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哀江南賦》及其序文中,庾信一開始的時候,講述了自己是因何出使西魏,滯留長安的,抒發了自己心中對於故國的無限傷痛,也嘆息了梁的滅亡。既然這篇賦的題目裏,有一個“哀”字,那麼,自然是爲了表示對於自己的祖國的深深哀慟的,可是,這篇文章,所包含的內容,卻又絕不僅僅只是如此,這是一篇信息量很大的文章,在文中,庾信不僅只是對於梁的滅亡,做楚囚之泣,更對於自己個人的身世表示哀嘆,抒發了自己心中的傷痛和對於故國的羞愧之情,這還沒有完,他還在文章中,分析了梁的政治,表達了封建統治者的腐敗,對人民表示了同情。

若說起賦,尤其是那些駢體賦,我一向並不是怎麼喜歡的,因爲,在我看來,這些賦,往往太重視文辭的華美,而忽略了文章的內容和主旨,這未免有些得不償失吧。很多賦中,充斥着一些字典裏都很難找到的字詞,甚至有作者明明有正體字,偏偏不用,非要用那些世人都不認識的異體字,彷彿只有這樣,才能夠顯示出自己的才學一般。另外,典故的使用,也往往過多,必須得承認,好的典故,的確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能夠爲一篇文章增色不少,可是,如果弄得每句都是典故,而且,還盡是一些一般人不知道的典故,恐怕就有些掉書袋,賣弄文采的嫌疑了吧。所以,在我看來,那些駢體賦,雖然有華麗的辭藻,卻很少有真正能夠讓人動情的作品。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那庾信的《哀江南賦》,卻着實深深地感動了我。庾信,是南北朝時候的人,他曾經在梁擔任官職,陪同太子蕭綱寫了不少詩,估計也都是一些旖旎綺豔之作吧,少不了受到宮體詩的影響。不過,在梁武帝的時候,當時發生了侯景叛亂,作爲建康令,庾信便率兵抵抗,可是,卻沒有成功,建康失守了,於是,他只能開始了自己的逃亡之路,一逃,便逃到了江陵,投靠了梁元帝。不過,他的人生,卻並沒有因此而安定下來,當他奉命出使西魏的時候,他纔剛剛到達長安,那西魏就派兵攻克了江陵,殺死了梁元帝蕭繹,就這樣,庾信變得無家可歸,無國可回了,被迫留在了長安。

當時的庾信,自然是心懷黍離之悲的,在這樣的心境之下,自然也不可能有什麼心情來做什麼香豔的詩詞了,於是,庾信的文風,爲之一變,從原來的綺麗,變成了深沉內斂、悲壯剛健起來。“庾信哀時更蕭瑟,暮年詞賦動江關”,人總是會變的,庾信由於遭受到了家國之變,所以,他所創作的詩詞,前後期有着明顯的不同。而《哀江南賦》,則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既然這篇賦的題目裏,有一個“哀”字,那麼,自然是爲了表示對於自己的祖國的深深哀慟的,可是,這篇文章,所包含的內容,卻又絕不僅僅只是如此,這是一篇信息量很大的文章,在文中,庾信不僅只是對於梁的滅亡,做楚囚之泣,更對於自己個人的身世表示哀嘆,抒發了自己心中的傷痛和對於故國的羞愧之情,這還沒有完,他還在文章中,分析了梁的政治,表達了封建統治者的腐敗,對人民表示了同情。也就是說,庾信之“哀”,絕不是很單純意義的哀傷,而是一種複雜而深邃的情感。

這篇賦文的題目,叫做《哀江南賦》,表面上看起來,只是一個尋常的,寄託自己哀思的題目,但其實,卻有着深深的內涵,“哀江南”這三個字,不是隨便起的,而是取自於《楚辭》中的名篇《招魂》,在《招魂》中,有“魂兮歸來哀江南”這樣的句子。《招魂》本就是一個抑鬱深沉的作品,作者庾信以《招魂》中的句子來爲自己的賦命名,一則是因爲這“哀”字,正好反映了庾信的心情,二則也是因爲,“江南”,正好是他母國所在之地。

在《哀江南賦》及其序文中,庾信一開始的時候,講述了自己是因何出使西魏,滯留長安的,抒發了自己心中對於故國的無限傷痛,也嘆息了梁的滅亡。在甲戌年的時候,梁元帝被殺,而他正好出使西魏,因此而被囚在別館三年,想當年蜀國滅亡的時候,蜀將曾經在都亭哭泣了三天,庾信便用此典故,來表達自己內心對於梁滅亡的傷痛。

有個詞語,叫做“物極必反”,可是,對於梁來說,卻是“物極不反”,說到這時候,作者心中的傷痛,已經到了極點,於是,他不得不稍微轉換一下自己的話題,開始介紹起了自己的家世,從自己的祖先開始說起,從遠祖的功績,一直講到了家族在南遷之後,又有了哪些豐功偉績。隨後,便講到了自己,敘述了自己的才能。

然而,他雖然有才華,卻最終還是免不了在人到中年的時候,發有二毛之際,遭逢侯景之亂,並且輾轉流離,來到了西魏,一直盤桓在西魏,不能回到自己的故鄉。西漢的時候,有一個名叫龔勝的人,他發誓不事二主,所以,庾信很後悔,自己竟然做不到。他想和伯夷、叔齊那樣,以死來明志;想同申包胥那樣,儘自己所能,拯救梁,可是,卻最終還是做不到。因此,他感到了深深的後悔,都說忠臣不事二主,他卻苟活性命,被西魏留用,如此又怎能不令他傷痛呢。

文章到這裏,基本上都是圍繞着作者本身展開的,但是,接下來,他便突然話鋒一轉,開始轉而論述,當時梁的諸多弊端。他用歷史上的孫策和項羽的事例來做比,用他們來反襯出梁那一敗塗地的戰事。要知道,當梁全盛之時,也是歌舞昇平,一片祥和的氣氛,但是,在這背後,其實是隱藏着很多禍端的。比如說,“侯景之亂”之所以會形成,完全是因爲梁當時的統治者無能,所以纔會導致侯景入城之後,竟然無法抵擋的局面,梁武帝和簡文帝,纔會相繼被害。

而作者庾信呢,他滿懷着希望,來到了江陵,投奔梁元帝,希望梁元帝能夠重用自己,可是,梁元帝卻並不信任他。梁元帝的剛愎自用,最終爲自己招來了禍端,梁內憂外患,當西魏的兵馬來襲的時候,竟然如同長驅直入那般輕鬆。

由此可見,庾信的這篇《哀江南賦》,其內容是相當複雜的,這裏面,不光有對於自己命運的哀痛,也有對於梁政治的反思,更有對於家國的哀慟之情。可以看得出,庾信是一個非常有思想的人,他對於朝代間的更替,用“不有所廢,何其所昌”來形容,是極其有想法的。同時,他加諸在賦文那字裏行間的對於鄉關的深深思念,也着實令人感動,“秦中水黑,關上泥青”,那難道僅僅只是對於景色的描寫嗎,或許,這其中更多的是對於已經無法再見的家鄉的深深依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