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何炅、谢娜和易烊千玺参与的声音互动陪伴真人秀《朋友请听好》正在热播。

嘉宾们在节目中通过热线电话和读信的方式分享和倾听来自全国各地的提问,并给出真诚的建议。节目中营造的舒适温馨的氛围和暖心治愈的内容得到了很多观众的好评。

在最近的一期节目中,一位观众的来信让人唏嘘,感叹成年人的世界不容易。

这位35岁的南开大学硕士,因为想在深圳给孩子买一套售价一千多万的学区房而选择从国企辞职,开始创业打拼。

为了付首付,花光了自己十几年的积蓄,每个月还要背负几万元的房贷。为了还贷,坚持跑滴滴,每天六点多起床,跑到十点上班,下了班夜里依旧跑车。

因为背负了太多压力,所以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挣钱上,因此忽略了家人,导致婚姻出现了问题。妻子提出了离婚,女儿判给了妈妈。

现在事业和家庭都支离破碎,公司亏损二十多万,每个月还要发员工的工资,离家打拼十几年,人生突然一下子回到了起点,完全清零。孩子每月只能见一面,最焦虑的时候整夜失眠,甚至做梦都会哭……

从信中能深深地感觉到他的无奈与无助,他的这段经历也让人重新思考,究竟什么是幸福?我们应当如何度过自己短暂的一生?怎样才能获得幸福?

图片来源 | yestone.com

沙哈尔曾深信胜利可以使人快乐,可以缓解长期以来的空虚感。一度认为自己必须通过身体或心理的艰难与忍耐去赢得冠军,通过赢得冠军获得成就感,而成就感一定能让自己最终获得幸福。

夺冠之后,沙哈尔欣喜若狂,那种快乐超过了想象。可就在夺冠的当晚,沙哈尔回到房间,坐在床上,尝试再回味一下那无限的快感。

  • 而那些他曾以为会保持很久的成就感、那些他最珍视的来之不易的喜悦,忽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失落和空虚再次占据了他的内心。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仍没有找回快乐的感觉,相反,内心却越来越沮丧,因为自己越来越意识到,即使达到更高的目标,哪怕赢得世界冠军,也不能获得持久的幸福。

沙哈尔将人生分为四种类型,其中不幸福的三种类型分别是:

牺牲眼前的快乐,只着眼于未来目标的忙碌奔波型;

放纵自己、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型;

对一切都失望,无所作为的虚无主义型。

只有找到自己的真正使命并努力发掘自己的潜力,全然地投入到生活中去,才能最终到达第四种状态:感悟幸福型。幸福的终极目标不是名利财富,而是尊重生命的核心价值。

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同时,幸福也是一个需要永不间断追求的过程。幸福的人生态度不仅是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也需要享受当下的每时每刻。

沙哈尔在《幸福的方法2:幸福的最小距离》中指出,在不改变环境的情况下,我们其实可以拥有足够多的方法获得幸福。

1、慢活的能力

现在,我们的社会凡事都讲求速度,吃快餐,开快车,一切都速战速决。人们沉迷于即时满足与即时影响。时间用纳秒来衡量,长期成功用季度收入来决定。

然而,随着速度的直线上升,越来越多的人被抛在了后面,他们不快乐、不满足。卡萝·奥诺德在《慢生活》一书中谈到了花时间做饭、做爱、交谈的价值。

哈佛大学已故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斯通,常常提到“存在”和“行动”的区别。他说,我们这种强调行动的西方文化,阻碍了我们享受存在的价值。回溯过去,我们可以看到19世纪英国作家玛丽·安·伊万斯也在提醒我们放慢脚步。

“生命之河中的美好瞬间匆匆而过,我们看到的却只是沙子。天使来看过我们,我们却在他们离开后才幡然醒悟。”

我们停下、等待和付出耐心的能力正一点点消逝,我们需要经常锻炼来提高这种能力。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品味生活,欣赏更多内在和外在的美。

