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孩子意味着什麼,不做媽媽的人永遠體會不到。沒人知道,背後的真相是——媽媽不是脾氣差,是真的太累了。

文 | 小綠也

前段時間,“Papi醬孩子隨父姓被罵”的事鬧得沸沸揚揚。

從“女人結婚就是放棄了自身獨立,甘願‘當驢’”,吵到“這樣的女人,就算遭遇了苦累傷害那都是活該,根本不值得同情”。

媽媽羣體的辛苦、她們不得不面臨的殘酷生存處境,就這樣淹沒在了“冠名權”的爭議裏。

而就在網友們紛紛爲這出“鬧劇”站隊時,Papi醬在自己的小號裏,用一條條微博,記錄下了女人當媽後的心路歷程。

從一個活得自由自在的女孩,到一個無所不能的媽媽,沒人知道她們經歷了怎樣艱難的身份轉變。

3月4日,Papi醬以一條微博,官宣了自己生子的消息:▼

當時,她一句“啊,我可真是了不起”,還把微博來源改成了“痛死了的iPhone客戶端”,臭屁又可愛的語氣,讓人感慨,不愧是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papi醬。

可自從生下孩子後,她的微博幾乎再沒更新過。

只是偶爾地,纔有機會從照顧寶寶的日常中抽離出來,在小號吐槽下當媽的辛苦。

讓人心疼的是,從“坐月子根本不是用來休息的”,▼

牙疼,回奶,發燒,甚至讓人疼到想死的乳腺炎,她全都沒逃過。▼

不久前的母親節,Papi醬也特意發文感慨,考研、讀研、拍視頻、熬夜開頭腦風暴會、出差,都不如當媽最累!

在她曬出的產後照裏,肉眼可見的疲憊,還引來不少網友的感慨:這也太憔悴了吧!

是啊,多少人曾以爲,生完就好了,等卸貨後就沒那麼辛苦了。

可辛辛苦苦熬了十個月,一朝分娩才發現——初爲人母,比懷孕還要辛苦。

本以爲宮縮已經夠疼了。

@侗族姐妹花(芸兒)

但“產後病”的痛苦,一點都不低於宮縮!

曾有人在網上提問,有什麼事情是你生完孩子後才知道的?

一位媽媽是這樣說的:

產後我才知道,原來“一孕傻三年”是真的,而更可怕的是皮膚會迅速鬆弛,臉皮上的色素更容易沉積了,頭髮也一把把的掉。

因爲是頭胎沒有經驗,長出妊娠紋了也沒重視,後續也沒有及時修復。

後來才知道這是腹直肌分離,不只會帶來妊娠紋,還可能要引發腰疼,漏尿也成了不請自來的客人……

記得閨蜜產後也得了乳腺炎,多疼就不用說了,她的程度嚴重到,治療時要切開排膿、塞布,下次換藥需要再把布扯出來,換了藥以後再塞。

看到這裏,可能有人會說:老一輩的人不都是這麼過來的嗎?怎麼沒聽說她們得這病那病?

是不是現在的女孩太矯情了,纔會過度渲染這種痛苦?

可事實上,如果像以前一樣,對生育的疼痛集體失聲,卻單單對孕育生命的“偉大”進行歌頌,纔是一種「爲母則剛」式的綁架!

《媽媽是超人》裏,嘉賓包文婧曾分享過一個故事。

她說,有一天自己生病了,媽媽卻只會讓她照顧好自己,照顧好孩子。

包文婧的情緒突然崩潰了。

她說,“你不就是擔心餃子嗎,所有人都擔心餃子。”

下一刻,她在節目裏哭着說,“我崩潰的時候只敢打電話給我爸,因爲現在只有我爸覺得我還是孩子。”

這一幕,給包文婧招來了很多罵聲:

“一個媽媽怎麼能這麼任性?太不稱職了……”

對媽媽的神化,甚至會讓她們自己苛責自己,不允許自己犯錯,不允許自己表現出脆弱

一旦沒有做到面面俱到,還會自責內疚。

可是,爲什麼,憑什麼?

憑什麼媽媽們要選擇默默忍受疼痛和疾病?

在成爲媽媽之前,她們也曾是個追求自由的女孩啊。

因爲成了XX媽媽,她們就活該犧牲自己。她們不配生病,不該有一點點情緒嗎?

