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一個人的相貌如何,一口潔白的牙齒,總會讓人印象良好。現代社會對牙齒的看重程度非常高,走進超市,隨處可見牙膏、牙刷等清潔用品。電動牙刷、漱口水的出現,讓人們的牙齒清潔變得更加便利。

那麼,在中國古代,沒有像今天一樣的牙膏、牙刷等清潔用品,古代人是否清潔牙齒?答案當然是肯定的。畢竟無論古今,口臭總會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儘管在中國古代,牙膏、牙刷並未發明,但聰明勤勞的古代人,仍舊通過許多種方法來清潔口腔牙齒,他們是如何做的呢?一更查了下資料,大概有五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含漱法

《禮記》曾經有對古人漱口的相關記載:“凡內外,雞初鳴,鹹盥漱,衣服,斂枕簟,灑掃室堂及庭,布席,各從其事”。

早在兩千多年前,古代人在起牀後,便會通過漱口來清潔口腔。那麼古代人用什麼來漱口呢?

首先是鹽水,這在現代日常生活中也常見。鹽水能夠消滅口腔中的細菌,讓口腔保持清潔。唐朝著名的醫學家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中曾經有過鹽水漱口的具體描述:“每旦以一捻鹽內口中,以暖水含……口齒牢密”。

其次,酒也可用於漱口。藥酒在中國古代十分普及,這證實了酒的藥理作用。而通過酒來漱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蛀牙、蟲牙等。在唐代醫藥學家王燾的《外臺祕要》中有通過酒來漱口治療牙痛的方法:“上四味切,以苦酒五合浸,以銅器中溫之稍熱,含良久,吐卻汁,未差更含之。勿咽汁,欲食以暖水漱口甚良”。

最後便是以茶漱口。這在中國古代也是非常常見的。曹雪芹在《紅樓夢》中,也描述過賈府人在喫完飯後,用茶漱口的場景。

而這一方法是宋朝著名的文學家蘇軾提出的,它的作用是爲了防治齲齒:“吾有一法常自珍之,每食已,輒以濃茶漱口,煩膩既去,而脾胃不知;凡肉之在齒間者,得茶浸漱之,乃消縮不覺脫去,不煩挑刺也,而齒便漱濯”。

第二種方法:揩齒法

揩,有擦抹的含義。古代人在沒有專門的刷牙工具的時候,會通過一些其他的手段來清潔牙齒。最主要的方式,便是用手擦拭牙齒,通過左手拿着漱口杯,右手的食指則用來擦拭牙齒。

其次,人們也會用布料來擦拭牙齒。曾經在唐朝出土的墓穴中,明確記載着有皇室進獻的“揩齒布一百枚”。這意味着,布料也被古代人用以清潔牙齒。

再者,根據考古學家推斷,其實早在唐朝,便有了牙刷的發明。但那時候的牙刷被稱爲“刷牙”或“刷牙子”。南宋時期的吳自牧《夢粱錄》中“諸色雜貨”有相關記載:“鏡子、木梳、篦子、刷子、刷牙子”。其中的“刷牙子”,便指的是宋朝時期百姓使用的牙刷。

第三種方法:藥膏藥齒法

在現代社會,清潔牙齒,最重要的物品便是牙膏。那麼古代也有類似牙膏的物品嗎?答案是有的。

南梁的劉峻曾在《西嶽華山峯碑載口齒烏髭歌》中寫道:“豬牙皁角及生薑,西國開麻蜀地黃。木律早蓮槐角子,細辛荷葉要相當。青鹽等分同燒煅,研熬將來使更良。揩齒牢牙鬢髮黑,誰知世上有仙方。”

通俗來講,人們通過豬牙、皁角、生薑,開麻、熟地黃、木律、早蓮、槐角子,再取同樣數量的細辛以及荷葉、青鹽一同來燒。之後再研磨煎煮,抹在牙齒上,能夠讓牙齒變得牢固。

實際上古代的“牙膏”有許多,唐代醫學家王燾在《外臺祕要》中就記載了升麻揩齒方:“升麻半兩,白芷、蒿本、細辛、沉香各三分,寒水石六分,研,右六味搗篩爲散,每朝楊柳枝咬頭軟,沾取藥揩齒,香而光潔”。

由此可見,古代人對牙齒的保養意識其實並不比現代人差。

第四種方法:咀嚼法

當然,以上三種方法大多是貴族上層社會人士清潔牙齒的辦法,那麼窮苦人家是怎樣利用身邊物品來進行清潔口腔的呢?除了用手指拭牙,他們還有什麼辦法呢?

印度人曾經用楊樹的樹枝來刷牙,這種方法後來也傳入到了中國。古代的醫書《外臺祕要》中記載:“每朝楊柳枝咬頭軟,點取藥揩齒,香而光潔。”

也就是說,人們將楊柳樹枝的一端揉軟,然後蘸上藥物來擦牙,可以讓牙齒變得光潔。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家庭環境不太好的百姓,一般會因地制宜,從自己身邊尋找合適的清潔牙齒的樹枝。比方說槐樹枝,桃樹枝等等,咀嚼天然樹脂,用樹脂清理牙齒、確保口腔清潔。

這個就有點像現代的口香糖,口香糖是以天然樹膠或甘油樹脂爲膠體的基礎,再加上糖漿、薄荷、甜味劑等調和壓制而成的,除了祛味,還可以提升口腔健康,在當今社會比較流行,很多人都喜歡用,尤其是年輕人的喜愛。

所以說早在古代,人們便對口腔的清潔有了較高的要求。因此,大家千萬不要認爲,古代沒有牙刷牙膏等工具,古代人便不刷牙,畢竟口臭的味道可不好聞。

總而言之,牙齒白淨的人在古代更會受人稱讚。而牙齒參差不齊,有蛀牙的人相對來說,則會受到輕視。

因此要好好保護我們的牙齒,畢竟現在的條件這麼好,我們也不用嚼樹枝,只需要早晚勤勞的刷牙,便可以保持牙齒的亮白,所以現在好好保護我們的牙齒吧!

參考資料:《西嶽華山峯碑載口齒烏髭歌》《處臺祕要》《夢粱錄》《備急千金要方》

圖片源於網絡,侵權請告知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