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他企業選擇硬件的時間過長,這被證明是早期的障礙,失去了利益相關者對物聯網項目的支持。其他需要注意的因素是用於硬件的開發人員工具以及供應商將構建硬件多長時間,企業必須確保選擇與項目用例完全匹配的硬件。

原標題:讓物聯網戰略步入快車道的七個步驟

【IT168編譯】物聯網(IoT)有着光明的未來。相關數據顯示,物聯網連接設備的數量將從去年的近80億猛增到2024年的140億,市場機會有望翻兩番,達到6580億美元。分析公司表示,企業設備的“大幅增長”將有助於推動這些增長。

但是,啓動物聯網設備並進行大規模管理,往往需要耗費大量時間,而且很繁瑣。大多數物聯網項目花費的時間比預期的要長,即使經過一年的開發,仍處於試驗模式。延遲上市時間是許多新建物聯網項目被取消的主要原因。

我們已經從30多個案例研究、項目總結和業務案例中,深入研究了這些挑戰,這些案例涉及到向我們尋求物聯網項目幫助的客戶。我們看到,物聯網項目停滯甚至失敗主要有三個原因:

首先,理解物聯網中的硬件複雜性是困難的,尤其是在考慮軟件兼容性的情況下。一些企業急於解決問題,他們在選擇或完全理解硬件之前就開始編寫應用程序,後來必須浪費時間重新編寫代碼。其他企業選擇硬件的時間過長,這被證明是早期的障礙,失去了利益相關者對物聯網項目的支持。

其次,許多企業承擔着創建和維護複雜的IoT基礎設施的任務,從開發軟件到更新現場設備,結果卻被項目生命週期中過早做出的關於太多技術概念的太多決定所壓倒。

最後,由於物聯網經驗和專業知識很少甚至沒有的產品團隊最終被技術火力分散了注意力,創新被扼殺了。這會增加刻錄速度,並導致高級利益相關者失去支持。

幸運地是,有許多方法可以消除關鍵時刻的風險,並加快企業的物聯網戰略。以下是七個最佳實踐:

1. 不要只看關於CPU和RAM的統計數據。儘管這些統計數據是標準化的,但物聯網硬件的性能和使用受許多因素的影響。例如,一件硬件可能具有可容忍的能耗水平,但在計算速度上付出了代價。其他需要注意的因素是用於硬件的開發人員工具以及供應商將構建硬件多長時間,企業必須確保選擇與項目用例完全匹配的硬件。

2.選擇經過測試的硬件。通過確保硬件能夠與操作系統及其應用程序生態系統協同工作,選擇經過認證的硬件可以加快產品上市的時間。這種硬件通常已經由來自硬件供應商或操作系統分銷商的專業工程師團隊在操作系統上進行了廣泛的測試。這使得硬件的所有特性都可以開箱即用,從而減少了操作硬件所需的錯誤修復和手動調整。

3.明智地處理“建造與購買”決策。分析每臺設備的經濟性如何隨着物聯網項目的不同階段而變化。如果前期工程成本偏離了每單位的經濟效益,這是一個信號,轉向一個可信的基礎設施供應商。

4.選擇支持自動化的基礎設施。流行的編程語言(例如Python和Go)通常不適合物聯網。因此,組織應選擇包含構建工具的基礎設施,這些構建工具允許工程師使用他們經驗豐富的語言,同時仍爲IoT設備製作軟件。此外,基礎設施應該通過構建工具簡化硬件和軟件的集成,以彌合用戶應用程序和由操作系統管理的硬件之間的差距。這確保了軟件工程師的生產力,並且在項目結束時的系統集成不會導致大量的重複工作。

5.將自動化擴展到更新。通過選擇可在現場實現一次設備更新自動化的基礎架構,企業可以大大降低IoT設備的生命週期成本。此外,隨着有關物聯網安全性的法規越來越嚴格,確保可以在設備的整個生命週期內向其交付安全補丁,從而延長了設備售後的生存能力。開發人員需要自動管理更新過程的更新工具-與移動電話不同,通常沒有人機控制器可以主動監視IoT設備並尋找方便的時間來更新它。

6.用外部資源填補技能缺口和不足。企業應考慮使用第三方專家和顧問來填補技能差距,並在無需增加人員的情況下幫助承擔工程負擔。這有助於內部產品團隊避免因早期困難而落後於進度。它使公司可以保持業務重點,並部署資源進行創新。

7.通過合同來降低風險。企業應與第三方簽訂合同,以降低風險並確保其IoT項目的可預測成本。由於可變成本較少,企業可以享受高級利益相關者喜歡的那種更爲平滑的預算流程。此外,交付風險已從產品團隊中消除,並在明確的時間表內轉移到專業團隊。通常,專家會在各種情況下多次解決並解決問題,因此是最有效的方法來管理這種風險。

通過遵循這七個步驟,企業可以避免因浪費時間和複雜性而放緩物聯網項目,並將其物聯網戰略置於快車道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