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小欢喜》刷爆朋友圈,剧中以乔家、刘家、方家三个不同高考家庭的备考故事展开,抱着“一考定终身”的想法,三个家庭陷入无比焦灼的备战状态。高三的紧张气氛,家长们焦灼的状态,各种矛盾成为剧中最大的看点。

如果说,在《小欢喜》中选择一个情商最高的孩子,那无疑就是方一凡了。

方一凡虽然是几个小伙伴中学习最差的,但却积极乐观,性格阳光,是一枚妥妥的暖男。

童文洁恨铁不成钢,为方一凡的成绩着急,有时忍不住对方一凡一通吼叫,而这时方圆总是出来打圆场,做她的“灭火器”,让她看到方一凡的优点和进步。

轻松的家庭氛围、父母恩爱的亲密关系,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让方一凡从小就古灵精怪,也懂得体谅他人。无论是对父母,还是对表弟林磊儿,或者对朋友,方一凡都表现得善解人意,很有同理心。

当英子和妈妈吵架后,方一凡跑去安慰英子,倾听英子的烦恼,为英子擦去泪水。

当磊儿触景生情想念自己已经去世的妈妈时,他又赶紧安慰磊儿:“我也跟你一样,我也想大姨,不过你既然来了北京这儿也同样是你的家呀,对不对?小姨,小姨父,还有我,都会照顾你。”

正是这样的家庭环境造就了方一凡的高情商和善良,面对外地表弟的入住完全没有一丝的排斥和厌恶反而是敞开心扉的接纳和理解,帮助他走出伤痛走向幸福。

面对高考强压下,方圆一家的家庭氛围依旧和谐,纵使童文洁咋咋呼呼,对比其他两家来说,少了多份严苛和亲情疏离的尴尬,多了许多藏在嬉笑怒骂间的温情时刻。

所以,四爷认为,这家人面对高考时的张弛有度的处理值得许多人学习。

相比在关爱中长大的方一凡,在虎妈式关怀中成长的乔英子却懂事得让人心疼。

剧中乔英子是个学霸,个性懂事,但是妈妈望女成凤,教育方式限制了孩子的美好,高三阶段,妈妈比孩子更重视,为了让女儿安心学习,没有给她熬滋补的药膳,甚至把女儿的房间按照录音棚的标准进行改造,隔音效果极佳。英子每天放学就待在笼子一样的房间看书、写作业,没有一点自己的时间,她学习虽然很好,但她的心愿与妈妈的不同,两人内心的压力都很大。妈妈望女成凤的急切心理,让她忽视了女儿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女儿健康成长最重要。

对于备考学生的家长来说,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但是孩子却未曾感觉到快乐,他们在家长的期待下负重前行,家长逼,孩子学,在我们努力的过程中,家长仍然无法真正的看到我们的努力,换句话说,他们是视而不见,我们远远不如别人家孩子优秀,我们的努力也称不上是努力。

英子的妈妈宋倩在剧中却是个最受争议的角色,金牌物理老师,单亲妈妈,为人刻板,把自己和女儿的生活安排得清清楚楚,对自己高要求,对女儿乔英子也高要求。

因为长时间的高压和郁闷,乔英子患上了抑郁症。

站在桥上的乔英子,对着焦急的宋倩大喊:“我就是想要逃离你!”

宋倩震惊、悲伤,百感交集,为什么自己付出了一切的女儿,会想要逃离自己?为什么自己尽心尽力,却让最爱的女儿患上了中度抑郁?

很多人说宋倩是一个令人窒息的角色,她对女儿的管制从几点起,到吃什么,到报什么样的大学,在哪里生活,事无巨细。

从发现乔英子离家出走,到诊断出中度抑郁,短短几天时间,宋倩痛彻心扉,也从这“痛”中默默放手。

她把准备给乔英子做的卷子一张张撕掉,放下多年的芥蒂,与乔卫东一起进行婚姻咨询,试着和乔卫东好好相处。

宋倩放下的,不仅仅是对女儿的管束与要求,更是那个偏执、死板的自己。

成年人的世界本就兵荒马乱,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于生活的逆流顺流中沉浮。

在这个世界中,放手比前进更需要勇气。

四爷特别喜欢剧中方一凡说过的一句话:“各个家庭状况不一样,这根本就没有可比性”,他说得没错,每个家庭的教育模式和生活方式不同,在不一样的环境中生活的人所养成的习惯、性格当然有所不同,自然没有什么可比性,而家长们却在盲目的攀比。

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或事,上帝是公平的,给你一扇窗,必会关上一道门,没有一个完美的角色,残酷的现实需要我们用漫长的时光去接纳彼此的平庸,把这句话铭记在心里,坚信做自己最重要。

曾经热闹了整个假期的《小欢喜》,也迎来了大结局。

孩子们考上了各自理想的大学;方圆一家四口期待着方朵朵出生;乔卫东和宋倩真正复婚;刘静痊愈,一家人搬离北京。

故事的最后,方圆一家、乔卫东一家、季杨杨一家,搬出了书香雅苑。

“剩下一张空空的茶几,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生活就是这样,兜兜转转,似乎什么也没发生过,却又好像什么都经历了一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