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編告訴大家,至少孩子會認真聽父母說的話,這很重要。這樣做,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會變得越來越順暢。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早就習慣了站起來說話,給孩子下命令,把自己的想法和主觀願望強加給孩子,很少考慮到孩子的內心想法。當父母的願望與孩子的想法發生衝突時,父母就會對孩子失望,然後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願望去做,而完全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如果父母“蹲下來”說話,直到自己和孩子一樣高。有人會問:“這樣做會發生什麼呢?”小編告訴大家,至少孩子會認真聽父母說的話,這很重要。如果父母在說話,而孩子卻心不在焉,即使父母說得再多,再正確,又會有什麼用呢?

“蹲下吧”,只有“蹲下”,不再居高臨下,與孩子完全平等,孩子就會告訴父母自己的真實想法——這就是爲什麼孩子喜歡告訴朋友自己的想法,卻不想告訴父母的原因。“蹲下”,這一步非常關鍵,因爲無論孩子的想法是對是錯,是合理還是不合理,父母只有在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後,纔能有針對性地教育孩子……父母可以在家庭中營造平等和民主的氛圍,這是孩子的幸運。在這樣一個家庭裏,孩子們會覺得父母是自己的朋友,並不凌駕於權威之上。美國精神病學家曾經這樣講過:“父母教育孩子最關鍵的是,要把孩子當作具有平等人格的人來對待,給予孩子無限的愛。”無數事實也表明,父母居高臨下地照顧孩子的態度,會導致孩子產生叛逆的心理。只有當父母改變自己的態度,像朋友一樣關心自己的孩子,孩子們纔會感到平等。

有一天。劉芳接到學校老師的電話,說她兒子在學校打架,被拘留在學校。老師讓孩子的父母來學校接他們。聽了電話,劉芳非常生氣。劉芳決定給這個淘氣的傢伙一個痛苦的教訓。但在上學的路上,劉芳突然想到了一個主意:“如果我打了我的兒子,我真的能收到預期的教育效果,並保證我的兒子以後不會再打了嗎?”有了這個想法,劉芳沒有發現兒子在學校生氣,而是冷靜地把他帶回家。回到家,劉芳沒有生氣,而是耐心地包紮兒子的傷口,爲他做了一頓美味的飯菜。劉芳的兒子喫飯時,他開始談論他是如何擔心他的兒子,以及他如何期望他的兒子早點回家。當劉芳說完,他兒子的聲音哽咽,他掉進劉芳的懷裏哭泣。我兒子說:“我錯了。我爲我媽媽難過。我再也不打了。我再也不會擔心我媽媽了。”聽到兒子的承諾,劉芳笑了笑,這是可以理解的。

劉芳從孩子的角度看待孩子的過錯,這樣孩子就能感受到母親對自己人格的尊重,以及自己與母親在地位上的平等。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喜歡用成人的思維方式,看待自己孩子的行爲。父母們:批評和教訓自己孩子犯的小錯誤是不正確的。孩子本身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個性和尊嚴。每一個孩子都希望父母能給予自己尊重和平等。只有當父母和孩子處於同一水平時,自己的孩子纔會感到平等。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是增強孩子獨立感的有效方法。父母不應該再趾高氣揚,甚至不應該再執着於一些封建意識的殘餘;父母也不應該總是用責備和教訓的口吻和孩子說話;父母也不應該總是認爲作爲一個成人,面子是絕對不可或缺的。事實上,有句諺語說,“死要面子活受罪”。此外,面子確實會影響父母和孩子的互相溝通、交流。

父母應該順應這個時代的發展,真正與子女建立平等、相互尊重的朋友關係,使彼此接近“代溝”,敞開心扉,更好地溝通和交流。不管孩子的想法有多天真,聽起來有多不合理,父母都應該學會耐心傾聽,讓孩子暢所欲言。父母也應該學會問更多的原因,比如爲什麼孩子有這樣那樣的想法,爲什麼孩子認爲自己的想法是合理的,爲什麼孩子不同意父母的觀點,等等。這樣做,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會變得越來越順暢。只有這樣,父母才能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寬容。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緊張關係會越來越好,家庭也會越來越和諧。有句諺語叫做“家是休息的天堂”,它不僅適用於夫妻,也適用於父母和孩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