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古代帝王,你首先想到的是谁呢?就以距我们最近的清朝而论:

是对董鄂妃一往情深、最终遁入空门的少年天子顺治?

还是智擒鳌拜、平定三藩、大破准噶尔的康熙大帝?

抑或是虽勤于政事,却喜怒无常、严苛刻薄的雍正帝?

我猜略带忧郁气质又对董鄂妃一往情深的少年天子顺治帝最招女孩子喜欢

再往前数,到宋朝时,不少人肯定对宋太祖赵匡胤印象深刻,毕竟前有“黄袍加身”,后有“杯酒释兵权”,都是载入史书的知名“事件”。一、 备受拥戴,黄袍加身

后周时期,赵匡胤任殿前都点检,掌握兵权。周世宗柴荣死后,柴荣之子柴宗训继位(年仅七岁),为周恭帝。一天,北汉国主和辽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

在这紧要关头,赵匡胤带兵抵抗,当晚,在离开京城二十里的陈桥驿,扎营休息,一些将领聚集在一起,认为皇帝太小,自己拼死拼活去打仗,功劳也不会被人知道,于是准备拥护赵点检(赵匡胤)作皇帝。

第二天一早,赵匡胤起床后,还没来得及说话,几个将领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披在赵匡胤身上,跪倒磕头,高呼“万岁”。

以黄袍的规制,一晚上应该做不出来

后周恭帝让位,赵匡胤即位做了皇帝,国号叫宋,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赵匡胤即宋太祖。

当然,历史是成功者的历史,在北宋的语境体系下,赵匡胤是被人拥戴,“不得已”而做了皇帝,但从其它利益团体的视角来看,边境是否真的有军情?黄袍何以一夜就做好?处处疑点丛生。

然而无论如何,赵匡胤还是受到了军队将领的拥戴,才能得以黄袍加身,必然有其可取之处,才能被众人推举上来。二、 杯酒释兵权,不失宽和

宋朝初期,赵匡胤为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防止别人也被“黄袍加身”,于是举办了一次酒宴,以极其“艺术”的语言和手段,收回了高阶军官们手中的兵权。

杯酒释兵权,年幼时只觉帝王的心机之深,现在看来手段还是很温和了

当时看历史课本,总觉得赵匡胤好有手段,轻轻松松就收回兵权,觉得他是一个“心机BOY”。然而对比唐朝李世民的宣武门兵变和清朝康熙时期的九子夺嫡,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利,父子相忌、手足相残等更加残酷的事情在帝王之家又何止一次地上演!

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兵不血刃收回兵权,已经算是非常宽和的手段了。三、 扶危救困,英雄救美

然而,赵匡胤年轻未登帝位之时,还有一段扶危救困、英雄救美的故事——赵太祖千里送京娘。

京娘雕像

如果说黄袍加身时的赵匡胤是一个备受拥戴的有为将领,杯酒释兵权时的赵匡胤是一个心机深沉但不失宽和的帝王,那么透过千里送京娘这一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赵匡胤这一开国帝王完全不同的另一面:脾气火爆、仗义出头,完全是一个热血青年。3.1 脾气火爆,仗义出头

赵匡胤未曾发迹之时,因父亲赵洪殷曾经做过北汉(五代十国时期的最后一个政权)的官,因此人称赵匡胤一声赵公子。

赵匡胤长得也是一副好汉之相:面如噀血(紫红色),目若曙星,力敌万人,气吞四海。路见不平即拔刀相助,是一个“爱管闲事”的。

宋太祖赵匡胤画像

这一天赵匡胤来到太原,碰到了自己在清油观出家的叔父,于是就在观里暂住,一天叔父外出,赵匡胤在观里四处溜达,听到一个殿里有女子啼哭的声音,喊道童拿钥匙开门,道童不肯,说师父(赵匡胤的叔父)不让开,赵匡胤就认定自己的叔父是一个坏人。

看到叔父回来,赵匡胤十分气愤地质问叔父干了什么坏事,后来才知自己误解了叔父:原来是两个有名的响马掳来了一个女子,唤作赵京娘,原是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两个响马都想要娶京娘做压寨夫人,争执不下,决定再去掳一个女子,两人一同成亲,于是暂时把京娘关在清油观,命赵匡胤的叔父代为看管。

赵匡胤了解了情况之后,当即决定把京娘送回千里之外的家。3.2 有勇有谋,胆大心细

赵匡胤的叔父害怕赵匡胤带着京娘一走,给清油观留下祸害,于是赵匡胤用棍棒把关押京娘的房子窗户给打坏,万一响马回来,让叔父说是自己把京娘抢走的。

但在古代,讲究男女“坐不同席,食不共器”,为了方便上路,赵匡胤和京娘结为兄妹,正好两人都姓赵,五百年前是一家。同时叮嘱京娘路上要打扮成村姑的模样,省得招惹是非。

行到半路,赵匡胤还遇上了当初抢京娘的两个响马,也都被赵匡胤用计谋和过人的英雄气概以及“吞山河之力”给除掉了,响马的喽啰们也被赵匡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分到银子,四散而去。3.3 生性刚直,不解风情

