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飛翔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或許,有人認爲是佛教止殺、部落聯盟鬆散等原因,但現代氣象學家竺可楨通過一幅圖(見下圖),卻揭開了其中根源。原來,吐蕃崛起的時間,正是東漢到民國近2000年來的最高溫,持續的高溫期,讓高原冰雪融化,讓高原水草豐美,進而促使牛羊大量繁殖、農作物產量大幅增加。
吐蕃,是由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權,自囊日論贊至朗達瑪延續兩百多年,最強的時候,可與唐朝爭鋒,甚至一度讓唐朝頭破血流。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西藏地理位置獨特,因爲高原之故而沒有天敵,但歷史上西藏卻只崛起一個強大勢力——吐蕃,在其前後西藏一直屬於“配角中的配角”,這又是爲什麼呢?現代著名氣象學家竺可楨的一幅圖,揭開了吐蕃興衰之謎!
按照藏族的傳統,松贊干布是吐蕃王朝第33任贊普(約爲藏王之意),但實際上他才真正一統西藏,正式建立奴隸主統治的吐蕃王國。
公元前629—650年,松贊干布在位,國力非常強大,我們熟知的一個歷史事件可以證明,即文成公主進藏。貞觀十五年(641年),松贊干布至柏海(今青海扎陵湖鄂陵湖)迎娶唐宗室女文成公主,唐封他爲駙馬都尉、西海郡王。實際上,文成公主只是松贊干布的一名小妾。
李世民選擇和親,從側面反映出吐蕃的強大。
公元755年,唐朝爆發安史之亂,吐蕃趁機佔領了隴右,河西大唐的大片地區。在赤松德贊(755—797年)時期,吐蕃王朝的轄地大大擴張,東面與大唐大體上以隴山爲界,北到寧夏賀蘭山,南面以南詔爲屬國,790年後吐蕃佔據北庭、安西。
據藏文史籍記載,吐蕃還一度推進到喜馬拉雅山以南的恆河北岸,即深入如今印度地區。
總之,這一階段吐蕃國力和疆域都達到了巔峯,屬於西部區域的霸主,可以不用看任何人的臉色。
然而,進入9世紀以後,吐蕃開始急速由盛轉衰,不僅不能再向外擴張,而且國內統治岌岌可危,甚至爆發波及全國的起義浪潮,比如吐蕃隨軍奴隸在河隴地區發動了大暴動,自號“渾末”軍。
821年,吐蕃贊普主動要求與唐朝締結友好盟約,一改之前的咄咄逼人之勢。這時,曾經被吐蕃佔領的大唐北庭、安西也已經失去。
842年,吐蕃滅亡,此後青藏高原上再也沒能形成一個強大的統一的政權。
高原,就是最大的地利,敵人很難攻至青藏高原腹地,其上勢力可以輕易與敵人全面開戰,失敗也可以慢慢積蓄勢力,如此之優地利上,爲何青藏高原上只崛起了一個吐蕃?
根據下圖,可以看到吐蕃建國的618年前後,氣溫都比較高,到安史之亂時期達到峯值,吐蕃此時勢力也達到巔峯,但此後隨着氣溫下降,吐蕃急速衰敗,數十年後吐蕃帝國就此滅亡。氣溫下降促使吐蕃糧食減產、牛羊死亡,這就必然會撼動吐蕃的國本,隨之而來的吐蕃國內爆發起義浪潮也就可以解釋了。
由於青藏高原生產環境較差,一旦氣溫較低,就難以提供能滿足大軍的充足糧草,所以唯有吐蕃時期崛起,其他時段就成了“配角中的配角”。
透過上圖,不僅可以解釋吐蕃興衰,和青藏高原上爲何難以出現強大勢力,還可以解釋很多王朝的興衰,比如唐朝與吐蕃衰亡時間幾乎重疊,北宋南宋明朝滅亡時都處於超級嚴寒期等。古代社會民以食爲天,一旦氣溫驟降,就會導致糧食減產,民心不穩,最終就會爆發起義。而如果低溫期較長,那麼幾乎就註定了一個王朝的滅亡。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