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俗语文化逐渐得到重视,很多深受现代文化影响的年轻人,也开始对俗语产生了浓郁的兴趣。所以虽然看起来比较简单,而且所表达的意思也浅显易懂,但作为一种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文化形式,早已经深入了社会的每个角落。

俗语“人贪四项,一生白忙”,就从人生发展角度,讲述了非常深刻的道理。

所谓“四项”其实指的就是四种错误,这四种人生错误无论出现哪一项,都很容易毁掉得之不易的生活。

翻阅古籍可以得知“人贪四项”,指的就是酒、色、财、气。

无论执着于哪一项,或者说没有把握好尺寸或做事的尺度,就很容易对人生产生负面影响。简而言之.只要沾染“四项”之一,那么就很容易导致“一生白忙”。

古人经验之谈:人贪四项,一生白忙

一、古籍中的至理名言

“人贪四项,一生白忙”, 并不是凭空出现的一句俗语。成书于南朝宋时期的《后汉书》中,就曾提到过“人贪四项”中的三项。

《后汉书·杨秉传》中曾记载:“尝从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

从这句极为简短的话语中,可以得知酒、色、财的说法,在距今1600年左右就已经出现。只不过作为一句古代俗语,在元代时加入了“气”之后,才真正变成了酒、色、财、气四项。并且指出了“人贪四项”的危害,民间老百姓将其当做人生信条开始推崇。

曾作《天净沙·秋思》的元代文学家马致远,在元曲《黄梁梦》第四折中写道:“一梦中十八年,见了酒色财气,人我是非,贪嗔痴爱,风霜雨雪”。

这句戏文就已经明确说出了,过度贪恋酒色财气,对人生的负面影响。

人一旦沾染或过度贪恋酒色财气,很容易让人生变得是非不分,并多风、多雨、多忧愁。

笔者认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掌握分寸,人生在世除了出家之人,有谁又能摆脱酒色财气呢!只不过过于贪恋酒色财气,就会对人生造成不利影响。

二、酒色财气诗中的无奈

相传北宋文学家苏轼,对参禅悟佛兴趣浓郁。有一次他前往大相国寺,想要探望好佛印和尚,不巧的是这位和尚并未在寺院。

凑巧的是,苏轼在禅房内,看到了佛印和尚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就是比较著名的“酒色财气诗”。

诗云:“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

从这首诗的所表达的意境上来看,其实已经写出了酒色财气,对人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同时也表达出了“人贪四项,一生白忙”的真意。

苏轼在看过这首诗歌之后,借着酒劲诗兴大发提笔写道:“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

笔者认为作为一首唱酬诗歌,不仅表达出了对酒色财气的禅悟,而且也写出了对酒色财气的领悟。

据说宋神宗和王安石,前往大相国寺的时候,看到了由苏轼创作的《和佛印禅师诗》。王安石看到此诗后唱和一首,《亦和佛印禅师诗》其诗云:“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

这首依然以酒色财气为主题的诗作,立意新颖、另辟蹊径、意境悠然。王安石并没有贬低酒色财气,而是从另一个高度阐述了,酒色财气的重要意义。

实际上佛印、苏轼、王安石,三人创作的酒色财气诗,其实都在向世人告知,酒色财气适可而止的道理。

如果不听劝告过于贪恋酒色财气,不仅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危害,严重的甚至会影响人生发展。无论是甚至高位的统治阶级,还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百姓,都应该知晓“人贪四项,一生白忙”的道理。

千万不要因为一时贪念,而让“人生自古空余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