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李鸿章和洋人谈判签订《辛丑条约》时,湖广总督张之洞每天给他发洋洋洒洒几千字的电报:“洋人亦知礼义廉耻,不但不应向洋人赔款,反而应当据理力争,让洋人向中国赔礼道歉。很多人认为,为什么全是李鸿章去谈判,其实他也不想去,是外国人点名让他去的,除了李中堂,别人不好使,慈禧让他去也是没办法,外国人对他的评价是:唯一能与列强对话的人。

李鸿章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曾被慈禧太后夸为“再造玄黄之人”。其外交风格一贯妥协,晚晴的投降派大臣,他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是他签订的最后一个。很多人认为,为什么全是李鸿章去谈判,其实他也不想去,是外国人点名让他去的,除了李中堂,别人不好使,慈禧让他去也是没办法,外国人对他的评价是:唯一能与列强对话的人。
慈禧最后几年变得很糊涂
1900年5月,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联军很快攻占天津,进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以“西行狩猎”的名义仓皇西逃,逃亡西安的路上慈禧命令两广总督李鸿章、庆亲王奕勖为全权大臣,与八国联军进行谈判。当时,李鸿章的手下和家人都反对,认为这是背“千古骂名”的事,千万不要去,最终李鸿章没有顶住压力,还是去了。
辛丑条约签约现场
他先是去了天津,在已成废墟的直隶总督府前,李鸿章徘徊良久,触景伤情之际,突然像个小孩子一样号啕大哭了起来,当时的李鸿章已经77岁了,一位暮年老者,他不是哭给别人看的。随后他又去了北京,开始正式谈判,当时的北京是“尸积遍地,腐肉白骨路横”,“火焚数千万家,昼夜烈焰腾空”的惨状。
八国联军进天津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如今国家的处境和年少时的梦想天地悬殊。李鸿章纵有天大的本事,也挽不住时代的巨轮,大清朝的灭亡谁也阻止不了。
紫禁城破败之相
这是一次长达9个月的艰苦谈判,当时中国人有4.5亿。西方列强就提出“人均一两,以示侮辱”。于是,大清帝国要向八国联军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这是要加上利息的,连本带息的金额是9.8亿两白银。此时的慈禧已是病急乱投医,连说:“好,好,好,可以,就这么办”。
当时的天安门
在李鸿章和洋人谈判签订《辛丑条约》时,湖广总督张之洞每天给他发洋洋洒洒几千字的电报:“洋人亦知礼义廉耻,不但不应向洋人赔款,反而应当据理力争,让洋人向中国赔礼道歉!”而且自告奋勇代替李鸿章去痛斥洋人。李鸿章回电:电报每字两角四分太贵,无事勿再多言!
9.8亿两白银都出的起,用不起电报?此时的李鸿章心情有多么低落,可想而知。张之洞和李鸿章同是晚清四大名臣,张比李小十四岁,相对李鸿章而言他显得血气方刚,你回来,让我去大骂这些鬼佬,让他给我们拿钱。不知道张之洞是故意讽刺李鸿章,还是真的想去骂洋人。
北京正阳门的瓮城
签完字之后,李鸿章就晕倒在了谈判现场,回去的当天晚上,大口大口吐血,“紫黑色,有大块”,“痰咳不支,饮食不进”。医生诊断为,判断是胃血管破裂。两个月之后的一天晚上,两行清泪流到嘴边,片刻功夫,李鸿章就气绝而亡,享年79岁。当他逝世后,慈禧太后当场落泪,说:“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是啊,李中堂走了之后,还有谁能帮慈禧太后背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