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日本一部關於二戰的電影上映,名字叫做《太平洋奇蹟的作戰》。赤裸裸的炫耀他們在這一戰役中獲得的勝利。的確,這是美軍有史以來打的最狼狽的一次戰爭,也是歷史戰爭史上非常可笑的一次戰爭。那麼到底美軍遭遇了日軍怎樣的打擊呢?


收復阿圖島,美軍備受折磨

二戰中日本野心勃勃,希望將自己的地盤擴大再擴大,然而國內的資源有限,即使佔據了中國大半領土,資源開發也遠遠滿足不了日本的擴張要求。而此時一向冷眼旁觀的美國忽然改變立場,對日本進行制裁。

日本不得不鋌而走險,對美軍珍珠港偷襲,希望以閃電戰術來將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主力滅掉,以控制海上運輸。可惜日本打錯了算盤。征戰多年的日本總體實力比一直置身戰局之外的美國差的太遠,所以最終日軍在太平洋上佔領的島嶼被美軍和聯軍一一攻破,但收復過程也不輕鬆。


比如在阿圖島戰役上,日本駐軍爲二千多人,而美國派出一萬多人的隊伍。而且美軍既有艦隊的強大支援,又有先進的武器和充足的物資,所以在作戰前信心滿滿,認爲不到三天就會結束戰爭。結果美軍遭到日本士兵自殺式攻擊,苦苦鏖戰了三個星期才奪回阿圖島。陣亡549人,受傷3000多人。這讓美軍大驚失色。


基斯卡島之戰,美軍決定緩緩圖之

面對傷亡慘重的情況,美軍對收復基斯卡島心生畏懼,因爲情報顯示,日本在該島的守軍有6000人以上。2000守軍就讓美軍代價慘重,美軍覺得剩餘兵力不足於開展攻勢,他們決定等到援軍到來再說。

不過爲了穩妥起見,他們決定用軍艦羣將基斯卡島封鎖住。美軍共有一百多艘裝備精良的軍艦將基斯卡島團團圍住,心想就算不把日軍打死,也能將日軍困死。

就這樣過了兩個月,美軍才決定正式攻打基斯卡島。爲了做到萬無一失,將傷亡人員控制在最小範圍內,美軍先派出轟炸機,對全島全方面轟炸,然而又用軍艦上的大炮對島上日本人修建的碉堡定點轟炸。

忙活了足足半個月。美軍才膽戰心驚地踏上基斯卡島。


三天的“激烈”戰鬥,美軍拿下空島

這一天,大霧籠罩,美軍戰戰兢兢的小心前進,聽到點動靜就急忙開火。然而一天下來,竟然一個日本士兵都沒看見。美軍倒有24人死在自己人的槍口之下。第二天日軍還是毫無蹤跡,又有一百多名美軍在搜尋過程中或被戰友誤殺,或死在地雷之下。到了第三天,美國一艘軍艦觸到日軍的水雷,71名美軍被炸死。

可以說,美軍在攻打基斯卡島的戰役中,死傷三百多人,還有多人失蹤。除了三條傻狗之外,一個日本人影也沒見到。原來前幾天日本軍隊早就趁濃霧天氣溜之大吉了,當然日本人在走之前還特地給美國人留下“禮物”,除了三隻能發出聲音的大狗之外,還有遍佈島嶼的地雷和沿海附近的水雷。


不僅如此,日本人還特地在一間房屋門上寫了幾個字“鼠疫患者收容所”。這可給前去搜查的美軍嚇個不輕,他們馬上派人送來最好的疫苗,並做了隔離檢查。後來才知道這是日軍的一個惡作劇。

這次戰役讓美軍成了笑柄,但也看出美軍和日軍的不同戰術手段和作戰方式。日軍和美軍其實都看重奇襲,但美軍習慣於在自身處於優勢的條件下進攻,他們倚仗的是高科技武器。在他們看來單兵作戰不科學,如果發現自己處於劣勢,投降纔是最佳選擇。

而在攻打阿圖島之時,面對日本人的寧可“玉碎”,也不投降,美國人都傻了,他們無法理解日軍爲什麼要這麼傻,彈盡援絕也不放棄,要不就端起刺刀想肉搏,結果還沒到美軍面前就被衝鋒槍突突了,要不就是高喊“天皇萬歲”來個剖腹自盡。這種忽略生命的做法沒有任何意義。


所以他們在攻打基斯島才過分的謹慎,卻不小心中了日本人的圈套。看來孫子兵法中兵不厭詐的戰術美國學的沒有日本好。所以美國最終選擇了投原子彈這樣的方式。這是原子彈在歷史上唯一一次的使用,爲了避免再出現基斯島的情況,美國人也是狠了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