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古代帝王,你首先想到的是誰呢?就以距我們最近的清朝而論:

是對董鄂妃一往情深、最終遁入空門的少年天子順治?

還是智擒鰲拜、平定三藩、大破準噶爾的康熙大帝?

抑或是雖勤於政事,卻喜怒無常、嚴苛刻薄的雍正帝?

我猜略帶憂鬱氣質又對董鄂妃一往情深的少年天子順治帝最招女孩子喜歡

再往前數,到宋朝時,不少人肯定對宋太祖趙匡胤印象深刻,畢竟前有“黃袍加身”,後有“杯酒釋兵權”,都是載入史書的知名“事件”。一、 備受擁戴,黃袍加身

後周時期,趙匡胤任殿前都點檢,掌握兵權。周世宗柴榮死後,柴榮之子柴宗訓繼位(年僅七歲),爲周恭帝。一天,北漢國主和遼聯合,出兵攻打後周邊境。

在這緊要關頭,趙匡胤帶兵抵抗,當晚,在離開京城二十里的陳橋驛,紮營休息,一些將領聚集在一起,認爲皇帝太小,自己拼死拼活去打仗,功勞也不會被人知道,於是準備擁護趙點檢(趙匡胤)作皇帝。

第二天一早,趙匡胤起牀後,還沒來得及說話,幾個將領把早已準備好的一件黃袍,七手八腳地披在趙匡胤身上,跪倒磕頭,高呼“萬歲”。

以黃袍的規制,一晚上應該做不出來

後周恭帝讓位,趙匡胤即位做了皇帝,國號叫宋,定都東京(今河南開封),史稱北宋,趙匡胤即宋太祖。

當然,歷史是成功者的歷史,在北宋的語境體系下,趙匡胤是被人擁戴,“不得已”而做了皇帝,但從其它利益團體的視角來看,邊境是否真的有軍情?黃袍何以一夜就做好?處處疑點叢生。

然而無論如何,趙匡胤還是受到了軍隊將領的擁戴,才能得以黃袍加身,必然有其可取之處,才能被衆人推舉上來。二、 杯酒釋兵權,不失寬和

宋朝初期,趙匡胤爲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防止別人也被“黃袍加身”,於是舉辦了一次酒宴,以極其“藝術”的語言和手段,收回了高階軍官們手中的兵權。

杯酒釋兵權,年幼時只覺帝王的心機之深,現在看來手段還是很溫和了

當時看歷史課本,總覺得趙匡胤好有手段,輕輕鬆鬆就收回兵權,覺得他是一個“心機BOY”。然而對比唐朝李世民的宣武門兵變和清朝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爲了至高無上的權利,父子相忌、手足相殘等更加殘酷的事情在帝王之家又何止一次地上演!

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兵不血刃收回兵權,已經算是非常寬和的手段了。三、 扶危救困,英雄救美

然而,趙匡胤年輕未登帝位之時,還有一段扶危救困、英雄救美的故事——趙太祖千里送京娘。

京娘雕像

如果說黃袍加身時的趙匡胤是一個備受擁戴的有爲將領,杯酒釋兵權時的趙匡胤是一個心機深沉但不失寬和的帝王,那麼透過千里送京娘這一故事,我們可以看到趙匡胤這一開國帝王完全不同的另一面:脾氣火爆、仗義出頭,完全是一個熱血青年。3.1 脾氣火爆,仗義出頭

趙匡胤未曾發跡之時,因父親趙洪殷曾經做過北漢(五代十國時期的最後一個政權)的官,因此人稱趙匡胤一聲趙公子。

趙匡胤長得也是一副好漢之相:面如噀血(紫紅色),目若曙星,力敵萬人,氣吞四海。路見不平即拔刀相助,是一個“愛管閒事”的。

宋太祖趙匡胤畫像

這一天趙匡胤來到太原,碰到了自己在清油觀出家的叔父,於是就在觀裏暫住,一天叔父外出,趙匡胤在觀裏四處溜達,聽到一個殿裏有女子啼哭的聲音,喊道童拿鑰匙開門,道童不肯,說師父(趙匡胤的叔父)不讓開,趙匡胤就認定自己的叔父是一個壞人。

看到叔父回來,趙匡胤十分氣憤地質問叔父幹了什麼壞事,後來才知自己誤解了叔父:原來是兩個有名的響馬擄來了一個女子,喚作趙京娘,原是蒲州(今山西省永濟市)人,兩個響馬都想要娶京娘做壓寨夫人,爭執不下,決定再去擄一個女子,兩人一同成親,於是暫時把京娘關在清油觀,命趙匡胤的叔父代爲看管。

趙匡胤瞭解了情況之後,當即決定把京娘送回千里之外的家。3.2 有勇有謀,膽大心細

趙匡胤的叔父害怕趙匡胤帶着京娘一走,給清油觀留下禍害,於是趙匡胤用棍棒把關押京孃的房子窗戶給打壞,萬一響馬回來,讓叔父說是自己把京娘搶走的。

但在古代,講究男女“坐不同席,食不共器”,爲了方便上路,趙匡胤和京娘結爲兄妹,正好兩人都姓趙,五百年前是一家。同時叮囑京娘路上要打扮成村姑的模樣,省得招惹是非。

行到半路,趙匡胤還遇上了當初搶京孃的兩個響馬,也都被趙匡胤用計謀和過人的英雄氣概以及“吞山河之力”給除掉了,響馬的嘍囉們也被趙匡胤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分到銀子,四散而去。3.3 生性剛直,不解風情

