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央視新聞,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是中國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美麗而神祕的三江源,地處青藏高原腹地,素有“中華水塔”、“亞洲水塔”之稱。三大江河起源於同一區域的地理奇觀,在這裏向世人驚豔呈現。三江源國家公園將於今年年底前正式設立,將成爲中國第一個國家公園。

作爲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高原生物種質資源庫,其保護價值對全國乃至全球都意義重大。

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區域總面積12.31萬平方公里,涉及治多、曲麻萊、瑪多、雜多四縣和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管轄區域,共12個鄉鎮、53個行政村。區域內有著名的崑崙山、巴顏喀拉山、唐古拉山等山脈,逶迤縱橫,冰川聳立。這裏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雪原廣袤,河流、沼澤與湖泊衆多,面積大於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67個。

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景色迷人,各具特色。

長江源區以俊美的高山冰川著稱;黃河源頭湖泊星羅棋佈,呈現“千湖”奇觀,鄂陵湖和扎陵湖如兩顆鑲嵌在高原草地的明珠,瀾滄江源頭峽谷兩岸不僅風光無限,更是高原生靈的天堂。

青海日報介紹,三江源歷史上水草豐美、生物多樣、湖泊衆多、生態良好,上世紀末,受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三江源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不斷下降,湖泊減少、冰川萎縮,草原退化,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威脅。進入新世紀,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審時度勢,設立了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立了總面積爲39.5萬平方公里的青海三江源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實施了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二期工程,經過多年持續保護保育,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有了明顯改善。

如今三江源區生態環境質量得以提升,生態功能得以鞏固,水源涵養功能有所提升,溼地面積進一步擴大,草地覆蓋率、產草量分別比十年前提高了11%和30%以上,野生動物種羣明顯增多,藏羚羊由20世紀80年代不足2萬隻恢復到7萬多隻,可可西里申遺成功,成爲我國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世界自然遺產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