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樣抑揚頓挫的詩句,確實很難讓人將他和後來的暴君聯想起來,隋煬帝東征高句麗,開鑿大運河,遷都洛陽、創辦科舉,都很好的爲後來的盛唐打下了基礎,儘管征討高句麗失敗,這也使得後者沒有足夠的國力撐着中原內亂,而乘虛而入,楊廣遷都洛陽,則能夠確保中央皇權的穩固性,加強王朝對地方的統治。首先隋煬帝或許殘暴,但他絕對不是不是昏庸無能之人,在他還不是皇帝的時候,就已經能夠帶着部隊東征西討,平定天下,楊廣曾北伐突厥,到達長城,觸景生情,寫下《飲馬長城窟》。

大家好,我們的燁霖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說道隋煬帝,人們心目中浮現的,總是一個殘暴無道的暴君形象,唐高祖更是賜予楊廣“煬皇帝”的封號,意思就是“昏庸無能”,隋唐演義、說唐全傳等小說裏面,他的形象是越來越差,然而隋煬帝真的是一位如此不堪的皇帝嗎?
首先隋煬帝或許殘暴,但他絕對不是不是昏庸無能之人,在他還不是皇帝的時候,就已經能夠帶着部隊東征西討,平定天下,楊廣曾北伐突厥,到達長城,觸景生情,寫下《飲馬長城窟》。
金止行陣,鳴鼓興士卒。千乘萬騎動,飲馬長城窟。秋昏塞外雲,霧暗關山月。緣巖驛馬上,乘空烽火發。借問長城侯,單于入朝謁。
這樣抑揚頓挫的詩句,確實很難讓人將他和後來的暴君聯想起來,隋煬帝東征高句麗,開鑿大運河,遷都洛陽、創辦科舉,都很好的爲後來的盛唐打下了基礎,儘管征討高句麗失敗,這也使得後者沒有足夠的國力撐着中原內亂,而乘虛而入,楊廣遷都洛陽,則能夠確保中央皇權的穩固性,加強王朝對地方的統治。
那隋朝爲什麼還是在楊廣的統治下逐漸滅亡了呢?歸根結底,楊廣還是犯下了和秦始皇一樣的錯誤,那就是並沒有注重百姓的生活,而是一昧的想要實現自己的理想,這也造成了很多飢不擇食的黎民揭竿而起,尚未完全臣服於他的隴西貴族集團也乘機反對。隋煬帝年年出巡,曾三遊揚州,兩巡塞北,一遊河右,三至涿郡,還在長安、洛陽間頻繁往還。每次出遊都大造離宮。仁壽四年(604年)十一月,他爲了開掘長塹調發今山西、河南幾十萬農民;次年營建東都洛陽,每月役使丁男多達兩百萬人。
公元611年,王薄率先帶着民衆在長白山起義,因此反隋戰爭徹底爆發,在數年的鎮壓當中,官軍不但不能鎮壓成功,造反的人卻越來越多。
616年,隋煬帝似乎也認定了自己失敗的局面,他從洛陽遷都江都,避開了農民軍,然而到了江都的隋煬帝,依然是自暴自棄醉生夢死的局面,他常常對着後宮嬪妃撫摸自己的頭顱說道:“好頭頸,誰當斫之!”
618年,楊廣總算迎來了自己的生命的終結,隨着長安等地的相繼淪陷,他手底下大部分士兵是關中人,因此思念故鄉想要回家,軍隊裏面的不滿情緒越來越嚴重,因此在虎賁郎將元禮等人的帶領下,部隊發生了譁變,他們進入宮中,抓到了打算潛逃的隋煬帝。
楊廣知道自己難逃一死,原本渾渾噩噩的他在一瞬間,面對樓梯下衆多的叛軍,似乎又恢復了自己年輕時的清明以及帝王的威嚴。他最後向叛軍提出了一個特殊的要求,保留了自己作爲皇帝的最後一絲尊嚴。
《資治通鑑》記載:“賊欲弒帝,帝曰:“天子自有死法,何得加以鋒刃”!乃自解練巾授校尉令狐行達,縊殺之。”隋煬帝面對明晃晃的屠刀,並不願意引頸受戮,而是解下了自己的衣物,選擇了他自認爲體面的死法,也算是他對皇帝身份的最後一點執念吧!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