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劉軒這個名字應該並不陌生。他是知名音樂製作人、心理專家、作家。還曾摘得《我是演講家》桂冠。而且他還是有兩個孩子的父親,也是臺灣著名教育家劉墉的兒子。業內人評價劉軒本人性格開朗自信,主動積極。其光鮮的履歷和開掛的人生,也離不開父親劉墉的教育。

劉墉在劉軒八歲那年帶他去了美國定居,小孩子劉軒完全看不懂英文,經常受到周圍同學的嘲笑,這讓年紀尚小的劉軒備受打擊,排斥和同學交流。劉墉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裏,從那之後他每次帶兒子出去看電影的時候都會讓劉軒去向陌生人問路。劉軒心裏彆扭又害怕,但父親只是站在一旁看着他並不上前幫忙。劉軒後來問父親爲什麼總是忘帶手錶?劉墉說,這是爲了鍛鍊他的交談能力。問路次數多了,劉軒也開始接受和同學交流,不僅交到了知心朋友,還經常幫助同學解答難題。短短半年的時間,劉軒的英語水平突飛猛進。

當時劉軒的內向膽小不僅僅表現在校園,他也很害怕大自然裏的小蟲子,爲了克服這種恐懼,劉墉一有時間就帶他去野外玩,一起抓蟲子,科普自然動物和植物的相關知識,讓劉軒更加了解接受自然。

劉墉也會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叮囑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飯菜學着做,碗筷要自己收拾,髒衣服也要自己洗,垃圾也要及時清理。慢慢的劉軒學會了主動做家務,烹飪水平得到了鍛鍊,還得到了很多同齡人的羨慕。這也讓劉軒更加自信。

對劉墉來說,兒子害怕什麼,就要帶他去主動接觸什麼,劉墉更傾向於鍛鍊孩子的主動動手實踐能力和主動思考能力。現在很多家庭中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很差,沒有自主的能力,主要就是因爲他們沒有主動思維。

什麼是主動思維?

主動思維就是人在主動面對一件事時,首先目的就是主動完成。

擁有這種思維,在做事方面主動性較強,會主動的收集更加豐富正確的信息,有目的性的積極完成。

如今許多的孩子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包辦,這對孩子的成長不利,無法鍛鍊孩子的主動思維。

孩子沒有主動思維,首先在學習上容易處於被動狀態。

沒有主動思維,就不會對老師教授的內容舉一反三,一般課堂上老師在講解例題時,總會有停頓等待學生接下一句答案,有主動思維能力的孩子在大腦中會迅速演算給出答案,而沒有的只是乾坐着等待被動接收答案,沒有鑽研和探索問題的精神,自然沒有學習的興趣和成就感,那麼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沒有主動思維的孩子長大後社會生存能力差。

因爲沒有主動的生存慾望,在面對事情時無法主動收集信息,更不會主動組織或者參與社交活動,主動思維薄弱,創新力和思考能力也差人一大截,類似公司裏的小透明。

《媽媽的紅沙發》裏面的小女孩兒在經歷了火災和家庭幾近破產的災難後,每天都會揹着書包去餐館打零工,勞動換取金錢,在用金錢換傢俱,打工的同時鍛鍊了小小年紀就會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現在的孩子在父母的羽翼下生存,對金錢沒有概念,只知索取,不知主動謀求。如果家庭遇到困難,也沒有能力分擔責任。

相反的,劉墉的兒子劉軒主動思維能力就很強。暑假自己打工賺錢,在校期間成績優異,而且酷愛探險。劉軒非常感謝並理解父親對自己的教導。

現如今,主動思維是素質教育的關鍵之一,對孩子的思維成長有着積極意義。

1、有利於發展孩子發散性思維

主動思維的關鍵之一是要思維流暢,就是可以根據已有的相關信息,迅速流暢的思考相關問題,縱向且橫向發散。簡單來說就是舉一反三,老師給了一個題目的條件,孩子可以迅速的橫向將條件拆開,畫出重點,然後縱向一一分析,並且這個過程的孩子是主動的在積極思考,擴大思考範圍,鍛鍊發散思維的能力。

2、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橫縱向發散思維思考的答案正確,就很容易有成就感,增強自信。在多次思考的同時,也增強了主動分析方面的自信心,對下一次思考過程抱有期待,學習更有動力。

3、增強了孩子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

基於前兩點的主動發散思維和主動探究動力,孩子經常的主動思考,從抱有目的的主動變成習慣性的主動,週而復始量變達到質變,孩子的思維高度也會上到一個新的階層,促進思維靈感的產生,創造力創新力得到提高。一般這個時候孩子的學習成績會面臨突破的節點。在解決難題時也會感覺得心應手。

所以身爲父母要如何正確引導孩子鍛鍊主動思維呢?

首先父母可以在家事上經常鼓勵孩子發表意見。

作爲家長不要把自己的判斷、喜惡強加到孩子身上。要主動詢問孩子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因爲孩子的好奇心很重,經常會問.“爲什麼?”而身爲父母的我們,即使不知道原因,也要陪伴孩子尋找原因。尋找的過程就是主動思考的過程。

其次客觀看待做錯事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做錯事叛逆的時候,這時候的孩子自尊心強,父母可以批評,但不要打罵。冷靜客觀地幫助孩子分析是非,耐心地引導孩子意識到他所做的事情的確不合理,這樣孩子在以後面對問題時會有意識的去思考改正。

還有要做到尊重孩子,平等交流。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希望,或有趣或荒唐。與孩子溝通時要誠懇,因爲尊重是相互的,而命令式的語氣,會將孩子與父母放在不平等的地位上,“這樣做不行!”“你只能聽我的!”這種教育乖孩子的誤區,無形中削弱了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最後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不要強行插手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總會長大的,父母總要放手的,孩子對家長的依賴程度也會隨着年齡的不同有所變化。比如房間自己打掃,衣服自己收拾,不會的問題儘量獨立思考。父母可以給於鼓勵和溝通,但是不要替孩子計劃和完成。

結語:

劉墉曾對他的兒子說:“父母不能幫你走未來的路!”

父母是孩子人生路上的領路人,但路是要靠孩子自己走的,路上的困難也是需要孩子自己主動探索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