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對於普通學校接納和支持殘疾兒童就學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團長邰麗華建議,由教育部門主導,出臺《普通學校實施融合教育指導辦法》替代原《隨班就讀辦法》,爲更加系統保障特殊需求兒童的教育權利發揮實效。從這個角度看,推進融合教育,修訂完善隨班就讀的相關政策之外,保障殘疾兒童的受教育權利,還得拿出真金白銀的投入,加強特殊教育相關的資源建設,尤其是有專業特教技能的師資建設。

原標題:讓殘疾兒童隨班就讀別再那麼難 | 新京報快評

殘疾兒童作爲特殊羣體,不能被教育體系拒之門外,在受教育階段就成爲不被接納的邊緣人。

文 | 熊志

據新京報報道,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要辦好特殊教育。而對於普通學校接納和支持殘疾兒童就學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團長邰麗華建議,由教育部門主導,出臺《普通學校實施融合教育指導辦法》替代原《隨班就讀辦法》,爲更加系統保障特殊需求兒童的教育權利發揮實效。

邰麗華指出,《隨班就讀辦法》已出臺26年,當時的有些規定和指引,已不符合今天推進融合教育的現實需要;當下,普通學校在接納和支持殘疾兒童就學方面意願和資源均不足,即便能進入普通學校就讀,特殊兒童的受教育品質也令人擔憂。

相對於普通孩子的上學難問題,大衆對殘疾兒童涉及的特殊教育關注度要低得多,可即便上百萬殘疾兒童在總人口中佔比不高(根據國家殘疾人口普查結果推算,0-14歲的殘疾或特殊需要兒童超過200萬),對這些孩子及其家庭來說,他們遭遇的上學難就是100%的難題。

理論上,除了專門的特教學校之外,符合條件的殘疾兒童可以進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義務教育法》規定,“普通學校應當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適齡兒童少年隨班就讀”。而早在1994年下發的《關於開展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工作的試行辦法》,則對隨班就讀模式進行了確認。

可在現實中,殘疾兒童入學,往往存在巨大的困難,受教育權利得不到完整保障。此前就有媒體報道,重慶一特殊兒童開學8天就被學校勸退。此外,殘疾兒童被其他學生家長和老師抵制的案例,也時有曝光。

如邰麗華所言,殘疾兒童入學難,隨班就讀屢屢遭拒,政策滯後無疑是重要因素——《隨班就讀辦法》已出臺26年,明顯和時代脫節。比如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現在已遠遠不止《隨班就讀辦法》中涉及的視力、聽力和中輕度智力障礙兒童三類,孤獨症、腦癱和多重殘疾等,同樣需要特殊的教育和關愛。

鑑於此,對相關文件進行系統的修訂調整,無疑是當務之急。邰麗華建議出臺新的《普通學校實施融合教育指導辦法》,箇中牽涉的融合教育,也是呼籲已久的改革方向。而落實多學科專家參與的兒童入學鑑定評估原則程序,按照就近入學等原則落實零拒絕入學政策,也是很實用的建議。而有新的辦法作爲指導,至少可以讓殘疾兒童隨班就讀有據可依,避免基於殘疾的教育歧視。

還得看到,殘疾兒童入學難,不僅僅是難在政策的滯後,更在於,特殊教育資源本身是相當匱乏的。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家長來說,相對於專門的特教學校,將孩子送到普通學校進行隨班就讀,能更好地融入社會。但從學校的角度講,接納特殊兒童,必然會帶來辦學成本的巨大提升。

因爲這些特殊兒童需要個別化教育,有的還需要日常的一對一的康復訓練。有調查顯示,特殊兒童教育的師生比是普通教育的三倍。所以,無論是師資力量,還是基礎設施,普通學校都未必有支撐特殊教育的足夠條件,更別說其他學生家長對隨班就讀可能的抵制態度。

從這個角度看,推進融合教育,修訂完善隨班就讀的相關政策之外,保障殘疾兒童的受教育權利,還得拿出真金白銀的投入,加強特殊教育相關的資源建設,尤其是有專業特教技能的師資建設。這其中,相關投入應向貧困地區重點傾斜——前些年就有調查顯示,在未入學的24萬名殘疾兒童中,84%是農村戶口,78%分佈在中西部農村地區。優先解決他們的上學難題,很有必要。

不管怎麼說,殘疾兒童作爲特殊羣體,不能被教育體系拒之門外,在受教育階段就成爲不被接納的邊緣人。要做到有教無類,就得保證受教育機會充分平等。

□熊志(媒體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