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於現在高校學術腐敗問題,溫儒敏老教授也給出了自己的解釋,認爲背後的罪魁禍首就是科研過度項目化了。近日已經73歲的溫儒敏老教授,在青島大學做了一場關於《大學傳統與大學文化》的報告,講到興奮之處,他提出的“中國的大學越來越庸俗”,頓時讓活動現場的氣氛騷動起來,而他給出的理由,也讓現場的聽衆陷入了深思。

北大老教授:中國的大學越來越庸俗,他的理由爲啥讓人深思?

一百多年曆史的北京大學,秉承着“兼包並蓄”的校風,培養出了勇於批評,敢說真話的大師,他們鍼砭時弊,敢說別人不敢說的話,被稱作“知識分子”的良心。如今的北大也有一位直言不諱的教授,他就是溫儒敏,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在北大做了20年左右的中文系主任,還是山東大學的一級教授。

近日已經73歲的溫儒敏老教授,在青島大學做了一場關於《大學傳統與大學文化》的報告,講到興奮之處,他提出的“中國的大學越來越庸俗”,頓時讓活動現場的氣氛騷動起來,而他給出的理由,也讓現場的聽衆陷入了深思。

一、過度市場化

溫教授首先指出,過於由於高校的教育經費不是很足,許多的學校開始自己做企業,有的開始做各種培訓班,有的大學甚至開始濫發學位,不斷地擴招大學生……這要是賺錢的都做,這十幾年下來,雖然學校教育經費是有了,卻是敗壞了學校的風氣,人心也散了,教師們都沒有心思教學搞科研了,這都是教育過度市場化惹的禍。

二、過度項目化

對於現在高校學術腐敗問題,溫儒敏老教授也給出了自己的解釋,認爲背後的罪魁禍首就是科研過度項目化了。高校教師想要難道科研經費,就必須得具備一定的資歷和學術研究成果, 而學生成果,評教授、副教授都是看論文的,如此以來,就催生很多人走歪門邪道,論文抄寫,科研造假,成爲一種獲取經濟利益的手段。

此外教授還認爲,教授忙於科研項目,也讓他們沒有經歷去從事教學,導致大學本科的教學質量下降,他還以自己爲例子,從教30多年了,雖然是博士生導師,隔一年也要給本科生上一次課。

三、過度平面化

前些年,中國大學掀起了一陣合併風潮,實現了大學實力的增強,比如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都曾合併過其他的一些院校,吸收了別人的實力。 但是溫儒敏教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爲這樣只會讓大學個性特色,變得平面化、均質化了,大學變得千篇一律。在學科建設上求全,反而讓原本有自己的特色的專業院校,在大體系中被邊緣化,成爲一個弱勢院校。

四、過度折騰

最後老教授提出,現在的大學顯得有點瞎折騰,消耗了學校的資源,也辜負了很多學生的青春。他還舉例子說,北京大學過去搞實驗班,找了幾年的學生,後來搞不下去了,也沒有總結,簡直就是“無疾而終”。接着又搞弄出一個“元培學院”,急急忙忙的,顯得沉不住氣。折騰來折騰去,其實傷害最大的,還是那些無辜的學生。

以上就是溫儒敏教授,關於中國大學越來越庸俗的看法,也是他十分罕見的批評,你對此是怎麼看的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