2、等待的勇气

有时,当人生面临着重大抉择时,我们往往会犹豫纠结,痛苦不堪。

哈佛商学院约瑟夫·巴达拉克教授讲过如何在两个正确的决定中做出抉择。这就好比一条路上的两个岔道,选择哪个岔道都不错。面临这样的抉择时,我们知道不能二者兼得,我们必须放弃其中一条路及潜在的价值。

巴达拉克教授通过研究伟大的领导者得出了一个结论:他们经常选择等待,抱持着观望态度,忍受着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安。

在亚伯拉罕·林肯接任总统之前以及任期期间,每当要做出艰难的决定时,他都是这样做的。

詹姆斯·伯克也是用这种方法带来强生公司走出困境的。等待并不是万无一失的方法,不可能确保得出哪一条路更好的结论,但有时随着时间的推移,答案会更加明朗。

3、相信自己是幸运的人

我们常常羡慕别人的好运气,厌恶自己的不幸,总希望好运气有一天也可以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沙哈尔教授的理发师阿维曾经对他说:

“如果你用心听,不管是听广播还是饭店里别人的对话,如果你用心看,不管是广告牌还是汽车保险杠上的贴纸,你都会碰到你所需要的信息。”

为什么有的人会被(自己以及他人)视为幸运儿?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发现,这些人对外部信息的开放性很高。“他们擅长创造并注意到偶然的机会。”

运气差的人也许会忽略或错过广播里一句有用的话,或是广告牌上一条有用的提示,但运气好的人碰到巧遇的信息,则会停下脚步,牢记在心,充分利用。

全球顶尖的创造力专家爱德华·德博诺耶说过类似的话。他建议团队解决问题时可以采用如下方法:随机从词典里选一个词,然后以此为起点讨论手头的问题。每个词,即使是随意选的,都蕴含着重要的信息,或者说都有可能帮助我们找到重要的信息。

根据怀斯曼的理论,幸运的人身上也有另一个重要的特征:如果你相信自己是幸运的,那么你可能就是幸运的。期望会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4、不要把期许强加给未来

我们总是把现实装进我们预先设定好的模型中,但却忘记了其实应该反过来,让模型被现实塑造。有多少经理人因为拒绝接受市场已然发生变化、需要采取新的方法,而一败涂地。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20世纪末指出:“在动荡时期,正如我们所处的时代,变化是常态。”不承认或是不接受这一常态,将会面临失败。

对变化持开放态度这一点很重要,并且它不仅仅适用于商业领域。很多爱情之所以陷入困境,就是因为其中一方拒绝接受另一方有了变化,或是因为对方与心中的“理想”伴侣不一样。

如果我们不把自己的期望强加给未来,强加给别人或是这个世界,如果我们欣然接受惊喜并能够在其中安享快乐,那么生活会更加多姿多彩。如果没有什么宏伟的计划在等待着我们,抑或有,但我们还没有意识到,那为什么要紧紧抓住已有的规则呢?规则是用来重写的。

5、做梦和追梦比实现梦想更重要

做梦和追梦对幸福充实的生活十分重要。

首先,追寻梦想,并积极地迎接挑战,而不是逃避自己的使命,放弃追求,这是健康的自尊心,也就是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做梦本身,作为渴望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有效地对抗抑郁和苦恼。事实上,悲伤和抑郁的关键区别就在于“希望”。

每个人偶尔都会有悲伤的时候,甚至包括幸福专家在内,而抑郁只有部分人会遭受。伤心的人可以设想一种让自己走出悲伤的方法,但抑郁的人对任何改善方法都不抱希望。做梦正是燃起这种希望的基础。

我们首先要想象事情能够成功,这样成功的可能性才会更高,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吉尔伯特的研究证实,就长久的幸福感而言,做梦和追梦比实现梦想更重要。

为此,我们不需要非常成功或是成就卓然。我们要做的就是早上起床,为我们还能做梦而心存感恩。

音乐诗人李健在多年前接受采访时曾说:

“什么是幸福?当你身处困境,却又没意识到这是困境,就叫幸福。”

幸福是一种态度,幸福是一种选择,幸福是一种能力,它与我们拥有多少金钱,取得多大的成就并没有直接关系。幸福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生活里,只要用心感受,幸福往往近在咫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