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劉娥本是蜀地孤女,一介平民,長大就成了歌女,不但歌聲婉轉動聽,還善於播鼗(一種類似撥浪鼓的樂器),後至京師,十五歲時,與當時的三皇子趙元侃(後改名爲趙恆)相愛,入三皇子趙恆(即日後的宋真宗)王府。宋真宗的皇后劉娥,不得不說她是一個奇女子,是宋真宗趙恆的第三任皇后,宋朝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主,常與漢之呂后、唐之武后並稱,後世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宋真宗章獻明肅皇后劉娥

宋真宗皇后劉娥:想做武則天第二,卻因一件事差點讓劉氏家族陪葬。

宋真宗的皇后劉娥,不得不說她是一個奇女子,是宋真宗趙恆的第三任皇后,宋朝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主,常與漢之呂后、唐之武后並稱,後世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一介歌女

劉娥本是蜀地孤女,一介平民,長大就成了歌女,不但歌聲婉轉動聽,還善於播鼗(一種類似撥浪鼓的樂器),後至京師,十五歲時,與當時的三皇子趙元侃(後改名爲趙恆)相愛,入三皇子趙恆(即日後的宋真宗)王府。 宋真宗即位後,劉娥封爲美人。八年後,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冊封爲皇后 。

說起來,她跟西漢時平民歌女衛子夫的身世經歷比較相似,都是一介歌女,日後竟成爲了一國的皇后,這一點確實不容易,值得點贊。

平民皇后

沒想到因爲身份卑微,被趙禎父親宋太宗趙光義知道後,大爲光火,強烈要求退貨,要不說強扭的瓜確實挺甜,很多情侶戀人都是,相愛着就分手了,被家長逼着分手,反而起到了相反的結果,兩人難捨難分。

但是迫於父命難違,趙元侃卻揹着父親宋太宗玩起了金屋藏嬌的妓倆。宋太宗見三皇子憔悴消瘦,就問趙恆乳母,皇子身邊有何人?乳母本就不喜歡劉娥,就把劉娥入府的情況說給了太宗皇帝。太宗聞聽皇子與出身微賤且來歷不明的民間女子廝混,大怒,令趙恆將劉娥趕出王府。

年輕時的劉娥只能與趙恆“地下戀情”

不久,又爲趙恆賜婚,新娘系出名門,爲宋朝開國功臣潘美的女兒。趙恆不敢違抗父皇之命,又難捨劉娥,將劉娥祕密安置在王府指揮使張耆家中,不時私會。張耆見是皇子極愛之人,侍奉劉娥甚爲謹慎小心。 爲避嫌,張耆從此不敢回家居住,在外面另選了一處宅子安身。

沒想到劉娥運氣不錯,又或者說宋真宗的兩位皇后紅顏薄命,先後熬死了兩位皇后。

大將軍潘美的女兒潘氏,16歲的時候,宋太宗趙光義將她賜婚給韓王趙恆,封爲莒國夫人。六年後,端拱二年五月,潘氏逝世,享年僅二十二歲,未留下任何子女。

章穆皇后(975年-1007年),郭氏,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宋真宗趙恆第二任妻子,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次女。淳化四年,真宗爲襄王,宋太宗爲之賜婚。十七歲的郭氏入襄王府,封爲魯國夫人,不久又晉封爲秦國夫人。真宗於至道三年三月即位,五月冊立郭氏爲皇后。

景德四年(1007年),郭後隨從真宗巡幸西京,回宮後病崩,享年三十二歲。

於是,劉娥再也沒有對手了,但還是經過一番曲折,最後才登上皇后之位,古代門第成見很大,因身世卑微,宋朝大臣們都不同意她成爲皇后。

宋真宗欲立心愛之人劉娥爲後,寇準、李迪、向敏中、王旦等重臣皆以“劉娥出身微賤,不可以爲一國之母”爲由,表示堅決反對,也爲日後天禧末年,劉娥與寇準等人激烈對抗,埋下了根源。

