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伐以後,京兆地方撤銷,改隸河北省,北京旗人的籍貫,又由京兆大興、宛平,改爲河北大興、宛平。附帶說明一下:這裏的老北京,專指隸籍或居住在北京附近的大興、宛平兩縣人而言,原隸順天府或京兆地方的其他屬縣,以及今天北京市遠郊各縣人,都不在這個範圍以內。

本文提到的老北京,既和50萬年前半猿半人的“北京人”無關,也與遼金時期北京一帶韓、趙、馬、劉等著姓毫無瓜葛,就連明初的山西洪洞大槐樹畿輔移民,也覺得時代太遙遠。由於近年民俗學受到高度重視,而這些民俗風物,方言習尚,多半是在清中葉以後、近百餘年來所形成,時代距離現在較近,因此本文只談談近代老北京的籍貫的一些特點。
附帶說明一下:這裏的老北京,專指隸籍或居住在北京附近的大興、宛平兩縣人而言,原隸順天府或京兆地方的其他屬縣,以及今天北京市遠郊各縣人,都不在這個範圍以內。
一提起老北京,很容易使人想到北京的旗人。旗人是隸屬於八旗旗下人的簡稱。清入關以後,旗人最初各按八旗方位居住在北京內城,稍後就不那麼嚴格了。旗人的風俗習慣,或多或少影響着北京的其他民族。旗人有宗室、覺羅、滿洲、蒙古、漢軍之分。宗室、覺羅、滿洲、蒙古旗人的原籍是東北和內蒙;漢軍旗人中,十之七、八是東北籍漢人,其餘少數則各省人皆有。清代旗人在書寫自己的履歷時,都要詳細寫明某旗某地駐防。辛亥革命以後,大致在原順天府的轄境,成立了京兆地方,當時除了在紫禁城內溥儀小朝廷供職的旗人仍沿用舊制書寫自己的旗籍履歷外,廣大旗人爲了適應環境,自謀生計,他們的籍貫多已改歸京兆。那時北京附近的縣是大興、宛平,於是住在東城的旗人佔籍京兆大興,住在西城的旗人佔籍京兆宛平。各地駐防旗人也都以其駐地爲籍貫。北伐以後,京兆地方撤銷,改隸河北省,北京旗人的籍貫,又由京兆大興、宛平,改爲河北大興、宛平。前面提到漢軍旗中各省人皆有,那麼,有沒有原本就是北京人,而後編入漢軍旗的呢?回答是有的。清初名將馬光遠,順天大興人,明建昌副將,天聰間降清,隸漢軍,封一等子爵,《清史稿》有傳,其後裔尚居北京。清初漢軍詩人陳於王,字健夫,寫有《燕九竹枝詞》,自署宛平,當也是本籍北,而後列入旗籍的。
清代許多外省士子應大興、宛平縣考,考中秀才,遇鄉試之年,由順天學政送考,由鄉試而會試,遂以大興、宛平爲寄。這種情況極多。
清代,北京各部及外省地方官署,都聘有一定數量的吏員,處理例行公事。這些吏員屬於僱員性質,不由朝廷任命,但熟於吏治,在處理公事上,其機敏幹練,遠在才具平庸的正式命官之上。吏員大多都是浙江紹興人,父死子繼,儼然成爲一地一姓之業,世居京師,不亞於旗籍世家大族。他們京味十足,只是語音比內城旗人略輕柔些,風俗禮節也和旗人迥然不同,多少還保留一些南省習俗。
清代漢族一、二品大員致仕,多定居北京,不再回籍,數世之後,子孫無異北京土著,但籍貫仍署原籍。這類老北京爲數亦不少。
還有一類老北京是殷實商紳之裔。如鹽商宛平查氏,本籍浙江海寧;藥商大興樂氏,本籍浙江寧波;米商大興祝氏,本籍山西太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