再说一路之上,京娘得到赵匡胤的照顾,早就芳心暗许,但也张不开嘴表白心迹,于是装着肚子疼,多次要去“方便”,创造赵匡胤扶自己上马、下马的机会,晚上睡觉的时候又嫌冷嫌热,让赵匡胤给自己加被减盖,然而赵匡胤是一个“钢铁直男”,硬是没有体会到京娘的用心,也丝毫没有被京娘的美色所动。

终于这一天,离蒲州只有三百里地,京娘想着马上要到家了,有些话不说就再没机会了,于是向赵匡胤表白了自己的爱慕之情:“倘不嫌貌丑,愿备铺床叠被之数”,以报救命之恩。

戏曲中的京娘形象

然而赵匡胤哈哈大笑,说自己和京娘萍水相逢,愿意出手相救,是出于恻隐之心,非贪恋京娘的美貌,而且两人同姓,不宜通婚(至今有些地方还保留着同姓不通婚的习俗哦),让京娘不要再说胡话,免得惹人笑话。

把京娘羞的满脸通红,说自己为报救命之恩,愿以身相许,不求和恩人婚配,哪怕为妾为婢也可以(这里的京娘委曲求全像小昭,可是赵匡胤就不是张无忌公子了)。

谁知道这样的话把赵匡胤给惹急了,说自己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京娘这样是把自己看作奸佞小人,说京娘如果还有想法,自己干脆要撒开手不管。并说自己如果接受了京娘,就和那两个响马一样了,会惹天下豪杰们笑话。3.4 封建礼教,害人不浅

到了蒲州,京娘的父亲看到赵匡胤带着京娘回家,还以为响马来讨嫁妆了(赵匡胤红脸大汉的形象,大概有点像“响马”),后来得知是救命恩人,就把赵匡胤留在家里设宴款待。

再说京娘的哥哥赵文,和父亲商议,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京娘被强盗掳走,是家门不幸(不知道心疼妹子,先考虑家庭荣誉,古时的女子何其命苦),现在又跟着一个红脸汉子回来,肯定是和他(赵匡胤)有私情,否则怎会千里送回。而且京娘经历这些风波,已经不会有人来下聘娶她了,不如把赵匡胤招为上门女婿,两全其美。

京娘的父亲于是把京娘叫过来,说女儿“一定把身子许过他了”,自己准备把赵匡胤招为女婿,问女儿意下如何。

京娘说赵匡胤是一个正人君子,两人毫无私情,要尽量款待他,以报救命之恩,不要提起招婿之事。

谁知京娘的父亲没当回事,还是在宴席上提起了这件事,赵匡胤也是火爆脾气,听到京娘父亲的话,直骂他是“老匹夫”,说自己不是贪恋女色,如是的话路上就成亲了,不必千里相送,甚至把桌子掀翻了,往门外就走。

把京娘的父母、哥哥都吓得不敢说话、不敢上前,只有京娘扯住赵匡胤的衣袍,请恩人息怒。结果赵匡胤听也不听,骑上马就走了。

京娘哭了一场,父母劝她回房,又把儿子埋怨了一通,京娘的哥哥十分羞恼,出门去了,嫂子怪京娘惹得自己的丈夫被骂,也拿话来奚落京娘。

京娘题诗自证贞洁:今宵一死酬公子,彼此清名天地知。

京娘想到自己坎坷的身世,落入强人之手,被恩人相救,本来想要以身相许,以报救命之恩,却连累了恩人的名誉,感叹自己命薄,于是夜深人静,在墙上题诗一首,表明自己的贞洁,然后自缢而亡。

再说后来赵匡胤做了太祖皇帝,即位之后,想到和京娘昔日的兄妹之情,于是派人去寻访消息,结果得知京娘已自缢以证贞洁,感叹一番,把京娘追封为贞义夫人。四、 帝王的另一面,开启“文人最好的时代”

看完这个小故事,感慨良多:

其一是京娘的自缢,古时女子何其命薄!京娘遭遇了被响马掳去的厄运,虽然侥幸被赵匡胤所救,千里迢迢,送回家乡,却逃不过礼教的束缚,终被父母亲人认为名节有失,难以嫁人。才有了自缢的结局。

其二是赵匡胤年轻之时、做点检之时和初为帝王之时,变化何其大也,黄袍加身和杯酒释兵权的印象在前,他是受人爱戴的将领、工于心计的帝王,难以想象他还有性烈如火的热血青年的一面。大概在其位谋其政,通俗地讲,屁股决定脑袋,帝王之位既要坐稳,当然不能是性如烈火、直言直语。终究是权利改变了一个人,还好这个改变并不算坏。

今天的开封清明上河园演绎的大宋繁华

宋太祖赵匡胤最大的成就是结束了唐末五代十国藩镇割据混战的局面,还天下以太平,杯酒释兵权之后,宋太祖赵匡胤还进行了“削弱相权”、“强干弱枝”等系列改革,使国家呈现出和平、安定的局面。

千里送京娘的故事,更加凸显了赵匡胤正义刚直、嫉恶如仇、不近声色的人格魅力(然而也有过于冲动、不解风情的缺点,但这缺点让他更加真实),也是他,开启了宋这一“文人最好的时代”。

宋太祖赵匡胤的帝王的另一面,你喜欢吗?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无法确定来源,侵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