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弈宸說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縱觀歷史,好的外交策略等於成功的一半,而好的外交官更是不可多得。春秋有管仲,戰國有蘇秦,而在唐初最出名的外交官不是別人,正是一國之君李世民。在唐初,與唐朝保持外交關係的國家有很多,但是最著名的就是突厥。突厥這個國家很不地道,時而和你稱兄道弟,時而對你笑裏藏刀。李世民展現史上最強外交手段,翻臉如翻書,5個月幹垮突厥,到底咋回事呢?
突厥與唐朝的淵源,從一起造反的兄弟到背信棄義的白眼狼
唐朝和突厥的關係時好時壞,唐高祖李淵從太原起兵時,爲了穩定後方,主動向突厥示好。爲此,李淵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他不僅向突厥稱臣,建國後依然向突厥進貢大批的金銀和美女。
後期,突厥貪得無厭,與唐朝翻臉,不時擾亂唐朝邊境,甚至進逼長安,逼得李淵產生了遷都的想法。除此之外,許多中原割據勢力都競相與突厥勾結,竇建德、劉武周、劉黑闥、梁師都是突厥的座上客,這些因素都成了兩國水火不容的矛盾。
簽訂渭水之盟,李世民氣場全開,實則丟臉到家
但是,兩國間卻一直沒有發生過大戰,最兇險的一次也不過是打嘴炮。武德九年(626)八月,李世民剛剛發動玄武門政變,突厥趁唐內亂率20萬大軍長驅直入,一路攻打到了長安城附近渭水便橋以北。
李世民臨危不懼,展現了機智、沉着的帝王之風,親自率輕騎6人,隔着渭水與突厥頡利可汗對話,責備他背信棄義。頡利可汗摸不透唐朝虛實,瞬時被李世民的氣勢震懾,於是答應退兵,與唐朝簽訂了渭水之盟。
可惜,這件事李世民並沒有佔到便宜,因爲這還是不平等的賣國契約,和李淵一樣,不得不再次花錢買平安。李世民雖然表面氣定神閒,其實已經丟人丟到了家,羞愧不已。但是這卻是他深思熟慮的結果,畢竟當時唐朝沒實力。
李世民大變臉,前一年裝好人,後一年卻鐵腕毀約
貞觀元年(627年)突厥天災人禍不斷,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心生嫌隙,正逢天降大雪,凍死很多羊馬。當時就有大臣建議攻打突厥,但李世民卻回絕了。他認爲“匹夫不可爲不信,況國乎“?背信棄義、趁人之危的事兒他不會做,說得大義凜然。
但是,時隔一年,突厥再次發生內亂,這次李世民就聽從了杜如晦的意見“亂而擊之",詔令將軍周範駐守太原備戰。貞觀三年(629),全面戰爭正式打響,李世民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平定了突厥。
李世民前後大變臉,翻臉比翻書還快,鐵腕毀約的背後,究竟有啥道理?其實,李世民第一次裝好人,不過是打不過突厥,而第二次毀約,是因爲他有信心可以打敗突厥。李世民的自信從哪兒來呢?自從簽訂了渭水之盟,李世民可沒閒着,他忍辱負重,幹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加強軍事訓練,提高士兵戰鬥力。從貞觀元年(627)開始,李世民號召全國大練兵,甚至親自在顯德殿現場教學,嚇得大臣們屢屢進諫,害怕這種做法威脅皇帝的生命安全,但是李世民卻堅定地回絕了。同時,對於成績優良的士兵和邊關殺敵的將軍,李世民都要重賞,在這樣的氣氛下,唐朝的軍隊實力與日俱增。
第二件,遠交近攻,挑撥突厥內部關係。突厥周邊的契丹國,在突厥的壓迫下投降了唐朝,同時東突厥的老對頭薛延陀也和唐朝聯手,這讓突厥外部環境發生了重要的變化。與此同時,李世民還多次拉攏突利可汗,他與唐朝裏應外合,進一步削弱了頡利可汗的勢力。
第三件,調兵遣將,調整軍事區域任職。李世民將久經沙場的大將相繼安排到與東突厥相鄰地區,任李勣爲幷州都督,同時把柴紹、薛萬徹、張公謹等人都調到了北方邊州,他們不但起到了抵禦敵軍的作用,同時觀察地形與天氣,掌握了寶貴的作戰信息。
經過三年的備戰,李世民終於有信心一舉殲滅突厥,於是在貞觀三年(629),李世民詔令李靖、李勣、柴紹、李道宗等分六道總兵十多萬兵馬大舉進攻突厥,歷時五月就平定了突厥。所以,李世民不是因爲害怕而一直縱容突厥,而是不打沒準備的仗。
李世民的威嚴之姿讓突厥可汗氣場全滅,外交手段也是變化多端,既可以忍辱負重,曲線救國,也可以冷麪無情,果斷出手,這就是李世民的外交智慧,讓人佩服萬分。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