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花@小花教育,专注家庭教育十年。关注我,小花每天都会分享教育那点事,期望这一期的案例能对您有所启示。

高考是一个敏感沉重,而又令人愉悦的话题,它代表着我们的青春,也代表着我们最初的付出与努力。有可能是遗憾,也有可能是喜悦。

但是无论考的怎么样,

他都代表着一个阶段性的完结和新时代的开启。

高考狂人

每年6月,来自全国的适龄青年将走进人生的第一个重要考场,对自己求学十载做一个总结。很多人一生只会参加一次高考,但是对部分考生来说,已经是二次,甚至三次参与高考了。

他们有的发挥失常,有的受伤缺失考试,还有的没有考上心仪的大学,于是他们选择了复读,然后重新参加高考。

但是有一位“牛人”,他叫吴善柳,一共复读了9次,历时14年,终于在第10次参加高考的时候考上了清华大学!

2000年,吴善柳第一次参加高考,不过出师不利,未能如愿。

2001年,他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次高考,并且顺利考上了北京交通大学,但是中途退学。

2007年、2008年,吴善柳分别在两年里,两次考上北京师范大学。

2009年,他继续复读,拿到了中山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2010年,他考进北京林业大学,但是依旧选择放弃,然后继续复读。

2011年,吴善柳高考成绩优异,考上了北京大学,令人遗憾的是,他继续选择放弃。

2012年,他依旧考出好成绩,被南京大学录取;

2013年,考进同济大学的吴善柳,还是选择了放弃。

2014年,吴善柳终于圆满成功,考进了清华大学。

当他踏入清华大学校门时,他已经32岁了。

让人玩味的是,吴同学第一次参与高考,学习的专业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虽然中间报考了其他方向的学科,但是殊途同归,最终在清华大学还是学习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018年,36岁的吴善柳从清华大学顺利毕业,大家以为他会从事电气工程师这个职业,但是他没有,

他选择去一所高中,当一名老师。

这样进清华,值得吗?

当了老师的吴同学,凭着10次高考和清华身份,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和领导的重视,但是我们不禁略带惋惜。

毕竟,只为了当老师,他完全不需要报考清华,很可能在北京交大学习毕业后,就可以当老师了。

何必呢。

我们算一笔账,北交大的电气自动化也是很牛的专业,他们毕业后有一个很好的对口单位——铁道部;而清华毕业的电气自动化,对口单位也是铁道部。

假设吴同学毕业后进的铁道部工作,年薪至少20万,还会以平均每年5%的速率调薪升职。

吴同学大约可以赚400万左右;

但是吴同学选择了复读,他不光要损失这400万,每年还需要贴学费和生活费,就算省吃俭用,每年至少需要3万。

最后得出的结论,吴同学选择复读后,损失高达450余万!

这么算下来,值不值,想必咱们心里都有个数。

但是我们忽略掉了一个东西。

梦想!

无价的梦想,他诠释着我们的青春

小花很喜欢五月天的歌曲,因为他们唱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

青春是美好的,是浪漫的,是一去不回的,就像当年的梦想一样。

有些人的梦想永远是梦想,而有些人的梦想,

他会抓紧一切去实现!

就像吴同学一样,对于他来说,他的梦想就是考清华。

而他实现了!

对他来说,有一个不后悔的青春,是成功的,但是对教育界的同仁来说

却是彻头彻尾的失败。

我们不应该把孩子们的梦想,定位在考上某某大学。要不然,就会出现复读10次只为名校。

名校不应该是终点,他应该是起点!

关于梦想教育的缺失

在当下,我们国家关于梦想教育的缺失很严重。

随便走进一所小学,问里面的学生。

“你的梦想是什么?”

“我想考清华!”“我想考北大!”

“那考试之后准备干什么?”

“。。。。。。”尴尬的沉默

学生们对这个问题十分陌生,因

为他们压根就没想过考上之后能干什么,要干什么。

或者说,

自己并不清楚自己想干什么

虽然小花前面写了一篇抨击美国快乐教育的文章,但是不可否认,快乐教育让孩子们看到了许多可能性。

他们社区劳动,他们参与不同领域不同社团,他们尝试不同的社会分工。

他们从小就知道自己想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对什么有兴趣。

反观我们的孩子,他们普遍的梦想是什么?

就是清华北大。

考上之后呢?

不知道。

他们是真不知道,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社会不同的分工是什么样的,什么适合我,我到底喜欢什么。

于是出现了吴同学连考14年,每次专业不一样。

最后好不容易选定专业读完,结果出来并没有从事自己所学的专业。

因为他自己都是懵的。

人才的浪费!

我想,在清华读书的时候,吴同学肯定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问自己,我真的适合这个吗?

结果就是,不适合。

虽然上了清华,但是这个真的不是我喜欢的专业呀。

好痛苦!

写在最后

教育育人,先要树人;而要成才,先要立志。

立好志向,才知道我想要什么,我能干什么,人生才有目标,才有动力。

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百年前,说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然而他的一生都在履行他的梦想。

但是我们现在的很多孩子,并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或者只有一个很虚的梦想。

这才是咱们教育最大的隐患。

梦想励志教育,已经刻不容缓了!

我是小花,每日分享关于教育那点事,感谢聆听,您的点赞与关注是我继续前行的动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