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些切實的需求足以證明,實體版遊戲有着數字版難以代替的作用。玩家們可能還有更高的需求,或許是爲了收藏遊戲,爲了與周圍更多玩家交流,甚至只是單純地想要表現自己對作品的喜愛,此時,實體版的意義就足以凸顯出來了——她不僅能看,甚至還能摸~。

最近我回了一次老家,習慣性得翻起了臥室的書櫃,裏面有許多我學生時代的老物件,這一次我偶然間翻出了當年買的《黑暗之魂2》的steam實體版,裏面還放着兩張嶄新的光盤。

令人意外地還是中文封面

由於實體版內附贈了激活碼,所以這兩張光盤實際上從未被使用過,很快就隨着碟盒一起被扔進了書櫃裏喫灰,因此從玩遊戲的角度上說,無論是碟盒還是光盤,似乎都是沒什麼卵用的存在……尤其是隨着光驅在大部分電腦上的消失,這兩張光盤的使用價值也變得更加渺茫了。

但此時時刻,拿着《黑魂2》的我,卻不再覺得這一切毫無意義,無數“苦難”的回憶隨着光盤湧入了我的腦中——如蜜和煦的陽光,廢淵深不見底的黑暗,綠袍妹的裙底風光,以及煙老師一次又一次嚴厲的教學……

前有……,需要……

我終於意識到,這張《黑魂2》的所謂實體早已成爲了圖騰般的存在,烙印着許多值得被珍藏的獨家記憶。

如今,雖然主機市場下實體版遊戲仍佔優勢,但形勢也在逐漸改變。隨着網絡與平臺服務發展日漸成熟,數字版與實體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

早在2019年第二季度,索尼財報統計的數字版銷售總額就已經超過了實體版3%,當然這其中的很大原因是很多中小型遊戲只發行了數字版。而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實體遊戲的生產和物流運輸都遇到了不小了困境,因此《生化3重製》、《動物之森》的數字版銷量大漲,據官方統計也表示,它們的實體和數字間的銷量佔比均接近一比一。

的確,在玩遊戲的便利性上,數字版有明顯優勢,不受到物流運輸的限制,通常可以更早得玩到遊戲,在預載的加持下,很多時候都可以第一時間解鎖暢玩。

但有些時候,我們玩遊戲,想要的不僅僅是“玩到遊戲本身”而已。玩家們可能還有更高的需求,或許是爲了收藏遊戲,爲了與周圍更多玩家交流,甚至只是單純地想要表現自己對作品的喜愛,此時,實體版的意義就足以凸顯出來了——她不僅能看,甚至還能摸~

艾莉手辦“邪神化”阻擋不了玩家的熱情

或許顯得不夠理性,可實話實說哪怕是虛擬的遊戲,若能拿在手中,也會更具有“擁有感”。那些至今仍在購買音樂CD和藍光影碟的人,也知道這些玩意可以在網絡上隨時點播,但從收藏的角度而言,“擁有”有時候要比“使用”更重要。

對於想要收藏的遊戲,購買實體版很多時候就是更具儀式感的行爲。它們會像你的手辦、藏書一樣,被放在你的書架上,久久的承載着一些遠去的故事,並向你的親朋彰顯着自己獨到的愛好。

擁有幾櫃的實體卡是很多人的夢想

收藏“遊戲回憶”聽起來很浪漫,但有些玩家會更務實一些,他們沒有多少收藏的需求,選擇實體的原因也更簡單——爲了玩完之後出二手“回血”。

如今二手交易已經非常便利,玩完後降價出手,往往能回收大量的“遊戲資金”,質量不錯,比較保值的遊戲,出手後算一算,可能也就花了一兩成的價格就玩完了遊戲。用更少的花費玩到更多,何樂而不爲呢?雖說數字版也有着“家庭共享”或者“合購”等節省方式,但操作複雜、限制之多令人退縮,實現起來絕對沒有實體版方便。

設備原因,健身環只有實體能選

說到優惠,數字、實體兩方也各有千秋了。如今數字版有着大量的來自官方的打折,動不動就“50%off”“70%off”,有時候甚至直接白給,這些誘惑確實不容易抵擋。當這些的決策權完全在廠商,規律也很難把握,因此當你隱約想玩一款遊戲,卻一直等不到一個“好價格”的時候,就會非常沮喪。甚至得知曾錯過一次“史低”之後,就再也無法直視原價購入了。

此時,價格取決於市場的實體版就體現出了優勢,隨着時間流逝和二手交易的迴流,實體版價格趨勢始終是逐漸下跌的。所以我們經常能看到商城裏的數字版還掛着60刀的售價,實體的價格卻已經跌到了二、三百元。實話說,作爲一個“數字黨”,當年促使我入手實體版《魂2》的緣由也很簡單,只不過是實體的定價比數字版便宜而已。但最終,這張實體碟讓我意外領悟到了它不可取代的一面。

實體版,YES!

對那些愛好收藏的玩家而言,實體版可能是承載回憶與炫耀的資本;而對實用主義者來說,實體版或許是個省錢的良方。這些切實的需求足以證明,實體版遊戲有着數字版難以代替的作用。

這麼說倒不是爲了製造對立,畢竟歸根到底,實體和數字都只是玩遊戲的一種方式而已,他們之間本質是優勢互補的關係。如何在其中選擇,取決於不同玩家的需求與偏好。但無論如何,實體與數字無論少了哪一方都是件損失,畢竟能有選擇永遠是好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