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安石變法致使北宋社會階層原有的矛盾變得更加尖銳激烈,將之稱之爲致使北宋衰亡的直接原因不爲過。北宋雖然在經濟方面可以說當時十分繁榮強大,但卻在軍事方面,一直對軍隊過於忽視,沒有組建出自己強大的騎兵軍隊。

大家好,我們的小鬍子說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北宋,是五代十國之後的一個朝代。在公元960年,後周名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逼迫柴綜訓讓位給趙匡胤,於是宋朝至此建立,定都東京開封府——即今天的河南開封地區,在靖康之變之後,金國軍隊兵臨城下,次年北宋結束了統治。
在宋朝的建立之初,宋太祖趙匡胤吸取先前朝代的教訓,爲了使宋國不再像五代十國那樣短暫,他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針政策,比如他採取"杯酒釋兵權"的做法,加強了對軍隊的控制;仿照唐制,在科舉方面打破常規等措施,加強了中央集權的統治。
在真宗到神宗統治時期,北宋社會穩定發展,經濟規模空前繁榮,文化更是盛極一時,著名的唐詩宋詞,在這一時期的文化,技術,農耕等方面出現了各種突破。然而由於各種原因北宋在走下坡路,神宗爲了改變這種現狀,於公元1026年任王安石爲相,推行新法。但保守勢力強大,王安石變法最終以失敗而告終。至此,北宋開始走向了衰亡。因此,我想借王安石變法爲引子,更進一步揭示北宋衰亡的原因。
引言
王安石出身於一個仕宦家庭,並且他從小勤奮好學,遊覽過北宋的南北地區,因此他接觸到了民間現實,對農民所處的艱苦處境有深刻的瞭解。因此,他年少時便立志改善民間疾苦。王安石少年英才,年僅二十二歲就中進士,並且仕途順利,他在擔任的各種官位上,爲民盡心盡力。
王安石變法,正是在整個國家處於三冗的情況下,百姓生活疾苦,社會階級矛盾極度尖銳。因此在熙寧二年到熙寧九年的8年內,以富國強兵爲目標,他陸續進行了均屬、青苗、方田均稅等方法。最終因宋神宗趨勢,保守勢力的嚴重阻攔以失敗而告終。
王安石變法致使北宋社會階層原有的矛盾變得更加尖銳激烈,將之稱之爲致使北宋衰亡的直接原因不爲過。但直接原因也是各種原因累積的結果。王安石變法的失敗表明了北宋的社會階層矛盾已經到達了無法調節的地步。因此接下來我將更加進一步的分析北宋衰亡的原因。
《宋史》記載:"神宗欲伸中國之威,革前代之弊,王安石之流授其強兵富國之術,而青苗、保甲之令行,民始罹其害矣。"
原因1——經濟繁榮,享樂主義盛行
衆所周知,在社會經濟條件越優越的條件下,物質文明越豐富,社會的文明程度就越高,這是呈正比的,但同樣人們的私心惰性也會越發強烈,精神頹廢、貪圖享受也會成爲一種社會常態,這是呈反比的。正如清明上河圖描繪的繁華景象。
宋朝經濟的高速發展產生了一大批中產階級。當國難來臨時,他們與精英階層一樣,是享樂至上。“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描述的就是在北宋繁華的經濟條件下,人們沉溺在繁華經濟帶來的享樂生活,不思進取,自私自利的一面。
由於物質條件的優越,致使人們過多地強調個人利益而無視國家利益,甚至可能產生爲了個人利益而不惜犧牲國家的利益,甚至賣國求榮。所以,經濟實力強大的宋朝也成了我國曆史上鉅奸佞臣最多的朝代之一。大名鼎鼎的有蔡京,秦檜等賣國奸賊。這些人在上面糊弄昏君,在下面妖言惑衆,蠱惑民衆。
然而與此同時北方的遊牧民族,剛走出氏族社會、由於生存環境艱苦等原因,所以他們在物質和文化上處於落後地位,生活條件極爲艱苦,所以練就了他們極爲堅韌耐勞的特點。正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他們將侵略掠奪視爲自己生存發展的重要手段,時時刻刻保持着擴張的慾望和掠奪野心。因此他們作戰的意志和作戰能力,是當時的宋朝遠遠比不上的。
《宋史·食貨志》記載:"南渡後,水田之利,富於中原,故水利大興。"
原因2——統治者對武將十分不信任
