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劉備早期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後於赤壁之戰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後進取益州,建立蜀漢政權。-192年),玄菟人(一說爲遼東襄平人,《公孫度傳》中說公孫度本遼東襄平人,遷居玄菟,爲同郡徐榮所舉,任遼東太守。

一個國家的強盛絕對不是僅僅依靠幾個人就可以的,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三國中被嚴重低估,被黑的最慘的人!
1、蔣幹
蔣幹,字子翼,漢末三國時期的人物,九江(治今安徽壽縣)人。歷史上的蔣幹是當時的名士,而羅貫中在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則將蔣幹刻畫成了被周瑜所愚弄的小丑形象。其實正史對蔣幹的評價是:''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爲對''。
2、王朗
王朗(?-228年11月),本名王嚴字景興。東海郯(今山東郯城西北)人。漢末至三國曹魏時期重臣、經學家。
3、劉禪
劉禪(shàn)(207年-271年),即蜀漢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昭烈帝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幼年時多遭難,幸得大將趙雲兩次相救,劉備定益州後入蜀,蜀漢建立後被立爲太子。於公元223年繼位爲帝,在位四十二年。期間拜諸葛亮爲相父,並支持姜維北伐,在位後期寵信黃皓,致使蜀漢逐漸走向衰弱。
4、高順
高順(?-199年2月7日)東漢末年呂布帳下中郎將。史載高順爲人清白有威嚴,不好飲酒,所統率的部隊精銳非常,號稱“陷陣營”。屢進忠言於呂布,呂布雖知其忠而不能用。曹操擊破呂布後,高順被曹操所殺。
5、徐榮
徐榮(?-192年),玄菟人(一說爲遼東襄平人,《公孫度傳》中說公孫度本遼東襄平人,遷居玄菟,爲同郡徐榮所舉,任遼東太守。同郡當是同“玄菟”郡),東漢末年將領。本爲中郎將,曾向董卓推舉同郡出身的公孫度出任遼東太守。於汴水之戰中擊敗曹操的獨立追擊軍,以及在梁東之戰中擊敗孫堅的部隊。在董卓死後,受司徒王允的命令與李傕、郭汜交戰,死於新豐之戰,戰死在亂軍之中。
6、田豐
田豐(?-200年),字元皓,鉅鹿(今河北鉅鹿一帶)人,一說渤海人。
東漢末年袁紹部下謀臣,官至冀州別駕。其爲人剛直,曾多次向袁紹進言而不被採納,曹操部下謀臣荀彧曾評價他“剛而犯上”。後因諫阻袁紹征伐曹操而被袁紹下令監禁。官渡之戰後,田豐被袁紹殺害。
7、文鴦
文鴦早年於曹魏爲官。正元二年(256年),隨父文欽與毌丘儉在淮南起兵,討伐執政的司馬師。文欽兵敗後,隨父南奔吳國。諸葛誕在淮南叛魏時,吳國遣文欽父子馳援諸葛誕,由於內訌,諸葛誕手刃文欽,文鴦於是出降司馬昭。西晉建立後,文鴦仍仕晉朝,任平虜護軍。咸寧三年(277年),文鴦都督涼、秦、雍州三州軍力,大破鮮卑首領禿髮樹機能,名聞天下。官至東夷校尉、假節,封關內侯。八王之亂中,被諸葛誕的外孫東安王司馬繇所殺,且慘遭滅族,時年五十五歲。
8、顧雍
顧雍(168年—243年),字元嘆,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吳國重臣、政治家。
少時受學於蔡邕,弱冠即任合肥長,後轉任婁、曲阿、上虞縣長,所在之處皆有治績。孫權領會稽太守,不到郡,以顧雍爲丞,行太守事,討平寇賊,安定郡縣。數年後,入孫權幕府爲左司馬。後遷大理、奉常,又領尚書令,封陽遂鄉侯。黃武四年(225年),遷太常,同年代孫邵爲丞相、平尚書事,進封醴陵侯。爲相十九年,多有匡弼輔正之詞。赤烏六年(243年)十一月,去世,諡肅侯。
9、劉備
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劉備早期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後於赤壁之戰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後進取益州,建立蜀漢政權。陳壽評劉備機權幹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劉備自己也曾說過,自己做事“每與操反,事乃成爾”。
10、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安徽廬江舒縣人。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衆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東孫氏集團軍隊與劉備軍隊聯合,赤壁之戰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於巴丘(今湖南嶽陽),年僅36歲。
大家有不同意見的歡迎留言評論,謝謝支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