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則徐收繳鴉片時流言四起,甚至當時清朝自己的官員都謠傳:林則徐哪裏是爲了查禁鴉片。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壯舉遏制了鴉片在中國的泛濫,讓中國廣大民衆認識到了鴉片的危害性,但直接損害了英國資產階級的利益,加速了英帝國入侵中國的步伐,成爲鴉片戰爭的導火索。

1839年6月3日,林則徐在虎門銷煙,至6月25日結束,歷時23天,共計銷燬鴉片19187箱和2119袋,總重量2376254斤。

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壯舉遏制了鴉片在中國的泛濫,讓中國廣大民衆認識到了鴉片的危害性,但直接損害了英國資產階級的利益,加速了英帝國入侵中國的步伐,成爲鴉片戰爭的導火索。


其實現在看來,即便是林則徐不進行虎門銷煙,英帝國也會尋找藉口侵略中國,如同第二次鴉片戰爭那樣,英殖民主義者利用“亞羅號事件”製造戰爭藉口,悍然發動了侵略戰爭。

林則徐的虎門銷煙喚醒了當時中國很多愛國之士,他們不再以“天朝上國”自居,認識到了中西方之間巨大的差距。我們現在看看林則徐當時的虎門銷煙,其實充滿着無盡的辛酸!

19世紀30年代以前,中國在與西方列強的貿易中始終處於貿易順差地位,每年都會有二三百萬兩白銀從英國本土或其殖民地流入中國。


改變這種現狀的竟然是在西方國家走投無路的鴉片販子,英國從印度,美國從土耳其,俄國從中亞向中國輸入大量鴉片,這幫強盜如蠅羣而來,竊取中國大量白銀。西方人僅憑這番伎倆就擾亂了清王朝的貨幣流通,使清朝的經濟面臨崩潰的邊緣。

最終道光皇帝任命林則徐爲欽差大臣,在全國開始禁菸。林則徐到達廣州後,在兩廣總督鄧廷楨的通力合作下,發佈聖旨,查封煙館,逮捕煙販,處死了中國煙販馮安剛。收繳的鴉片總數高達二百三十七萬六千二百多斤,價值銀元一千一百多萬。

林則徐計劃委派文武大員,將原箱解京驗明,再行燒燬,以徵實在。奏章傳至道光帝處卻被拒絕了,道光命令林則徐“督率文武官員,公同查覈,目擊銷燬,俾沿海居民及在粵夷人,共見共聞,鹹知震讋”,也就是直接在廣東銷燬。


原來清廷御史鄧瀛對清朝的家底和官員的德行了如指掌。虎門銷煙之前,清朝國庫白銀大量外流,僅1821年至1839年,清王朝就外流白銀近億元,財政捉襟見肘,哪還有錢來轉運如此大規模的鴉片。

清王朝官員的腐敗早已深入骨髓,就連當時擔負查禁鴉片重任的廣東水師也以此大肆斂財,水師巡邏船乾脆就變成了鴉片販子的“運輸船”。

林則徐收繳鴉片時流言四起,甚至當時清朝自己的官員都謠傳:林則徐哪裏是爲了查禁鴉片?他不過是做做樣子,掉頭就把這些鴉片賣高價!因爲,這就是當時清朝官員常用的套路。

鄧瀛爲避免長途轉運勞民傷財,在途中被偷漏抽換之弊,也杜絕了以權臣穆彰阿爲首的投降派官員對林則徐誣諂中傷,上書道光皇帝就地銷燬更好,一舉三得才促成了虎門銷煙!


林則徐曾考慮使用傳統“煙土拌桐油焚燬法”銷燬鴉片,但此方法會造成鴉片殘渣滲入地中,吸毒者仍能從地下挖出鴉片吸食,同時還會傷害土質,造成人員中毒。

收繳的鴉片規模如此之大,再加上當時中國吸食鴉片者如此之衆,如果仍採用傳統方法,後患無窮。林則徐這才發明了海水浸泡法。

在海邊挑挖兩池,池底鋪石,爲防鴉片滲漏,四周釘板,再挖一水溝。將鹽水倒入水溝,流入池中。接着把煙土割成四瓣,倒入鹽水,泡浸半日,再投入石灰,石灰遇水便沸,煙土溶解。

士兵拿木耙不停在池中攪拌,務求煙土完全溶入水中。待退潮時,把池水送出大洋,並用清水洗刷池底,不留涓滴。這種方法費時費力,再加上煙土數量龐大,銷煙竟然前後花去了23天的時間,這也是林則徐的無奈之舉,更是清王朝腐朽的結局。


林則徐領導禁菸運動的勝利,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和利益。林則徐是中華民族的英雄,新中國成立後,在銷煙池舊址上建立了林則徐紀念館,豎起了“林則徐紀念碑”,虎門也因爲銷煙成爲了英雄的城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