個喜歡錶達自己的人,要不叫孔雀呢,是吧?

  創作欲,我覺得那種我想創作的創作慾望,它並不真實,甚至說並不真誠,創作它是需要靈感的靈感迸發的時候把它抓住就好了,它就像閃電那種感覺。你不要說爲創作而創作。我的靈感的迸發它是分時段的,有周期的,所以我會抓住這個週期, 然後把它迅速的完成。

  陳輝:我在音樂上主要受美國的一些金屬樂隊和硬搖滾樂隊影響最大。我最早時候聽的比較多的有Bon Jovi、Guns N' Roses、Rage Against The Machine……到現在爲止我茶餘飯後沒事的時候,還是會找他們的作品來聽。這些人的音樂在我腦子裏已經形成了一個固定的空間,隨時歡迎我去探訪。

  陳輝:最近做直播做多了,看書看得少了。其實我平時是一個很愛看書的人,我比較愛看關於玄學或者關於心理學的書。其實我除了是一個歌手以外,我還是有證的,我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所以我會經常看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書,這不也是爲了研究人。

  然後電影我比較愛看喜劇片,不管是好萊塢的, 還是其他國家的,我比較偏向於優秀的喜劇,因爲它能給我帶來快樂。

  陳輝:其實我是一個貪杯的人,所以這種聚會很多,好朋友也多,當然不是酒肉朋友,全是交心的朋友。所以只要是開心的,第二天都斷片了,都想不起來了。(笑)

  陳輝:我是一個樂觀的現實主義者,如果不樂觀的話,我能是現在這個狀態嗎?樂觀是美德,樂觀是要人去修煉的,一定要樂觀地面對任何事情,因爲樂觀的話會讓你的多巴胺分泌得旺盛,會讓你變得年輕,變得自信,讓你的生活充滿陽光。

  現實並不是大家所闡述的那種物質現實,而是我走到了一個告別了虛無縹緲的時段,我覺得要珍惜自己手裏邊所得到的,這就是一種現實。

  我相信世界會越來越美好。

  陳輝:人與人之間的愛。

  陳輝:明天會更好。

  陳輝:其實從2019年我們就開始有一個非常縝密的一個計劃了,但因爲特殊時期的突然來襲,所以我們延遲了原來計劃,等這個時段過去以後,我們會很忙碌。有幾個大事件,首先我們要做全國的專場巡演,然後還要做一場精美的不插電的演唱會,我們還要爭取在2020年底,錄製面孔樂隊的全新專輯,還要去全國各地做很多場的商業演出。忙碌的2020。

  對話 |張楚:音樂就是解煩憂,我只關心是否快樂

  從自我崇拜轉變爲去尊重,努力讓自己活得開心一些。

  音樂人生存記|“我七八十歲的時候還是想巡演”

  音樂人面對未來有着太多的不確定,但無一例外的是,他們仍然堅持着一份初心。

  媒體、報告、教育、招聘、社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