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顆雞蛋的生意:從價格戰邁向質量戰

作者:王海   

  由於不存在商超中進場費、條碼費等成本,因此在社區電商平臺銷售的價格要比線下商超渠道低30%左右。

人們在逛超市、藥店買藥或者去電信營業廳衝話費的時候,經常會看到雞蛋被當作一種贈品來吸引消費者。

商家用雞蛋來作爲導流的工具,一方面是因爲它屬於家庭日常消費的剛需;另一方面是價格低廉。

“與玉米小麥類似,雞蛋屬於初級農產品,價格公開透明,一旦價格下降,人們都會來買。”安徽省新聯禽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聯禽業”)董事長陳輝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消費者對於雞蛋品質的認知模糊,一些消費者認爲雞蛋都一樣,不相信市面上無公害、各類認證等標籤,甚至認爲花錢也不一定能買到好的雞蛋,這樣就造成人們更願意買普通的雞蛋。因此,雞蛋品牌的打造非常困難,大部分打的都是價格戰。

陳輝舉例稱,比如A省的雞蛋價格4.5元/斤,B省的價格4.2元/斤,那麼全國的雞蛋販子都會跑去B省去進貨。

第一財經記者在某生鮮電商平臺看到,所銷售的雞蛋大多以地域來命名,比如湖北荊州、安徽大別山、崇明、江西泰和等。“以地方來命名的廠家,大多很難擺脫地域的限制,比如商標註冊就是很大一道坎,沒有法律的意識。”陳輝表示。

2016年開始,新聯禽業創建了蛋品業務,在合肥建倉銷售,但效果並不如意。

“當時的銷售渠道有兩類:貿易商、商超。由於公司給貿易商供應的雞蛋價格是固定的,一旦出現市場上有更便宜的雞蛋,貿易商會選擇價格低的供應商。對於商超,需要跟批發、採購、渠道等多方面角色打交道,這裏面的利益鏈接關係是很難打破的,而且還存在賬期(1個月左右)、壓款、進場費、條碼費等壓力。”陳輝表示,在多重因素疊加下,作爲行業後來者,公司很難有後發優勢。

中國蛋雞產業集中度低,散戶多、規模小,中小養殖戶生產盲目,對市場反應滯後,使得雞蛋價格極易波動。價格的劇烈波動讓部分投機的蛋販子看到套利機會,一些蛋販子頻繁“短線炒股”,行情差時大量囤蛋,行情好時將“庫存蛋”投向市場,最終導致養殖戶賺不到錢,消費者也喫不到新鮮蛋。

爲了擺脫線下價格戰的困局,新聯禽業於2018年註冊了“好念頭”品牌,開始探索線上渠道。

“最初跟社交電商平臺合作,做一件代發。今年年初嘗試新的社區電商模式,入駐了淘菜菜平臺,只要按照訂單量將雞蛋送到淘菜菜位於合肥的倉庫即可。以前做商超渠道基本不掙錢,錢都花到了推廣費用、招待費上面去了,現在能有一些利潤。”陳輝表示,由於不存在商超中進場費、條碼費等成本,因此在淘菜菜平臺銷售的價格要比線下商超渠道低30%左右。

與新聯禽業的情況類似,撫州市臨川龍鑫生態養殖有限公司(下稱“龍鑫生態”)也在加快對線上渠道的開拓,合作平臺包括淘菜菜、京喜等。

對於配送環節,“先把雞蛋從養殖基地拿出來,按照不同的規格,分級分揀,包裝配送。”龍鑫生態創始人周彩麗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500公里以內,是按照5枚、10枚、20枚的標準打包好送到平臺的倉;如果超過500公里,會按照每車1000箱、360枚/箱的統裝的標準,發到公司位於杭州、上海、廣州的倉庫,再根據各個平臺的需求將雞蛋進行打包,進而送到不同平臺的倉裏面去,實現全國銷售一盤棋。

淘菜菜平臺數據顯示,今年11月平臺共銷售出2.5億枚雞蛋,包括正大、德清源、聖迪樂、黃天鵝等品牌。

在打通銷售鏈路的同時,平臺、養殖基地也在提高產品質量。

“一些平臺爲了保證食品質量,開始從源頭上解決食品安全可追溯的問題,在基地定製認養一些雞舍,我們幫它做代養,它可以通過攝像頭看到定製的的蛋雞每天喫多少飼料、喝多少水、用了什麼獸藥,下了多少蛋。”周彩麗表示,爲了幫扶基地周邊的農戶增收,公司建好雞舍,將農戶引入到基地認養籠舍,提供養雞所需的雞苗、飼料、獸藥等物資,統一標準、統一管理。農戶在基地需要做的工作包括:餵雞、種草、抓雞、撿雞蛋、包裝。比如一家農戶在基地認養1萬隻雞,一年大概能增收7萬~10萬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