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乾隆四十年农历六月初三日早晨,承德西大街的最西头的头牌楼下,早早的就聚集起了一群顶戴花翎,他们是驻扎在承德避暑山庄的管理人员和承德街上商家的头面人物。

承德西大街净水泼街,黄土垫道,沿街店铺张灯结彩,人们在这里等着乾隆皇帝的御驾到来。

西大街沿街的商铺也早早的打扫干净门前卫生,男男女女们梳洗打扮干净,等着乾隆皇帝浩浩荡荡的人马的到来。

这一年新上任的热河总管姚良此前是内务府员外郎,原本就在乾隆皇帝的身边工作,这次把他调过来管理避暑山庄还有一个原因:

今年的八月十三,乾隆皇帝还要在避暑山庄过六十五岁大寿。

六月的太阳已经很毒的了,照在这些人的身上直发热,头顶上新粉饰过的牌楼,上面的“光天化日”四个大字也熠熠生辉。

烤着这些官员的除了太阳,还有这“光天化日”四个大字。

这是头道牌楼。

这也是清朝皇帝每年来承德的时候的必要程序,很多人都引用《中国历代帝王秘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

“皇帝大军,昼行夜宿,经过整整8天时间,终于进入热河街。驻热河的大员听到前锋营通报以后,热河都统、道台、协领、承德知府、县官,以及避暑山庄总管等,都要到头道牌楼前面来接迎。”

其实,这段叙述有很多想当然的成分。这一年,乾隆皇帝六月初一已经就到了现在的双滦区的滦河镇——喀喇河屯行宫。

他才不会像差役那样急匆匆的赶路呢。

历历史上的头道牌楼

2.

有人把“光天化日”简单的理解为“太平盛世”,其实过于简单了。

“光天化日”取自《尚书》和《后汉书》。

《尚书·益稷》:“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

《后汉书·王符传》:“化国之日舒以长,故其民闲暇而力有余。”

典籍里是把皇帝比作太阳,要光泽所有的百姓,让天下所有的百姓安居乐业,没有劳役和兵役、饥饿冻寒之苦。

其实,在清朝皇帝的眼里,光天化日还有敬畏上天,不暗室亏心的意思。

康熙二十三年,康熙皇帝谒明太祖陵,想明太祖艰难创造的祖宗基业,不到三百年就化为丘墟,不禁发出感慨: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国家者知天心之可畏,地利之不足恃,兢兢业业,取前代废兴之迹,日加敬惕焉,则庶几矣。

“天心可畏”,正是这“光天化日”最好的解释。现在这个意向已经被人们理解为所有的事情都在舆论监督之下,人们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文学作品和百姓俗语里经常把光天化日和朗朗乾坤一起用,《红楼梦》第二回,贾雨村还是一个文学青年,发迹之前,对社会充满了理想,他和冷子兴议政时说:

... ...今当祚永运隆之日,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自朝廷,下至草野,比比皆是。所余之秀气,漫无所归,遂为甘露,为和风,洽然溉及四海;彼残忍乖邪之气,不能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下,遂凝结充寒于深沟大壑之中... ...

所以说,在清朝皇帝的心里,进入承德避暑山庄的第一个大门,就是提示自己要营造一个“光天化日”的清平世界,要有建立朗朗乾坤的理想,造福平民百姓。

3.

“光天化日”的理想很丰满,可是怎么实现它呢?

答案写在了第二道牌楼上。

从水泉沟头道牌楼到火神庙第三个牌楼,整个西大街共计三公里,在中间的1.5公里处,是第二道牌楼,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二牌楼。

二牌楼上面也是四个大字:九功惟叙。

九功惟叙出于《尚书·大禹谟》,大禹和舜帝一起议政,大禹对舜帝恭维了一番后,发表自己对治理国家的见解:

禹曰:“于!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九叙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俾勿坏。

什么意思呢?