生孩子意味着什麼,不做媽媽的人永遠體會不到。

有一種難,叫生孩子的頭兩年。 或許有些媽媽幸運地逃過了各種生育後遺症,但每個媽媽,都躲不過帶娃的心酸。

前兩天深夜,我收到了朋友的一條信息。

她說,以前總覺得上學、工作累,現在才知道,所有的累都不及帶娃的累。

現在的她,連個整覺都睡不了,每天兩小時一醒,聽到孩子的哭聲就心跳加速。

不僅如此,孩子的疫苗接種也全都是她在操心,更不用說唱兒歌、孩子智力啓蒙等等的煩躁,她甚至還要處理家庭內育兒觀念的代溝……

孩子纔剛滿三個月,可她卻覺得自己老了很多。

每天看着因爲熬夜蠟黃的臉色,下垂長皺紋的臉,邋里邋遢的衣服,自己都覺得難以面對。

@陳陳

她把這些心情跟我分享,看完後,我深有感觸。

你見過凌晨兩點、三點、四點,小區對面那棟樓的模樣嗎?

媽媽們都見過。

熬夜看娃一兩天不難,可究竟要有多少愛,才能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地堅持下來,承擔起這麼重複枯燥的工作內容?

當媽後的她們,根本沒有自己的時間,更顧不上打理自己。

是媽媽們不夠自律?這都是被逼無奈!可笑的是,在別人眼裏,休產假的或者全職媽媽們,在家就是什麼都沒做,是被養着享福。

不久前,長沙某小區,37歲的蘇女士帶着自己年僅五個月的女兒跳樓自殺,母女二人當場死亡。▼

事發當天,蘇女士的丈夫因爲加班,一直到凌晨 4 點纔回到家。而一個小時後,蘇女士帶着小女兒,從樓頂一躍而下。

她的家人說,在生完二胎之後,蘇女士疑似出現了產後抑鬱的徵兆,卻沒有引起重視。“之前有一點症狀,但沒想到有這麼嚴重。”

她37歲懷上二胎,而丈夫經常加班,凌晨纔回來,她在自殺前經歷了什麼,面臨什麼困境,我們真的無法想象。

我們也很難想象,她帶着孩子一躍而下的時候,究竟有多麼決絕。

只是,在得知妻子死亡後,丈夫也崩潰了。

他在走廊上踱來踱去,一邊哭,一邊說出口的卻是,“我什麼都不要,我只要我的女兒,爲什麼要把她帶走?”

沒有經歷他們的人生,無法站在某一方的立場上指責什麼。

可這一刻,我卻覺得心裏很悶。

大家只會罵女人自私,連死都要帶上孩子,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她的付出和委屈呢?

其實比起孩子,當媽的才更需要一個擁抱和一句安慰。

在適應「媽媽」這個身份的過程中,最能影響她們情緒的,一定是男人的態度。

女人當媽後,到底有多孤獨?

知乎上的一條回答,戳中了很多人的心。

“凌晨三點醒了,生孩子後就容易起夜,躺在靜靜的夜裏,不知不覺已淚流滿面。

多希望有人爲我擦去眼淚,但是沒有,父母老了,孩子大了,愛人冷了。

多想有人抱我一下,但是沒有,很早之前就沒有了。”

沒有人天生會當媽,這是一門需要學習的功課。

Papi醬也曾說過,因爲對新生兒知識不瞭解,她甚至在孩子餓了拉了尿了哭了的時候,無力到只能跟着孩子一起哭。▼

但是要知道,這絕對不是媽媽們一個人的功課,需要爸爸媽媽共同參與。

見過很多當媽的被人指責,脾氣太差了,太矯情了,就是慣出來的毛病。

沒人知道,背後的真相是——媽媽不是脾氣差,是真的太累了。

媽媽煩躁的時候,不能像爸爸一樣躲車裏靜靜,媽媽疲憊不堪的時候,不能像爸爸一樣安然入睡,媽媽生病難受的時候,孩子一哭,她們就得打起十二分精神。

就這樣,每次發完脾氣她們又會陷入深深的自責中。

親眼見證過她們熬夜後照常上班,以及獨自帶娃的辛酸,誰又能指責什麼呢?

溫柔的脾氣,一定需要很多很多愛來滋養和維持的。

而每個爸爸都應該知道,如果一個女人願意爲你生孩子,那她一定很愛你。

有時候,她們不是發脾氣,只是累了需要抱抱,難過了需要安慰。

她們要的不多,無非是你的支持,讓她感覺不是孤身一人。

說真的,一個男人如果連這點都做不到,又怎麼對得起一句老公、一聲爸爸呢?

希望所有女人,都不要忘記多愛自己一點。

也希望丈夫和家人們,能給予她們更多理解和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