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母系氏族的衰落,與此相對應的則是父系氏族的強大。我國的帝制則是存在了相當長的時期,而在這個時期也產生了無數的帝王,然而這些帝王之中大部分都是男人,女人成爲皇帝一隻手就可以數得過來。而在這些女皇帝之中,說道最早的估計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武則天,然而事實上有一個女皇帝比武則天早了一百五十多年。

這個女皇帝就是孝明帝元詡之女,至於具體的名字,歷史上並沒有詳細的記載,姑且叫做元姑娘。元姑娘之所以能成爲第一個女皇還是和她的祖母靈太后胡氏有關。胡太后也是一個對權力充滿慾望之人,當時孝明帝年齡尚小,於是胡太后便有了理由總理朝政。僅僅如此還不算,甚至還爲了滿足個人私慾還招來面首。
孝明帝小的時候還不太清楚,長大後對母親的行爲很是反感。爲了能夠讓母親改正,還多次規勸,然而並沒有用,反而招致母親的反感。於是二人的間歇就慢慢的擴大,甚至是對立。皇帝小的時候太后還有理由總攬朝政,皇帝長大後太后就應該放權。胡太后是一個充滿了權欲的女人,對到手的權力留戀不捨,不願意歸還給自己的兒子。甚至爲此還想辦法削弱兒子的勢力。
不過胡太后也知道,目前這種狀態始終不能長久,於是便尋找解決的辦法。她的權力來自自己的兒子,自己只有兩條路可走,第一條是保留兒子,讓兒子繼續當傀儡。第二種則是除去兒子,尋找新的傀儡。隨着兒子的成長,第一條路是幾乎不太可能,因爲只能走第二條路,然而畢竟是親生兒子,是自己骨肉,不到萬不得已不能走這條路。

這個時候兒媳剛好懷孕,這一切都似乎暗示着讓胡太后走第二條路。胡太后心裏盤算着怎樣除去自己的兒子,這樣的話孫子就可以繼位,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總攬朝政。於是,胡太后加大了對孫子的保護力度,讓太醫精心照顧。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兒媳生下來一個女兒,這一下胡太后的計劃全部亂了,然而這並不能難倒胡太后。經過思索之後,胡太后對外宣稱說是兒媳生下皇子,而且爲了讓人更加深信不疑,她還改了年號。

胡太后一系列的反常舉動,讓孝明帝想到一些可怕的事情,於是他便提前動手了。不過不知道是孝明帝有點幼稚,還是太過念及親情,行動到一半就停止了。察覺到這些情況之後,胡太后的面首就怕胡太后伏誅之後自己沒有好下場,於是就勸說讓胡太后動手。在經過一系列的心理鬥爭之後,最終下令毒殺了自己的兒子。
孝明帝去世後,胡太后便讓孫女登基,其實這個時候胡太后孫女連半歲都沒有。然而胡太后生怕以後孫女的身份被世人知道,並且自以爲天下已經安定,於是在第二天宣佈新皇帝爲女兒身,另立新君。終於這一行徑引起了世人反感,爾朱榮就趁機行動,殺入皇室,並且將胡太后與幼帝沉入了黃河。

至於元姑娘的下落,歷史上並沒有記載。雖說元姑娘當皇帝並非自己的本願,但是這卻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如果元姑娘沒有當皇帝,或許後世就沒有武則天稱帝之類的事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