大禹说:

帝德应当使政治美好,政治在于养民。六种生活资料:水、火、金、木、土、谷,应当治理。正德、利用、厚生三件利民的事应当配合,这九件事应当理顺,九事理顺了应当歌颂。又用休庆规劝人民,用威罚监督人民,用九歌勉励人民,人民就可以顺从而政事就不会败坏了。

农耕时代的社会治理相对简单,没有现代化社会这么复杂,所以,在大禹看来,水、火、金、木、土、谷这六件事关民生的物质上的事要抓好,正德、利用、厚生属于社会治理层面的事情,也很重要,这就是九功。

政治在于养民,这是核心,做好这项中心工作,就需要物质文明、法治社会、精神文明一起抓,宣传工作很重要。

此外,“叙”这个字在古代还有 评议等级次第的义项,干部是决定事业成败的主要因素,考核、提拔干部要和实绩结合起来。

康熙十二年,康熙皇帝对熊赐履说:从来民生不遂,由于吏治不清,长吏贤则百姓自安矣。

把与民生有关的“九功”与官员晋升的“叙”联系到一起,官员们由此经过,自然就清楚自己的职责了。

如果说头牌楼的“光天化日”是目的,那么二牌楼的“九功惟叙”就是手段了,最后一个牌楼则是效果。

日伪时期修建的石质的“八表同风”

4.

距离避暑山庄丽正门最近的一道牌楼,是西大街到火神庙的最后一道牌楼,上面有四个大字:

八表同风。

万国来朝,八表同风,应该是人间最美好的事情。

康乾二帝在避暑山庄不止一次的上演了这样的剧情:

避暑山庄内勤政殿、澹泊敬诚殿、四知书屋、万树园、蒙古包,各个民族首领、各种肤色的外国使节,经常与皇帝们把酒言欢,天下八方内外疆域,政通人和,江山一统,太平兴旺,四海同风,天下一统。

乾隆四十年的八月十三,乾隆皇帝六十五岁生日,在澹泊敬诚殿,扈从王公大臣、官员及蒙古王公、台吉给皇帝祝寿。

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十三万寿节。给皇帝祝寿的除了原有的王公大臣、蒙古王公、台吉外,还有缅甸、朝鲜等国的使臣,最关键的是,这次还有来自英吉利的马噶尔尼一行。

也就是这次外事活动,没有向英国开放贸易的大门,康乾盛世,从此发生转折。

万国来朝,也不一定都能处理好。

本图来自网络

5.

时光荏苒,三道牌楼见证三百年历史。

这里迎接过康乾盛世时的万人仪仗队,也送走过两个皇帝的灵柩。

康熙皇帝在慨叹明朝不足三百年的国运的时候,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他创造的大清王朝也在三百年间灰飞烟灭。

... ...

1957年,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对西大街进行第一次道路改造,铺设下水管道、修涵洞、完成通讯电缆工程、第一次铺上了沥青路面,为扩建道路,拆除路边51个机关、事业单位的房屋8168平米,安置拆迁户601户,180天完工。

无论是“光天化日”,还是“九功惟叙”,强调的都是“民心”,包括后来的电视剧“得民心者得天下”。

真正的得民心的朝代,康乾皇帝永远也想不到。

人们在记录修建西大街道路时,是这样的场景:

整个工期中,西大街灯火通明,昼夜施工,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参加义务劳动的职工、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大专院校的学生、街道居民就达246324人次,完成挖掘、回填、清运土方226359立方米,节约资金20万元。驻承52831部队,承担500米下水管道挖沟任务,要求5天完成。在部队首长带领下,出动1100余名指战员,苦干一天半即全部挖完。期间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当时,正值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召开,该路同期开工,故改名为大庆路。

三道牌楼都被拆除。

图片来自网络

6

现在看到的三道牌楼复建于1988年,气势恢宏,远超于前代所建的所有牌楼。

光天化日、九功惟叙、八表来风。

车水马龙,人们行色匆匆,还有人理解上面的这十二个字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