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乾隆甲申年間李鬥所著《揚州畫舫錄》中記有一份滿漢全席食單,是關於滿漢全席的最早記載,燕窩雞絲湯、海蔘燴豬筋、鮮蟶蘿蔔絲羹、海帶豬肚絲羹、鮑魚燴珍珠菜、淡菜蝦子湯、魚翅螃蟹羹、蘑菇煨雞、轆轤錘、魚肚煨火腿、鯊魚皮雞汁羹、血粉湯、一品級湯飯碗等等。康熙以後,光祿寺承辦的滿席分六等,滿漢全席其實並非源於宮廷,而是江南的官場菜,是揚州“大廚房”專爲到揚州巡視的“六司百官”辦的。

大家好,我們的小楠姐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民以食爲天,現在可謂滿大街都是喫貨,若喫上這麼一頓美味嘉年華,那真是人間喫貨一大幸事啊!
什麼是滿漢全席?清朝時期宮廷盛宴。既有宮廷菜餚之特色,又有地方風味之精華,是集滿族與漢族菜點之精華而形成的歷史上最著名的中華大宴。原是清代宮廷中舉辦宴會時滿人和漢人合做的一種全席。滿漢全席上菜一般至少一百零八種(南菜54道和北菜54道),分三天喫完。滿漢全席菜式有鹹有甜,有葷有素,取材廣泛,用料精細,山珍海味無所不包。
乾隆甲申年間李鬥所著《揚州畫舫錄》中記有一份滿漢全席食單,是關於滿漢全席的最早記載,燕窩雞絲湯、海蔘燴豬筋、鮮蟶蘿蔔絲羹、海帶豬肚絲羹、鮑魚燴珍珠菜、淡菜蝦子湯、魚翅螃蟹羹、蘑菇煨雞、轆轤錘、魚肚煨火腿、鯊魚皮雞汁羹、血粉湯、一品級湯飯碗等等。口水要流出來啦!!!!
滿漢全席以東北、山東、北京、江浙菜爲主。世俗所謂“滿漢全席”中的珍品。如犴鼻、魚骨、鰉魚子、猴頭蘑、熊掌、哈什蟆、鹿尾(筋、脯、鞭等)、豹胎以及其他珍奇原料等。後來閩粵等地的菜餚也依次出現在巨型宴席之上。
康熙以後,光祿寺承辦的滿席分六等,滿漢全席其實並非源於宮廷,而是江南的官場菜,是揚州“大廚房”專爲到揚州巡視的“六司百官”辦的。從文字資料分析,滿漢全席應源於揚州。此種滿漢全席集宮廷滿席與漢席之精華於一席,後來就成爲大型豪華宴席之總稱。
清朝是遊牧民族,在喫食上面也比較隨意,都是以肉類爲主,大家圍着一起用刀一塊一塊的切着喫,清入關後,情景有了很大的變化,入鄉隨俗嘛,在康熙年間,曾兩次舉辦幾千人參加的“ 千叟宴” ,聲勢浩大,都是分滿漢兩次入宴。旨在化解滿漢不和,提倡滿漢一家。不過真正出現滿漢全席是在乾隆後期了。
康熙繼承皇位後,政權不穩,還有邊疆隨時要造反,沒有時間也沒有錢財如此耗費,雍正是出了名的工作狂,在喫食上面並不講究。這上兩任皇帝任勞任怨的辛苦籌建,到乾隆直接繼承遺產了,達到了清朝最鼎盛時期,四方穩定,財力雄厚。乾隆開始奢侈起來,對喫很講究。要求各地上供美食,每頓飯要好五六十道菜。真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到了慈禧那會兒,有了祖先們的帶頭,她是更會喫了,下設9個局,有葷局、燒烤局、餑餑局、蘸喫局、鮮果局等,還有個野意膳房,在慈禧老佛爺真是每日都能大喫大喝,而且還是頂級奢侈。
在清朝年間,大型宴席一共有六種:蒙古親藩宴、廷臣宴、萬壽宴、千叟宴、九白宴、節令宴;全席計有冷葷熱餚一百九十六品,點心茶食一百二十四品,計餚饌三百二十品。入席前,先上二對香,茶水和手碟;檯面上有四鮮果、四乾果、四看果和四蜜餞;入席後先上冷盤然後熱炒菜、大菜,甜菜依次上桌,合用全套粉彩萬壽餐具,配以銀器,富貴華麗,用餐環境古雅莊重。
據史料中記載,久負盛名的名宴“滿漢全席”原來就是這位九省疆臣、三朝閣老、一代大儒阮元所創制的。他在兩廣總督任內曾以府菜爲基礎發展出一道席面,雖不及府菜規模,但也遠遠超出一般市面上的水平。由於這種席面能兼顧滿漢人員的習慣,因此人們便稱之爲“滿漢全席”。各種記載說法不一,也無法阻止喫貨們的口水,這“滿漢全席”只在筆墨的夢裏有啦。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