再說一路之上,京娘得到趙匡胤的照顧,早就芳心暗許,但也張不開嘴表白心跡,於是裝着肚子疼,多次要去“方便”,創造趙匡胤扶自己上馬、下馬的機會,晚上睡覺的時候又嫌冷嫌熱,讓趙匡胤給自己加被減蓋,然而趙匡胤是一個“鋼鐵直男”,硬是沒有體會到京孃的用心,也絲毫沒有被京孃的美色所動。

終於這一天,離蒲州只有三百里地,京娘想着馬上要到家了,有些話不說就再沒機會了,於是向趙匡胤表白了自己的愛慕之情:“倘不嫌貌醜,願備鋪牀疊被之數”,以報救命之恩。

戲曲中的京娘形象

然而趙匡胤哈哈大笑,說自己和京娘萍水相逢,願意出手相救,是出於惻隱之心,非貪戀京孃的美貌,而且兩人同姓,不宜通婚(至今有些地方還保留着同姓不通婚的習俗哦),讓京娘不要再說胡話,免得惹人笑話。

把京娘羞的滿臉通紅,說自己爲報救命之恩,願以身相許,不求和恩人婚配,哪怕爲妾爲婢也可以(這裏的京娘委曲求全像小昭,可是趙匡胤就不是張無忌公子了)。

誰知道這樣的話把趙匡胤給惹急了,說自己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京娘這樣是把自己看作奸佞小人,說京娘如果還有想法,自己乾脆要撒開手不管。並說自己如果接受了京娘,就和那兩個響馬一樣了,會惹天下豪傑們笑話。3.4 封建禮教,害人不淺

到了蒲州,京孃的父親看到趙匡胤帶着京娘回家,還以爲響馬來討嫁妝了(趙匡胤紅臉大漢的形象,大概有點像“響馬”),後來得知是救命恩人,就把趙匡胤留在家裏設宴款待。

再說京孃的哥哥趙文,和父親商議,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京娘被強盜擄走,是家門不幸(不知道心疼妹子,先考慮家庭榮譽,古時的女子何其命苦),現在又跟着一個紅臉漢子回來,肯定是和他(趙匡胤)有私情,否則怎會千里送回。而且京娘經歷這些風波,已經不會有人來下聘娶她了,不如把趙匡胤招爲上門女婿,兩全其美。

京孃的父親於是把京娘叫過來,說女兒“一定把身子許過他了”,自己準備把趙匡胤招爲女婿,問女兒意下如何。

京娘說趙匡胤是一個正人君子,兩人毫無私情,要儘量款待他,以報救命之恩,不要提起招婿之事。

誰知京孃的父親沒當回事,還是在宴席上提起了這件事,趙匡胤也是火爆脾氣,聽到京娘父親的話,直罵他是“老匹夫”,說自己不是貪戀女色,如是的話路上就成親了,不必千里相送,甚至把桌子掀翻了,往門外就走。

把京孃的父母、哥哥都嚇得不敢說話、不敢上前,只有京娘扯住趙匡胤的衣袍,請恩人息怒。結果趙匡胤聽也不聽,騎上馬就走了。

京娘哭了一場,父母勸她回房,又把兒子埋怨了一通,京孃的哥哥十分羞惱,出門去了,嫂子怪京娘惹得自己的丈夫被罵,也拿話來奚落京娘。

京娘題詩自證貞潔:今宵一死酬公子,彼此清名天地知。

京娘想到自己坎坷的身世,落入強人之手,被恩人相救,本來想要以身相許,以報救命之恩,卻連累了恩人的名譽,感嘆自己命薄,於是夜深人靜,在牆上題詩一首,表明自己的貞潔,然後自縊而亡。

再說後來趙匡胤做了太祖皇帝,即位之後,想到和京娘昔日的兄妹之情,於是派人去尋訪消息,結果得知京娘已自縊以證貞潔,感嘆一番,把京娘追封爲貞義夫人。四、 帝王的另一面,開啓“文人最好的時代”

看完這個小故事,感慨良多:

其一是京孃的自縊,古時女子何其命薄!京娘遭遇了被響馬擄去的厄運,雖然僥倖被趙匡胤所救,千里迢迢,送回家鄉,卻逃不過禮教的束縛,終被父母親人認爲名節有失,難以嫁人。纔有了自縊的結局。

其二是趙匡胤年輕之時、做點檢之時和初爲帝王之時,變化何其大也,黃袍加身和杯酒釋兵權的印象在前,他是受人愛戴的將領、工於心計的帝王,難以想象他還有性烈如火的熱血青年的一面。大概在其位謀其政,通俗地講,屁股決定腦袋,帝王之位既要坐穩,當然不能是性如烈火、直言直語。終究是權利改變了一個人,還好這個改變並不算壞。

今天的開封清明上河園演繹的大宋繁華

宋太祖趙匡胤最大的成就是結束了唐末五代十國藩鎮割據混戰的局面,還天下以太平,杯酒釋兵權之後,宋太祖趙匡胤還進行了“削弱相權”、“強幹弱枝”等系列改革,使國家呈現出和平、安定的局面。

千里送京孃的故事,更加凸顯了趙匡胤正義剛直、嫉惡如仇、不近聲色的人格魅力(然而也有過於衝動、不解風情的缺點,但這缺點讓他更加真實),也是他,開啓了宋這一“文人最好的時代”。

宋太祖趙匡胤的帝王的另一面,你喜歡嗎?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無法確定來源,侵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