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宝宝容易哭闹是正常现象,但如果频繁哭闹,宝宝的咽喉部及鼻咽部粘膜容易充血、水肿,让呼吸道的变窄,另外,哭闹还会导致鼻腔分泌物增加,不利于气体的流畅,进一步加重宝宝睡觉打呼噜的症状。腺样体是鼻咽腔中的淋巴组织,宝宝鼻咽部的腺样体肥大也会引起打呼噜,不过,宝宝腺样体肥大是正常生理现象,如果因腺样体肥大而造成长期鼻塞或严重的打鼾,就是一种疾病了。

宝宝还小,本身鼻道较狭窄,容易阻碍气流通过,一旦身体出现异常症状或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鼻子就容易通气不畅,宝宝熟睡后也就打起呼噜来了。实际上,宝宝打呼噜通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情况,各位妈妈要注意分清:

生理性打呼噜:

1、哭闹次数频繁

宝宝容易哭闹是正常现象,但如果频繁哭闹,宝宝的咽喉部及鼻咽部粘膜容易充血、水肿,让呼吸道的变窄,另外,哭闹还会导致鼻腔分泌物增加,不利于气体的流畅,进一步加重宝宝睡觉打呼噜的症状。

2、睡姿不正确

宝宝打呼噜也有可能是睡姿不对造成的,想要确定这一点之需要让孩子换一个睡姿就可以了,如果宝宝翻个身不再打呼噜就属于正常现象,宝妈们不用过于担心。睡觉姿势最好是侧卧,然后把宝宝的头部稍微垫高一点。

3、枕头高度不适

如果宝宝睡的枕头过高,会导致宝宝颈部过曲,增加呼吸道原有的生理弯度,进而导致呼吸不畅通。

病理性打呼噜:

1、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是鼻咽腔中的淋巴组织,宝宝鼻咽部的腺样体肥大也会引起打呼噜,不过,宝宝腺样体肥大是正常生理现象,如果因腺样体肥大而造成长期鼻塞或严重的打鼾,就是一种疾病了。

2、呼吸道感染

由于宝宝的抵抗能力比较弱,空气中的灰尘和病菌都比较多,宝宝是非常容易感染细菌而呼吸道感染的。呼吸道感染就会导致打呼噜,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治疗,呼吸道感染不及时治疗很容易恶化,发展成一系列并发症,影响孩子的健康。

3、鼻塞

如果宝宝出现感冒流鼻涕的症状时,就容易发生鼻塞的情况,那么在睡觉时就有可能会打呼噜。情况比较轻微的时候,问题是不大的,但是情况比较严重的打呼噜,可能会影响到宝宝的呼吸状态,家长夜间要多注意下,发现宝宝呼吸气息比较重就要尽量帮宝宝疏通鼻孔,保证宝宝的正常呼吸。

宝宝睡觉打呼噜如何预防

各位妈妈已经知道,宝宝睡觉打呼噜会影响身体健康,如果宝宝和妈妈睡在一个房间,还会影响妈妈的睡眠质量。那么宝宝打呼噜的毛病应该如何预防呢?

1、改变睡姿

宝宝偶尔睡觉打呼噜可能是睡姿不当引起,所以妈妈不妨调整一下宝宝的睡姿,建议尽量采取侧卧睡姿,利于鼻腔通气。

2、调整枕头高度

用枕头适当垫高宝宝头部,可以使舌头不过度后垂而阻挡呼吸通道,进而减少宝宝打呼噜。

3、增强体质

增强宝宝的体质可以减少上呼吸道感染几率,从而减少打呼噜。这方面,妈妈可以从增加食物的营养性和加强宝宝的身体锻炼做起。

4、定期体检

定期带宝宝到正规医院做体检,让医生详细检查宝宝的鼻腔、下巴骨部位、咽喉有无异常,有问题早发现,可以有效避免打呼噜。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应1-2周做一次检查;6月龄以内的宝宝每月1次;6月龄以上、1岁以下的宝宝每2月1次;1-3岁宝宝半年1次;3-18岁则每年1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