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盜賊對趙孝說:。趙孝,字長平,漢朝沛國蘄縣人。

作者:趙汗青
趙孝,字長平,漢朝沛國蘄縣人。趙孝故里在今宿州市埇橋區蘄縣鎮故城東。
趙孝出身士大夫家庭,其父趙晉,王莽建新朝時,封爲田禾將軍,同時封趙孝爲郎官。趙孝爲官廉潔,作風正派。有一天,趙孝從長安回家,身穿白衣,腳穿步鞋,擔挑獨行,想到郵亭打尖。郵亭亭長聽說趙孝要來,便預先準備酒肉飯食,在路邊等候。不一會,趙孝到了,有意不通姓名,亭長不認識趙孝,不讓他進城。亭長問:
“聽說田禾將軍之子趙孝從長安來,不知什麼時候到?”
趙孝說:
“大概快了吧。您找他有什麼事嗎?”
“我想請他喫飯。”
“那麼,我走了幾天的路了,又渴又餓,能不能讓我喫上您一頓飯?”
“不能。”
“爲什麼?”
“因爲您不是官。”
於是,趙孝沒有停下來就走了。
趙孝爲人義氣。當時王莽暴政,盜賊蜂起,天下大亂。老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趙孝的弟弟趙禮被盜賊掠去,趙孝爲救弟弟,把自己綁上到盜賊所居之處,對盜賊說:
“弟弟趙禮身瘦,不如我肥胖,請你們烹我吧。”
盜賊被趙孝的義氣所感動,立刻釋放了趙禮。盜賊對趙孝說:
“你回去,要給我們送糧食來。”
趙孝答應了。回來後,趙孝到處沒弄到糧食,又回到盜賊處,對盜賊說:
“弄不到糧米,還是烹我吧。”
盜賊不忍心,又把趙孝放了。鄉里人都稱趙孝義氣、勇敢、守信。官府的州郡出榜表揚了他。從此趙孝譽滿鄉里。
東漢永平中年,趙孝被推薦爲孝廉,漢明帝聽說他是個賢人,下詔拜他爲諫議大夫,既而升遷侍郎,不久又升樂衛尉。爲表彰趙孝,漢明帝又下詔封他的弟弟趙禮爲御史中丞,趙禮性行謙恭,很像趙孝。史載:
“明帝嘉獎其兄弟篤行,欲顯示其崇愛,詔十月一就衛尉府,大官送供具,令兄弟相對盡歡。”數年後,趙禮病死,漢明帝令趙孝從官屬送喪歸葬。又數年後,明帝以衛尉賜趙孝回蘄縣。趙孝老死家中。後人沈欽琦《詠趙孝廬》有詩單贊趙孝曰:
“步行蘄東門,荒原多古木。人言趙長平,曾次結茅廬。緬公篤孔懷,裏稱好叔伯。匪賊出山東,焚掠搜窮谷。食弟孝爭肥,虎口全骨肉。慨想凡今人,誰如我同父。讀詩悲角弓,鬩牆何簇簇。安得千長平,起以抵玩俗。”
邵景舜《過趙孝故里》:
載行蘄東道,村樹半衰朽。聊停款段蹤,試詢樵漁叟。爲言趙長平,千古真孝友。當時萑苻起,如苗時生莠。歲飢人在糧,何處覓升斗?杯羹分而翁,梟獍戕厥母。彼方爲刀俎,肌膚忽分割。高天淚如雨,大地酸風吼。有弟入網羅,身將充脯糗。長平仰天痛,此禍當身受。苦爭孝也肥,弟瘦非吾偶。雅意篤鴒原,大難輕虎口。但只愛同生,他念復何有。籲哉今世人,鬩牆每增醜。克段既已忍,逐針豈雲厚。尺布斗粟謠,貽羞千載後。試聞長平風,曾知愧也否?我今尋故廬,瞻拜欲低首。夕陽知我心,照影徘佪久。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