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0年《实用心电学杂志》03期,一篇《情绪激动诱发老年心源性猝死20例临床分析》的研究文章指出:严重的心律失常是猝死发生的主要因素,但如果伴随出现情绪激动、心理紧张、兴奋过的状态下,会导致交感神经的过分兴奋,心肌室颤“阈值”降低,导致室颤,最终出现猝死。猝死发生前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痛、胸闷或心前区不适,主要表现为三个先兆:。

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会经常听到身边的亲朋好友说:某xx不明原因突然晕倒就没抢救过来,感到很不可思议!其实,这就是我们医学上所说的——“猝死”!

那有人就会问了:“那我身体很健康,体检也没发现什么问题,是不是我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件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无从作答,前段时间因为心源性猝死的高以翔不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吗——“猝死”离我们并不遥远!

2020年4月出版的《中国急救医学》期刊上刊登了一篇研究《我国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该研究分析5516例猝死者的尸体解剖特点。研究人员发现,猝死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占约为57.8%,其中:55.2%冠心病猝死,占比最高;21.6%为肺源性猝死;9.21%为脑源性猝死。

同时研究人员指出,30~63岁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年龄段。其最主要因素为情绪激动(26%)和劳累(25%),其次为饮酒和过饱等。

换句话说,在这些猝死人群中,四分之一是“太激动”,而四分之一是因为“太劳累”!

01太激动:易生病!

有些人,脾气相对偏急,常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就爱生气、发火,情绪容易激动,甚至生气时就会暴跳如雷;高兴时又容易大喜过望、乐极生悲。这样情绪波动幅度大,也容易生病。

2000年《实用心电学杂志》03期,一篇《情绪激动诱发老年心源性猝死20例临床分析》的研究文章指出:严重的心律失常是猝死发生的主要因素,但如果伴随出现情绪激动、心理紧张、兴奋过的状态下,会导致交感神经的过分兴奋,心肌室颤“阈值”降低,导致室颤,最终出现猝死。

02太劳累:所有的猝死都是“蓄谋已久”!

猝死,表面上看来像是一种突发性的意外。但其实所有的猝死前期并不是毫无征兆的,而是蓄谋已久的事件。临床上发现,很多猝死的人,都会经历一个高压、长时间的精神紧绷、高强度工作事件。

健康时报《测测你的疲劳值》一文中介绍,从疲劳到猝死仅六步:

1. 轻度疲劳→2. 身体发沉→3. 精疲力竭→4. 身体有恙→5. 疾病缠身→6. 突发猝死

如果持续疲劳超过6个月,休息也不能缓解,同时还伴有记忆力衰退、头痛、咽喉痛、关节痛、睡眠紊乱及抑郁等症状,你的大脑就是在提示你——“我要休息了”。

03人体处于疲劳状态下的特征:

猝死发生前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痛、胸闷或心前区不适,主要表现为三个先兆:

异常先兆一:会感到短暂的心绞痛,或是吞咽费劲,有的人会出现3到5分钟的胸闷。

异常先兆二:感觉胸部有闷痛的感觉或是有压迫感、心慌、身体乏力、头晕等不适。

异常先兆三:突然出现低血压,同时伴有出冷汗、呼吸困难等症状。这些症状多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饱食后出现,经过平静休息后常可缓解。

此外少数人在心肌梗死前还可能出现莫名其妙的左胳膊疼痛、嗓子痛或牙痛。

最后,这些症状发生的时间长短不固定,有些人是几分钟,有些人是半小时,但发病时间都不会很长。所以出现胸部不适、隐痛、疲劳感觉的时候就要小心了。

文章/内 科 唐 敏

编辑/宣传中心 宋晓桐

校对/宣传中心 王 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