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小歡喜》刷爆朋友圈,劇中以喬家、劉家、方家三個不同高考家庭的備考故事展開,抱着“一考定終身”的想法,三個家庭陷入無比焦灼的備戰狀態。高三的緊張氣氛,家長們焦灼的狀態,各種矛盾成爲劇中最大的看點。

如果說,在《小歡喜》中選擇一個情商最高的孩子,那無疑就是方一凡了。

方一凡雖然是幾個小夥伴中學習最差的,但卻積極樂觀,性格陽光,是一枚妥妥的暖男。

童文潔恨鐵不成鋼,爲方一凡的成績着急,有時忍不住對方一凡一通吼叫,而這時方圓總是出來打圓場,做她的“滅火器”,讓她看到方一凡的優點和進步。

輕鬆的家庭氛圍、父母恩愛的親密關係,以及正確的價值觀引導,讓方一凡從小就古靈精怪,也懂得體諒他人。無論是對父母,還是對錶弟林磊兒,或者對朋友,方一凡都表現得善解人意,很有同理心。

當英子和媽媽吵架後,方一凡跑去安慰英子,傾聽英子的煩惱,爲英子擦去淚水。

當磊兒觸景生情想念自己已經去世的媽媽時,他又趕緊安慰磊兒:“我也跟你一樣,我也想大姨,不過你既然來了北京這兒也同樣是你的家呀,對不對?小姨,小姨父,還有我,都會照顧你。”

正是這樣的家庭環境造就了方一凡的高情商和善良,面對外地表弟的入住完全沒有一絲的排斥和厭惡反而是敞開心扉的接納和理解,幫助他走出傷痛走向幸福。

面對高考強壓下,方圓一家的家庭氛圍依舊和諧,縱使童文潔咋咋呼呼,對比其他兩家來說,少了多份嚴苛和親情疏離的尷尬,多了許多藏在嬉笑怒罵間的溫情時刻。

所以,四爺認爲,這家人面對高考時的張弛有度的處理值得許多人學習。

相比在關愛中長大的方一凡,在虎媽式關懷中成長的喬英子卻懂事得讓人心疼。

劇中喬英子是個學霸,個性懂事,但是媽媽望女成鳳,教育方式限制了孩子的美好,高三階段,媽媽比孩子更重視,爲了讓女兒安心學習,沒有給她熬滋補的藥膳,甚至把女兒的房間按照錄音棚的標準進行改造,隔音效果極佳。英子每天放學就待在籠子一樣的房間看書、寫作業,沒有一點自己的時間,她學習雖然很好,但她的心願與媽媽的不同,兩人內心的壓力都很大。媽媽望女成鳳的急切心理,讓她忽視了女兒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着自己獨立的思想,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在不違反原則的情況下,女兒健康成長最重要。

對於備考學生的家長來說,這一切都是爲了孩子,但是孩子卻未曾感覺到快樂,他們在家長的期待下負重前行,家長逼,孩子學,在我們努力的過程中,家長仍然無法真正的看到我們的努力,換句話說,他們是視而不見,我們遠遠不如別人家孩子優秀,我們的努力也稱不上是努力。

英子的媽媽宋倩在劇中卻是個最受爭議的角色,金牌物理老師,單親媽媽,爲人刻板,把自己和女兒的生活安排得清清楚楚,對自己高要求,對女兒喬英子也高要求。

因爲長時間的高壓和鬱悶,喬英子患上了抑鬱症。

站在橋上的喬英子,對着焦急的宋倩大喊:“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宋倩震驚、悲傷,百感交集,爲什麼自己付出了一切的女兒,會想要逃離自己?爲什麼自己盡心盡力,卻讓最愛的女兒患上了中度抑鬱?

很多人說宋倩是一個令人窒息的角色,她對女兒的管制從幾點起,到喫什麼,到報什麼樣的大學,在哪裏生活,事無鉅細。

從發現喬英子離家出走,到診斷出中度抑鬱,短短几天時間,宋倩痛徹心扉,也從這“痛”中默默放手。

她把準備給喬英子做的卷子一張張撕掉,放下多年的芥蒂,與喬衛東一起進行婚姻諮詢,試着和喬衛東好好相處。

宋倩放下的,不僅僅是對女兒的管束與要求,更是那個偏執、死板的自己。

成年人的世界本就兵荒馬亂,千千萬萬個普通人,於生活的逆流順流中沉浮。

在這個世界中,放手比前進更需要勇氣。

四爺特別喜歡劇中方一凡說過的一句話:“各個家庭狀況不一樣,這根本就沒有可比性”,他說得沒錯,每個家庭的教育模式和生活方式不同,在不一樣的環境中生活的人所養成的習慣、性格當然有所不同,自然沒有什麼可比性,而家長們卻在盲目的攀比。

這個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或事,上帝是公平的,給你一扇窗,必會關上一道門,沒有一個完美的角色,殘酷的現實需要我們用漫長的時光去接納彼此的平庸,把這句話銘記在心裏,堅信做自己最重要。

曾經熱鬧了整個假期的《小歡喜》,也迎來了大結局。

孩子們考上了各自理想的大學;方圓一家四口期待着方朵朵出生;喬衛東和宋倩真正復婚;劉靜痊癒,一家人搬離北京。

故事的最後,方圓一家、喬衛東一家、季楊楊一家,搬出了書香雅苑。

“剩下一張空空的茶几,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

生活就是這樣,兜兜轉轉,似乎什麼也沒發生過,卻又好像什麼都經歷了一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