我們都知道,北宋的江山是趙匡胤發動政變奪來的,所以宋朝的統治者們對待武將是十分顧忌的,他們不可能重用武將,給予他們非常多的權力。並且宋朝的統治者,爲了防止武將威脅他們的政權統治,削弱武將的權力,宋朝實行"兵將分離"的制度。就是兵和將一段時間就要進行重新分配,這致使即使擁有百萬軍力的北宋,軍隊作戰能力十分的薄弱。
北宋只是單純的屯兵,俗話說的好似一疊白紙,拿到北宋和少數民族軍隊能力對比,誇張的說就是一個少數民族的士兵可抵得上百位北宋戰士。兵不再少再多。宋朝此種做法極大的削弱了北宋軍隊能力,也是造成北宋與少數民族戰爭節節失利的根本原因。
原因3——不具有強大的騎兵軍隊
與現代的戰爭不同,在古代,良好的士兵纔是勝利的關鍵。不具備強大的騎兵軍隊就在軍事上處於掠食地位。北宋雖然在經濟方面可以說當時十分繁榮強大,但卻在軍事方面,一直對軍隊過於忽視,沒有組建出自己強大的騎兵軍隊。即使擁有岳飛這樣的很多厲害愛國將領,在騎兵面前也同樣束手無策。這完全是碾壓式的失利。因此,不具備強大的騎兵也是致使北宋最終消失的一個關鍵的原因。
《清史稿》記載:"局於五百里之內而不使出,則將來上之弊必如北宋之養兵"
原因4——統治者的腐朽無能
提到北宋哪個統治者最令人有印象或者印象深刻,那肯定大多數答案肯定回答宋徽宗趙佶了。趙佶,是宋神宗排行第十一的孩子。元符三年,因哲宗(趙佶的哥哥,排行第六),去世,並且哲宗並無子,所以當時的皇太后向式支持瑞王佶繼位。
當時趙佶年僅十九歲,他的繼位遭到了朝中大臣們的極力反對,認爲其不可擔負大任,不可治國,但是太后鼎力扶持,並以神宗語駁斥反對派。在第二年,太后去世,改年號爲"建中靖國"。這是趙佶統治政權的開始,宋徽宗在位共計二十五年。
宋徽宗即位不久,就任用奸臣,著名的有蔡京、朱免等六人,時稱爲六賊。還不能識別忠臣,亂定司馬光,定章悼等忠臣之罪。他在位期間,生活極度奢靡,勾結奸臣,亂收苛捐雜稅以滿足自己的私慾,大興土木,修建華陽宮等宮殿園林。還派人設立蘇杭應奉局,用以搜刮江南地區的奇花異石,並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從江南運送至汴京。
他還信奉道教,一位皇帝極度迷信,不理朝政,醉心書畫詩書之中。將前人積累的財富很快就揮霍一空,過於嚴苛的苛捐雜稅,致使民不聊生,社會矛盾越發激烈。他還幹過更荒唐的事情,比如他的生日是五月五日,道士認爲這個日子非常不吉利,他就改稱十月十日是他的生日;再比如,他的生肖爲狗,爲此下令禁止汴京城內屠狗。如此荒誕,令人難以置信。因此北宋從統治者的做法中也可以預見未來的命運。
評價
縱觀北宋王朝的命運讓後人不禁感嘆,如此經濟繁榮實力強大的王國,最終卻鬧到如此下場。抓出一個罪人,第一個必然是宋徽宗。不可否認他是一個才華肆意,文采飛揚,熱愛文藝的才子,詩人。他的傳奇可以寫出一部風流史,因此人們感嘆他是生錯了時代,如果他不是皇帝。
但是,哪裏來的那麼多的藉口讓整個國家爲他買單。身爲皇帝就應該做好應該的職責。如果他真的熱愛才子身份那就應該捨去像李白一樣追逐本心,他一邊揮霍這自身身份帶來的便利,來滿足自己的一己私慾。所以在皇帝身爲統治者這個身份上,我認爲毫無疑問他是徹底失敗的。
有人說爲什麼要了解歷史,我必然要回答以史爲鑑,我們雖然不能夠準確的預測未來世界,未來會發生的事,但我們至少能夠從先人的做法行爲上吸取可取指數,摒棄糟粕之物。從宋徽宗身上,我看到了如果一個國家的統治者領導者真的腐朽無能,對一個國家必然是毀滅性的打擊。如今的人必然會吸取過去的教訓,自律自省。
但是從古到今,這樣不負責的皇帝還真的不少,如果真的從今天藝術的角度來看宋徽宗,評析他的藝術水平,他的藝術成就真的是無可爭議。比如宋徽宗有"千古畫帝"的美譽,這個稱呼絕對不是因爲他是皇帝隨便畫畫就給的美稱,那絕對是實打實的實力,更是有人把徽宗的藝術地位和繪畫才能抬高到聖神的位置。他還獨創了瘦金體,在詩書禮樂等藝術領域更是都有涉及,並且取得了平常人難以達到的成就。
《新元史》記載: "朝代更易已不知其幾,而天師劍印傳子若孫尚至今日,其果有神明相之乎!"
參考?獻:《新元史》、《宋史·食貨志》、《宋史》、《清史稿》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