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花@小花教育,專注家庭教育十年。關注我,小花每天都會分享教育那點事,期望這一期的案例能對您有所啓示。

高考是一個敏感沉重,而又令人愉悅的話題,它代表着我們的青春,也代表着我們最初的付出與努力。有可能是遺憾,也有可能是喜悅。

但是無論考的怎麼樣,

他都代表着一個階段性的完結和新時代的開啓。

高考狂人

每年6月,來自全國的適齡青年將走進人生的第一個重要考場,對自己求學十載做一個總結。很多人一生只會參加一次高考,但是對部分考生來說,已經是二次,甚至三次參與高考了。

他們有的發揮失常,有的受傷缺失考試,還有的沒有考上心儀的大學,於是他們選擇了復讀,然後重新參加高考。

但是有一位“牛人”,他叫吳善柳,一共復讀了9次,歷時14年,終於在第10次參加高考的時候考上了清華大學!

2000年,吳善柳第一次參加高考,不過出師不利,未能如願。

2001年,他迎來了人生的第二次高考,並且順利考上了北京交通大學,但是中途退學。

2007年、2008年,吳善柳分別在兩年裏,兩次考上北京師範大學。

2009年,他繼續復讀,拿到了中山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2010年,他考進北京林業大學,但是依舊選擇放棄,然後繼續復讀。

2011年,吳善柳高考成績優異,考上了北京大學,令人遺憾的是,他繼續選擇放棄。

2012年,他依舊考出好成績,被南京大學錄取;

2013年,考進同濟大學的吳善柳,還是選擇了放棄。

2014年,吳善柳終於圓滿成功,考進了清華大學。

當他踏入清華大學校門時,他已經32歲了。

讓人玩味的是,吳同學第一次參與高考,學習的專業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雖然中間報考了其他方向的學科,但是殊途同歸,最終在清華大學還是學習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2018年,36歲的吳善柳從清華大學順利畢業,大家以爲他會從事電氣工程師這個職業,但是他沒有,

他選擇去一所高中,當一名老師。

這樣進清華,值得嗎?

當了老師的吳同學,憑着10次高考和清華身份,深受同學們的喜愛和領導的重視,但是我們不禁略帶惋惜。

畢竟,只爲了當老師,他完全不需要報考清華,很可能在北京交大學習畢業後,就可以當老師了。

何必呢。

我們算一筆賬,北交大的電氣自動化也是很牛的專業,他們畢業後有一個很好的對口單位——鐵道部;而清華畢業的電氣自動化,對口單位也是鐵道部。

假設吳同學畢業後進的鐵道部工作,年薪至少20萬,還會以平均每年5%的速率調薪升職。

吳同學大約可以賺400萬左右;

但是吳同學選擇了復讀,他不光要損失這400萬,每年還需要貼學費和生活費,就算省喫儉用,每年至少需要3萬。

最後得出的結論,吳同學選擇復讀後,損失高達450餘萬!

這麼算下來,值不值,想必咱們心裏都有個數。

但是我們忽略掉了一個東西。

夢想!

無價的夢想,他詮釋着我們的青春

小花很喜歡五月天的歌曲,因爲他們唱出了我們這一代人的青春。

青春是美好的,是浪漫的,是一去不回的,就像當年的夢想一樣。

有些人的夢想永遠是夢想,而有些人的夢想,

他會抓緊一切去實現!

就像吳同學一樣,對於他來說,他的夢想就是考清華。

而他實現了!

對他來說,有一個不後悔的青春,是成功的,但是對教育界的同仁來說

卻是徹頭徹尾的失敗。

我們不應該把孩子們的夢想,定位在考上某某大學。要不然,就會出現復讀10次只爲名校。

名校不應該是終點,他應該是起點!

關於夢想教育的缺失

在當下,我們國家關於夢想教育的缺失很嚴重。

隨便走進一所小學,問裏面的學生。

“你的夢想是什麼?”

“我想考清華!”“我想考北大!”

“那考試之後準備幹什麼?”

“。。。。。。”尷尬的沉默

學生們對這個問題十分陌生,因

爲他們壓根就沒想過考上之後能幹什麼,要幹什麼。

或者說,

自己並不清楚自己想幹什麼

雖然小花前面寫了一篇抨擊美國快樂教育的文章,但是不可否認,快樂教育讓孩子們看到了許多可能性。

他們社區勞動,他們參與不同領域不同社團,他們嘗試不同的社會分工。

他們從小就知道自己想幹什麼,適合幹什麼,對什麼有興趣。

反觀我們的孩子,他們普遍的夢想是什麼?

就是清華北大。

考上之後呢?

不知道。

他們是真不知道,因爲他們從來沒有見過社會不同的分工是什麼樣的,什麼適合我,我到底喜歡什麼。

於是出現了吳同學連考14年,每次專業不一樣。

最後好不容易選定專業讀完,結果出來並沒有從事自己所學的專業。

因爲他自己都是懵的。

人才的浪費!

我想,在清華讀書的時候,吳同學肯定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問自己,我真的適合這個嗎?

結果就是,不適合。

雖然上了清華,但是這個真的不是我喜歡的專業呀。

好痛苦!

寫在最後

教育育人,先要樹人;而要成才,先要立志。

立好志向,才知道我想要什麼,我能幹什麼,人生纔有目標,纔有動力。

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在百年前,說了“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豪言,然而他的一生都在履行他的夢想。

但是我們現在的很多孩子,並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或者只有一個很虛的夢想。

這纔是咱們教育最大的隱患。

夢想勵志教育,已經刻不容緩了!

我是小花,每日分享關於教育那點事,感謝聆聽,您的點贊與關注是我繼續前行的動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