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从战史角度而言,莫斯科战役都是防御战的标准案例,作为防御方的苏联狠狠挡住了德军的进攻,并在随后发起了凶猛的反击,将德军进攻部队赶出了莫斯科地域。但如果我们深究的话,我们会发现莫斯科并不适合进行防御战。守军不仅兵力上较为匮乏,实际上在军备上也存在有问题,甚至是莫斯科周边地形都是非常平坦的,几乎是让守军无险可守。那么在这样的逆势之下,苏军是如何守住莫斯科的呢?

一、防御战的关键

在任何一场防御战里,对于防守方而言有这么几个因素决定着防御战的成败。首先来说,所防御的地区不能是孤立无援的,守军不能被切断外围通道,否则就会被切断补给。以列宁格勒作为例子,它的防御要点就在于德军无法彻底合围这座城市。虽然说列宁格勒陆上通道都被封锁,但是拉多加湖的存在,却导致德军始终无法彻底合围这里。再加上苏军死死守卫着沃尔霍夫,从这里可以抵达列宁格勒所在的拉多加湖北岸的位置。那么列宁格勒的对外交通也就没有断绝,仍旧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补给。

其次,守军必须有充裕的兵力,这些兵力不仅仅是被用于防守作战,更要进行战役后期的战略性反击。这也是防御战的另一个原则,守军不能仅仅是进行单纯的战术防御,因为战术防御是无法击败对手的。一次成功的防御战,都是要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只有通过发起战略性反击,那么才可以打破敌人的攻势,解除防御地区的被包围态势,并在整个战略上形成优势地位。而如果没有足够的兵力的话,那么守军就只能徒劳的进行防御了。

第三,防守方在地形上不能陷入巨大的劣势,无险可守的地形对防守方是非常麻烦的。如果在防御地段里有较好的地形可以阻拦敌人,那么守军就可以节省自己的部队,并且让攻击方在进攻中受到额外的阻力,这会导致攻击方无法有效的展开部队。但如果防御地段没有十分有利的地形,甚至于地形非常平坦的话,那么攻击方就能非常方便的进行迂回合围的战术。而防御方就被迫要把部队进一步分散开,以付出更大的损失来防止对方达成目的。

最后的一点,防守方必须有较为强大的技术兵器,以确保在高强度的防御战中,守军能够得到充分的火力支援,对敌进攻部队实施打击。这一点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战争模式的变化变得尤为重要,几乎是左右胜败的关键。如果缺少这样的优势,那么防守方就必须承受对方的强大火力,却没有任何反击手段。这样的话无论是多么坚固的攻势,都势必要被对方摧垮。可以说以上四个条件,是一场防御战里,左右战役胜负的关键因素。那么莫斯科的实际防御情况,是否符合这四个条件呢?

二、不适合防守的莫斯科

很不幸的是,莫斯科在当时完全不符合上述的任何一个条件。首先我们可以看一下,莫斯科的周边地形。莫斯科周边的地形非常平坦,缺乏战略上的纵深。而仅有的几条河流也非常不适合防御,这些河流不够湍急,德军可以轻松的渡河。至于莫斯科周边的烂泥地,在秋季和夏季确实会较为泥泞,可是在春季和冬季却会低温冻结,这也让德军装甲部队能以更快的速度对莫斯科方向展开向心突击,或是采取一个经典的迂回战术,将莫斯科彻底合围起来。

而在外围通道上的问题,苏军的劣势也显得十分严峻。因为德军的攻势十分猛烈,尤其是维亚兹马——布良斯克战役之后,苏军又一次损失惨重,而且门户大开,德军就非常容易对莫斯科展开进攻。德军强大的中央集团军群,能够以自己的装甲部队对任何莫斯科外围通道上的要点城市展开进攻。这一结果就导致苏军必须分散开进行防御,进而让德军能够轻松的对外围的任何一个防御要点和城市展开攻击,德军每攻克一个城市或是防御要点,则莫斯科的对外通道就减少一个。

