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苏德的侄子骑上这匹骡子,夜宿晓行,用了不到两天,硬撑着跑到京师,把慈禧手谕如期送到恭亲王奕手里。咸丰十一年八月,在慈禧授意下,御史董元醇上疏朝廷,以同治皇帝年幼为理由,建议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企图架空辅政八大臣。

大家好,我们的大龙猫聊生活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咸丰十年,清朝与太平天国的战争正在激烈进行之中,军情紧急,咸丰帝为此忙得焦头烂额。谁知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西方强国趁火打劫,英国和法国组成侵略联军,气势汹汹从大沽口登陆,一路杀奔京师。清军名将僧格林沁在通州组织抵御,虽然英勇奋战但却力不如人,兵败如山倒。咸丰皇帝眼看大事不妙,只得仓皇逃往热河避暑山庄。
眼看祖宗留下的江山社稷陷入绝境,内忧外患中的咸丰心力交瘁,一病不起。咸丰十一年七月,年仅31岁的咸丰帝一命呜呼,咸丰帝的独子同治帝登基。当时同治帝年仅6岁,还是个不知人事的娃娃,无法独立处理朝政,必须有人站出来辅佐同治共掌皇权。围绕这个高度敏感的位置,清廷内部展开一场激烈的夺权之争。
咸丰皇帝死前已经安排了8个“赞襄政务大臣”,分别是大学士肃顺、郑亲王端华、怡亲王载垣、额驸景寿,此外还有4个军机大臣焦佑瀛、穆荫、匡源、杜翰。史称“辅政八大臣”。这几个人都是咸丰最信任的大臣,咸丰希望他们能够赤胆忠心辅佐同治,使得大清朝安然走过这段困难时期。
同时,咸丰帝为了防止出现权臣擅政的局面,又给大清皇权设置了双保险:他把“御赏”和“同道堂”的两枚御印,分别交给慈安太后与慈禧太后掌管。辅政八大臣代表同治拟定的谕旨草稿,发出的政令,必须盖上这两枚印章才有效。咸丰本意是想让八大臣与两宫太后彼此制衡,互相牵制,达到权力平衡。
然而一山不容二虎。八大臣之中的肃顺,性情刚烈强势,倔强耿直,凡事喜欢自专。而慈禧是个女中豪杰,野心勃勃也想染指皇权,双方的矛盾日渐尖锐。咸丰十一年八月,在慈禧授意下,御史董元醇上疏朝廷,以同治皇帝年幼为理由,建议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企图架空辅政八大臣。双方的矛盾彻底激化,彼此磨刀霍霍。
最初形势对慈禧极为不利。辅政八大臣不仅人多势众,门生故吏遍及朝野,慈禧人单势孤,无权调动一兵一卒,急需寻找得力外援。此时在京师的恭亲王奕、大学士文祥等实权人物,与慈禧一样受到八大臣倾轧排挤,慈禧急于派人去与他们取得联络,共商大计。
但肃顺早已料到这一招,他派遣心腹武将以护卫为名,日夜把守宫门,断绝慈禧与外部一切联系,实际上把慈禧软禁起来,凡是进出宫门的人员都要受到严格盘查搜身,片纸不得出宫。慈禧心急如焚,这时一头大骡子的出现,解了慈禧燃眉之急,由此改变了清朝历史进程。
慈禧身边有一个名叫苏德的老宦官,外号“苏老牙子”,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低调谨慎,沉默寡言。他早年是咸丰身边的侍御带班,是咸丰和慈禧的心腹。他自告奋勇,声称能把慈禧的手谕带出行宫,送交京师恭亲王奕手中。
苏德把慈禧的手谕卷成抽水烟用的纸捻子,随手塞在烟袋中,然后随便披上一件汗衫,手拿水烟袋,装作出门闲逛的样子,优哉游哉出了宫门。守门的护军营士兵一看他是个不显眼的老宦官,并未太在意,搜身之后就让他出去了。
苏德脱离牢笼,但避暑山庄距离京师将近五百里,如何把手谕用最快的速度送到京师,又成了问题。避暑山庄行宫马厩里虽然官马多的是,但都被肃顺严格控制起来,苏德贸然前去借马,不仅借不出来,而且会打草惊蛇。
但苏德胸有成竹,他的一个远方侄子在承德做生意,平时苏德对他多有关照。苏德找到这个侄子,把手谕交给他,让他星夜兼程送到京城找恭亲王。苏德明明白白告诉他,此事事关重大,如果泄露事机,不仅两宫太后岌岌可危,连苏德带他都要满门抄斩,株连九族。
苏德这个侄子有一匹大骡子当座驾,虽然不是什么宝马良驹,但身材魁梧,吃苦耐劳,跑南闯北从没掉过链子。苏德的侄子骑上这匹骡子,夜宿晓行,用了不到两天,硬撑着跑到京师,把慈禧手谕如期送到恭亲王奕手里。此事成为“辛酉之变”转折点,恭亲王奕立即行动,出其不意用武力拿下八大臣,慈禧一举成为大清无冕之王。
慈禧掌权之后,不仅对苏德叔侄二人大加犒赏,也没忘了这头大骡子,下懿旨由朝廷划拨经费,给这头大骡子终身养老,不得役使杀戮。此事出自在清宫任职多年的老宦官信修明的回忆录《宫廷琐记》,可靠性还是比较高的。
参考资料:《宫廷琐记》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