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在沒有朱元璋立下遺詔的情況下,朱棣要爭皇帝這個位置難度會上升到地獄這個級別,而那個一直沒有存在感的朱允熥反而機會是最大的,不論是嫡庶之分,還是軍中的權勢相比較,朱允熥都佔了很大的一部分先機。假如朱元璋走的着急一點,遺詔並沒有立下繼承人,這朝中就相當的好玩了,不要說遠在外地的朱棣了,就連朱允炆的幾個兄弟也會出現爭權這種事情,我們千萬不要高看帝王家裏的親情,那幾乎就是一層玻璃紙,屬於一碰就碎的那種。

我們都知道明朝時期朱元璋立了自己的孫子朱允炆爲皇位的繼承人,而現在我們假設一下朱元璋並沒有立朱允炆爲繼承人,那麼朱元璋在自己歸天后,朱棣是不是有機會也可以即位成爲大明的皇帝。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當時的朝中形勢,朱元璋爲了讓自己的大明可以傳承的久遠一些,所以在成爲皇帝后果斷把那些跟隨自己多年的老部下都給消除掉了,就算朝中還有一些漏網之魚,但是最多也就是小貓三兩隻,起不了什麼大用了。

而且立皇太孫爲下一任的繼承人,也是朱元璋在很着急的情況下產生的,也就是說如果朱元璋當時的病情如果再重一點,說不定連繼承人是誰都說不出來就掛掉了,所以朱允炆這個皇帝看起來名正言順,但是實際上也存在着很大的風險。

假如朱元璋走的着急一點,遺詔並沒有立下繼承人,這朝中就相當的好玩了,不要說遠在外地的朱棣了,就連朱允炆的幾個兄弟也會出現爭權這種事情,我們千萬不要高看帝王家裏的親情,那幾乎就是一層玻璃紙,屬於一碰就碎的那種。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朱元璋在自己掛掉之前所下的遺詔,很有可能朱允炆這幾個兄弟先亂了起來,畢竟朱允熥只是比朱允炆小一歲而已,並且自己的生母還是開平王常遇春的長女,說實話相對來說朱允熥要比朱允炆在軍中的權勢更大,如果這兩個兄弟之間鬥上一鬥,很有可能朱允炆會輸,這是在沒有遺詔的情況下。畢竟朱允炆的生母呂后只是朱標的一個側室而已,而朱允熥纔是真正的嫡出。

當然了朱棣如果有心要爭皇帝這個位置的話,難度方面可能就會比歷史上要多上許多,爲什麼要這麼說,我們都知道當時的朱棣造朱允炆的反,並且還成功了,主要原因也是因爲朱允炆太過着急削藩。

也正是因爲削藩的原因讓天下所有的藩王同仇敵愾,也正是因爲這麼一個背景,會說好話會吹牛的朱棣,先是得到了很多藩王的支持,尤其是寧王愣是與朱棣喝了一晚上酒,就把自己的所有兵馬賣給了朱棣。

用我們現代的話說朱棣的口才相當的好,反正在當時的情況下給這些所謂的藩王們許下了無數的好處,並且還用那句君無戲言來說事,弄的大家都以爲朱棣未來成爲皇帝后,會真正的兌現以前說過的那些天下分封的美好謊言。

所以在沒有朱元璋立下遺詔的情況下,朱棣要爭皇帝這個位置難度會上升到地獄這個級別,而那個一直沒有存在感的朱允熥反而機會是最大的,不論是嫡庶之分,還是軍中的權勢相比較,朱允熥都佔了很大的一部分先機。

除了朝中的這兩個兄弟之間相爭以外,遠在外地的寧王等人實力也不容小看,別看朱棣以前在北方有着不少的戰功,但是和寧王比起來可能會差上不少,只是寧王這個的性格方面有點過於猶豫。

朱元璋已經立下繼承人的時候,寧王是真心不敢去觸這個黴頭,但是如果朱元璋並沒有立下遺詔,那麼寧王就不太一樣了,這可是名正言順的爭皇位的機會呀,寧王肯定會直接越過朱棣直接來京城與自己兩個小侄子好好講一下道理,讓他們明白什麼叫孔融讓梨。

告訴朱允炆與朱允熥,你們還年輕,未來的機會還多,現在就不在糾結皇帝這個位置了,你們要多努力的學習,等什麼時候明白了人生道理的時候,你們的寧王叔叔就會把皇位還經你們。

說實話這樣的事寧王是一定會幹出來的,而朱棣可能就要靠邊站了,畢竟周邊的這些藩王們實力可不是他最大,只是當時的朱棣最膽大而已。

當然了這個膽大也是有一定的好處,說不定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朱棣也要放手去搏一搏,萬一要是成功了哪,人生總是充滿了各種的不確定,搏一搏藩王變皇帝,也沒有什麼不好的,最多失敗了回去當自己藩王,反正朱棣當上皇帝后那些藩王們也沒有一個過得好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