兵力上的不足,则是出于苏军早期的失败造成的。截至到10月份,苏军的损失已经超过三百万。维亚兹马——布良斯克战役时更是三个方面军遭到重创,至少有三十万苏军遭到了德军的合围而被歼灭。换句话说,苏军能够聚集起来的兵力已经十分不足了,这几乎导致了可以投入防御战的苏军部队,大多都是不满员的状态。这对于防守莫斯科的苏军不亚于是灭顶之灾,因为苏军防守的面积过于宽阔,所以苏军的兵力就出现了入不敷出的情况。

至于技术兵器上的亏空,则是苏军短时间内都无法弥补的问题。战前苏军那看似强大的装甲部队、炮兵和空军,已经在战争过程中遭到了极大的损失。这种技术兵器上的劣势,造成了苏军部队在防御上面临更大的灾难,他们必须在战场上付出更大的代价,去阻拦德军的装甲部队冲击,并且是在顶住德军强大的地空火力的情况下。可以预见苏军在莫斯科战役里的窘境,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苏军要如何守卫他们宝贵的莫斯科呢?

三、莫斯科的防御

苏军在的莫斯科的防御策略上十分有趣,他们利用距离阻挡了德军的前进。苏军从一开始就知道他们没有办法守卫整个防区,传统的防线注定会被德军攻破,所以苏军也就放弃了这种传统的防御方式。苏军转而采取了扩大外围防线的策略。通过发动60万平民,在莫斯科外围拼命修筑防线的方式,苏军构筑了一个相对松散,但是范围高达数百公里的防御地段。这就是苏军防御策略的核心——既然没有足够的反坦克火力和装甲力量,那么就通过距离来削弱德军。

苏军的防御策略脱胎于大纵深战役理论,属于大纵深防御的范围。虽然这在实际操作上必然是分割了自己有限的兵力,但是在这个时候却恰到好处。这些星罗密布的防线和环形工事成本极低,仅仅是步兵配备了轻武器和简易的反坦克火力,而德国这些装甲部队也可以较为轻松地突破这里。可是德军装甲部队却不可避免的对自身形成了磨损和消耗,每一次进攻都会消耗自己的弹药和油料,坦克本身的零部件也会因为不断的磨损出现故障。随着战斗的持续,德军装甲部队的消耗会日渐增大,部队的进攻能力也会被消耗。

这种情况对于德军而言绝对是不妙的,但他们却没有办法绕过这些防御。虽然说德军装甲部队在很多时候都可以绕过这些防线,但是后面的德军步兵是不可能绕过去的,考虑到整体战役的需要,德军装甲部队此时就被这些阵地绊住了手脚,快速突击也成了不可能的做法。尤其是因为斯摩棱斯克战役的失误,德军未能夺取图拉这个莫斯科外围通道的情况下。这样德军的整个进攻节奏就被迫减缓了下来,而战斗烈度的增加也暴露了德军另一个问题——其脆弱的后勤线已经成了德军的致命伤。

德军此时已经脱离了斯摩棱斯克线,尤其是苏联公路交通的落后与铁路线的破坏问题,部队的后勤压力开始增加。再加上之前德军统帅部对于战局的乐观态度,所以德军本身就没有做好进一步的后勤准备。典型例子就是古德里安那强大的第二装甲集群,现在已经从德械装甲部队,变成了苏械装甲部队了,他已经被迫用缴获的苏联坦克补充自己的部队了。而此时德军统帅部筹措的物资仍旧无法按时送到前线上,再加上天气日渐寒冷和冬季的降雪期即将到来,德军的进攻在迟迟不能攻克苏军防御的情况下,其所发动的攻势也注定要失败了。

结语

毫不客气的说,莫斯科保卫战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因为苏军是在最不利的情况下,挫败了德军的进攻。如果从双方的兵力,技术兵器和战役前的态势来看,苏军也是没有任何优势的。但恰恰就是在这种不利的状态下,苏军不仅通过正确的防御手段抵御了德军的进攻,更在最后的战略反击阶段中,打破了德军对莫斯科的攻势,将其逐出莫斯科地域。而苏军的这次反击,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参考文献:《回忆与思考》

《方面军司令员日记》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