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二年即洪武元年,北伐进展极为顺利,元廷退归漠北,朱元璋于南京建制称帝,国号大明。从洪武十八年至二十年,朱元璋先后颁布《御制大诰》、《御制大诰续》、《御制大诰三篇》以及《大诰武臣》等四篇诰书,包含法令、案例以及对臣民训诫等三方面内容。

【一二二三写正史的工科硕士】
文:李彦
欢迎转载分享盗文抄袭必究!
朱元璋画像
至正二十七年十月,时为吴王的朱元璋在铲灭陈友谅、张士诚等竞争势力后,整合军力命大将军徐达出师北伐。第二年即洪武元年,北伐进展极为顺利,元廷退归漠北,朱元璋于南京建制称帝,国号大明。
明朝的建立意味着宋亡近百年后,中原大地再次归于汉人之手,然而承接元末民不聊生的形势下新生的明朝却面临着内忧外患、百废待兴的局面。形势如此,出身贫寒见证元末惨剧的朱元璋便自然认为乱世初立、当用重典。
一、元末明初形势
元朝末年从上至下迅速堕落腐化,朝堂之上自皇帝起无人不骄奢淫逸,而地方官吏更是上行下效,巧立名目,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而且买官现象极为严重。此后至正年间,黄河泛滥,百姓深受其害,元廷于至正十一年征十五万民众修治黄河。
元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谁知本为造福千秋的大事却因底层官吏的剥夺盘削激起民愤,韩山童、刘福通等人便趁机发动叛乱,一时天下义兵大起,元廷的百年根基因此被摧毁。
作为元末暴政的见证者和经历者,朱元璋统一天下后深知吏治黑暗的危害,然而明朝政权初年却处处重现了元末的光景。
二、两个案例
一个新王朝的建立,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功勋阶级的诞生,靠着祖辈出生入死的打拼,功勋后人享受着与生俱来的优越,而逐渐忘记先辈创业之艰辛。这种颓废的现象在军队之中极为明显,明朝初年除了京师禁军以及边军等时有战事的精锐之外,其他卫所部队无不战力退化极为严重。
明军行军图
终洪武、永乐两朝,这些卫所军队战力一直处于退步的趋势。这种严峻形势之下,朱元璋、朱棣父子二人多次下发诏书,严禁军人荒废弓马技艺、转而以嬉戏、下棋、蹴鞠等游乐为生。
军队作为国家重器,因其天然的隐秘性,我们很难知晓其内部全貌,而政府官吏相对而言则要透明许多,也正因此,官吏触目惊心的腐败程度我们便能窥略一二。
一代雄主明成祖朱棣
明初四大血案之一的郭恒案之中,以户部侍郎郭恒为首,他们利用职务之变上下勾结,贪污赃款折合粮食数百万石。另一个侍郎韩铎甚至一次交易工匠一千五百名,获利银钞一万三千贯。
其他部门如兵部侍郎王志,利用逃脱兵役一事一次受贿二十二万。刑部郎中员外郎、主事都吏胡宁、童伯俊等人更是胆大包天,利用职务之便放纵包庇囚犯,接受贿赂四百八十贯。
此外地方官员贪赃枉法之事更是不胜枚举。据《明史》记载,常州府武进等县官员邓尚文等,竟然将当地百姓所缴纳的夏粮,抽出十分之一中饱私囊。浙西官司更是巧立名目,从收税各方面设置关卡,百姓缴纳两贯官税之后,还要额外的上交近九百文各类赋税,人民苦不堪言。
三、朱元璋的手段
这种相较于元末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官府昏暗行为,普通百姓无法忍受之余只能再次举兵反抗,据《太祖实录》粗略统计,号称“洪武盛世”的洪武十余年间就爆发了将近一百八十余次大小起义。
面对这种现象,朱元璋在王朝建立之处便多次告诫臣下:
“昔者元处华夏,实非华夏之议,所以九十三年之治,华风沦没,彝道倾颓……今将天下害民事理,昭示天下诸司;敢有不务公而务私,在外赃贪,酷虐吾民者,穷其源而搜罪之。斯令一出,世世守行之。”
熟料在极大的利益诱惑面前,大量高级基层官吏无不将这些戒敕抛之脑后,朱元璋忍无可忍便下定决心严惩腐贪。明初两大血案便因此酿成,自六部左、右侍郎如下,赃七百万,词连直、省诸官吏,系死者数万人。
此外,朱元璋还将规章制度以法律的形式保存下来,这也是《大明律》的来源。明太祖将吴国元年所草创的律令,于洪武六年更定,二十二年整备完整,此后在皇太子朱允炆的建议下修改了几条极为严苛的律令,最终更改成功的《大明律》于洪武三十年正式昭告天下。
大明律
而后朱元璋将群臣贪污之事以诰令形式昭告天下,“作《大诰》以昭示民间,使知所趋避”。从洪武十八年至二十年,朱元璋先后颁布《御制大诰》、《御制大诰续》、《御制大诰三篇》以及《大诰武臣》等四篇诰书,包含法令、案例以及对臣民训诫等三方面内容。
朱元璋以极为严苛的重典政策,使用极为暴力的手段将明初混乱的吏治拉回正轨,确保了朱家王朝初建的统治安全。然而一直广为诟病的是朱元璋过分迷信刑法威力,肆意屠杀祸害无辜甚众,却为这份本意澄清吏治的决心蒙上了阴影。
参考文献:
[1] 李素宁.朱元璋惩贪述论[D].
[2] 吴志鹏.论朱元璋重典治国[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