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應該在引導孩子要分享的同時,更要讓孩子知道,當他把玩具給其他小朋友玩之後,玩具還是會回到他的手中,他並沒有失去任何東西。生活中,像C媽媽這樣硬生生把玩具幫孩子搶回來的家長還是少數,大部分父母都會像A媽媽和B媽媽一樣,告訴孩子要懂得“分享”,否則就是小氣,就是自私。

“媽媽,他搶了我的玩具!”

當別的孩子來搶自家孩子玩具時,媽媽們的反應會是如何呢?

A媽媽立刻去把兩個孩子分開,並對自己的孩子說:“玩具要跟小朋友分享的,你這樣太小氣了。”然後,不管自家的孩子的淚痕還在臉上,就把玩具徑直給了另外一個孩子玩。

B媽媽嘴上一邊說:“沒關係的,給哥玩一下,玩具是要分享的。”可手卻一直在掰開另一個小朋友的手指,讓玩具回到了自家孩子手中。

C媽媽直接一把把玩具搶回來,帶着孩子揚長而去:“哪來這麼沒教養的孩子,走,我們不跟他玩。”

生活中,像C媽媽這樣硬生生把玩具幫孩子搶回來的家長還是少數,大部分父母都會像A媽媽和B媽媽一樣,告訴孩子要懂得“分享”,否則就是小氣,就是自私。

其實,孩子不願意把玩具給別人玩並不是小氣也不是自私,而是孩子有了“物品所有權”的概念,尤其是2歲以後的孩子,會對自己的東西管得特別牢,“我的”是“我的”,別人是不可以碰的。所以很多時候,不管父母怎麼勸說,孩子都不願意拿出來與別人分享。

孩子的玩具被別人搶時,應該怎麼做比較合適呢?

1、用另外一個玩具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

如果剛好另外一個小朋友也帶了自己的玩具,卻還要來搶你孩子的玩具,那麼我們大人就可以將孩子們的注意力轉移到那件玩具上:

比如,家長故作驚喜地說:“哇,原來你手上也有一個玩具,這個玩具小汽車真好看,顏色也是我最喜歡的粉紅色,我坐着它去環遊世界了。”然後,假裝坐在車上,拿着車往前走,邊走邊發揮想象大聲說:“我現在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哇,我看到有個美麗的公主在向我招手……有沒有人要跟我一起坐車去見公主?”

相信這個時候,孩子們都被你吸引過來了,不管你帶着兩個孩子一起“環遊世界”也好,還是讓他們交換玩具玩也好,孩子們都會同意的。

2、引導孩子們輪着玩

如果你無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那麼我們就跟孩子們說好輪着玩。

誰的玩具誰先玩,另外一個孩子也不能讓他閒着,否則又要上手來搶玩具了,那麼讓他乾點什麼呢?一起數數。

比如:約定好,每人每次玩10秒鐘。那麼就可以一個孩子在玩的同時,另一個小朋友在旁邊數數,數到10 後,交換,就這樣輪着玩和數數,兩個孩子都有事情做了,就會覺得這樣很公平,會自覺遵守這個遊戲規則,玩得很和諧。

3、及時表揚孩子願意分享的行爲

如果孩子主動分享了自己的玩具,那麼我們一定要好好地表揚孩子,而且回到家後一定要把這件事情當着孩子的面,告訴家人,而且細節越詳細越好。因爲我們在描述這件事情的時候,其實是在幫助孩子鞏固分享的過程,讓孩子知道自己今天是爲何而得到表揚的。畢竟幫助孩子糾正錯誤的最佳時間,並不是孩子做錯某事的時候,而是孩子做正確的時候。

4、把決定權交還給孩子

事實上,孩子對於自己的物品有決定權,可以選擇與別人分享,也可以拒絕分享,我們不要用成人的道德觀念要求孩子,而要保護他的這種執着。

如果你每次都讓孩子分享,讓孩子把玩具讓給別人,孩子就會在心裏認爲,不僅是其他小朋友,連父母也會搶走自己的東西。有了這樣的想法後,孩子就會害怕失去自己的東西,就會更加渴望佔有,而更加抗拒聽父母的話,顯得越來越”小氣“了。

我們應該在引導孩子要分享的同時,更要讓孩子知道,當他把玩具給其他小朋友玩之後,玩具還是會回到他的手中,他並沒有失去任何東西。

在爸爸去哪兒第二季中,陸毅的女兒貝兒想要跟黃磊女兒多多領養的小黑狗乖乖玩,就去問黃磊,結果黃磊並沒有一口答應,而是說:“狗是多多姐姐的,你應該去問多多。”

然後多多同意了讓貝兒跟乖乖玩,可是後來貝兒想要把小狗乖乖帶回自己家,但是多多也很喜歡這隻狗,自己想要要回來,便去找爸爸,黃磊蹲下來對她說:“不要急着跟我告狀,告狀沒用,自己解決。”

最終,多多沒有將乖乖送給貝兒,而是堅持留在了自己身邊,而黃磊也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而是尊重孩子的選擇。

黃磊這就是將決定權交給孩子。

把決定權交還給孩子,這樣孩子就能自己思考,自己決定,會讓孩子有種被尊重的感覺,於是會在堅持自己底線的同時,懂得跟別人分享,而且這種自願的分享會讓孩子更能感受到成就感,下次還會主動分享。

最後,引用黎巴嫩詩人紀伯倫寫的論孩子來結尾,希望引發各位家長的深思: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乃是生命爲自己所渴望的兒女。他們是憑藉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你們可以給他們以愛,卻不可以給他們以思想。因爲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END——

關注@小幸運嘛嘛的育兒經,瞭解更多育兒資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