參知政事趙安仁不但反對劉娥爲後,還提出了另一個人選——出身高貴、前宰相沈倫的孫女沈才人。這一招確實太狠了,沒想到宋真宗鐵了心要立劉娥爲後,悶悶不樂,很不高興,,王欽若趁機進讒言,說趙安仁請立沈氏是爲私,真宗很快將趙安仁遠斥,立沈氏爲後的決議就不了了之了。

劉娥備受宋真宗寵愛,沒想到卻又犯了一個古代嬪妃最致命的錯誤,那就是跟趙飛燕一樣,備受皇帝寵愛,卻無所出。

說起來,趙飛燕也是一位歌女,歷史不會重演,但歷史有時就是這樣的類似。。

趙飛燕(公元前45年—公元前1年),趙氏,號飛燕, [舞蹈藝術家。獨創“掌上舞”、“踽步”。 出身京師長安平民之家,選入宮中爲家人子(即宮女),後在陽阿公主處學舞,爲漢成帝劉驁第二任皇后,然而趙飛燕專寵十數年,也是無子嗣。

遲遲沒有身孕,劉娥暗自擔心對於其他嬪妃懷有身孕,當然對她是不利的,這次棋高一着,於是劉娥心生一計,讓她的侍女李氏受真宗寵幸,爲宋真宗生下了當時唯一的皇子。皇子還在襁褓中,在宋真宗“愛的默許”下,劉娥就將真宗的這個皇子取爲己子,並且讓楊淑妃代爲養育,這就是日後的宋仁宗。

宋史·本紀·卷九:仁宗,諱禎,初名受益,真宗第六子, 母李宸妃也。

這一歷史真相,也成爲之後“狸貓換太子”的劇本埋下了伏筆。

決定劉家命運的生死抉擇

這樣的宮闈祕聞,當然是知道的越少越好。但是俗話說,沒有密不透風的牆,一些相關的知情人和流言還是有的,甚至宋朝好一些大臣都略有所聞,只有宋仁宗趙禎矇在鼓裏。

作爲宋仁宗趙禎的生母李氏,作爲養母的她自然很是戒備。

最終,抉擇來了。

明道元年,仁宗的生母、嬪妃李氏病逝,太后劉娥沒有公開治喪,並準備以普通嬪妃的禮儀對待仁宗的生母李氏。當時劉娥的近臣,宰相呂夷簡朝令時提出此事,太后驚急地說:“宰相也管宮中事嗎?”劉太后忙讓仁宗皇帝退朝後,並獨自召見呂夷簡。

《宋史》記載,呂夷簡上奏道:“聞禁中貴人暴薨,喪禮宜從厚。”

呂夷簡針鋒相對地說:“太后不爲日後保全劉家着想嗎?”一句話震住了太后,後來才祕密下詔以皇后禮下葬李氏。

劉娥身爲太后時攝於她的威嚴,自然沒人敢說什麼。劉後一死,宋太宗的第八子趙元儼,立即迫不及待地告訴了宋仁宗趙禎,他的身世真相。

宋仁宗如遭五雷轟頂,半信半疑中向宰相呂夷簡求證,得到證實後,立即號嚎大哭,悲痛不已,隨即下詔自責,派人召來舅舅李用和,由他親自去查驗李氏的棺木。

因爲趙元儼暗示李氏是被劉娥謀害,宋仁宗立即派御林軍包圍了劉氏家族的住宅,準備一旦證據確鑿,就要對劉氏家族大開殺戒。

當宋仁宗親自趕赴安放李氏靈柩的洪福院時,棺木已經打開,只見被水銀保護起來的李氏穿戴着皇后的服飾,安詳地躺在棺木中,容貌栩栩如生。宋仁宗親眼所見,這才嘆息道:“人言豈可盡信?諸位大臣冤枉太后了。”

隨後下令撤除了包圍劉宅的兵士,並在劉娥的遺像前焚香禱告,說:“從此太后平生分明矣。”

可以說,劉氏家族得以保全,完全是宰相呂夷簡有先見之明。倘若當日劉娥一意孤行,堅持按宮人禮儀安葬李氏,她的身後之事及劉氏家族的命運真是不堪設想。

參考資料:《宋史 ·呂夷簡傳》《宋史·本紀·卷九·仁宗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