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之前沒有武則天,武則天之後無數人想當武則天!

劉娥是一個最有可能成爲武則天第二的人,她“性警悟,曉書史”,而且手持宋真宗遺詔:“軍國大事權取皇太后處置”的遺詔。而且她垂簾聽政11年,宋仁宗趙禎從一個13歲的小孩子,長成24歲的成熟皇帝,劉娥沒有一點放權的意思。

作爲皇太后的劉娥,垂簾聽政達11年之久,在宋朝8位垂簾聽政的皇太后中,她是聽政時間最長,權力最大的,不但形式上擁有了皇權,還真正實施了皇權。她當政期間“事皆決於後,以致中外爲憂”!當時方仲弓上書請她效仿武則天,程琳向她敬獻《武后臨朝圖》而她卻撕碎圖怒斥道:我不做這種對不起大宋祖宗的事。

劉娥真的不想當皇帝嗎,有人認爲劉娥之所以沒有稱帝,是她顧念與宋真宗的感情,想着自己歷經數十載,才創下這宋朝盛世的局面,她想爲自己留一個流芳百世的美名。

但其實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西北政法大學的博士王鴻波給出了這樣的分析!

宋朝防範外戚制度,敢言天下的諫官

趙匡胤取代柴氏而自立,爲了鞏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定了嚴密的親屬迴避法,甚至限制宗室,外戚。因此宗室的權力很小,皇家貴族的親戚更是難以在朝中任要職。

到了宋朝時期,政治結構已經發生了變化,形成了一個以士大夫爲基礎的文官體制,取代了以前的宮廷貴族世代相傳的局面,文人都可以通過科舉入仕。

在宋真宗時期,創立了臺諫制度,諫官的權力越來越大,一言不合就開噴,而且宋朝又有不得殺文人的潛規定。使宋朝的文人多以標榜自己“忠君愛國、正直爲主”,他們的參政熱情非常高,以輔佐君王,創立清明治世爲己任。

在宋朝時期,沒有文官不敢說的事情,像包拯這樣的諫官,直接把口水都噴到宋仁宗臉上了,宋仁宗也不敢發火。

雖然當時劉娥掌權,朝堂之中她有絕對的話語權,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她爲趙宋王朝服務的基礎上,若一旦想推倒自己稱帝,那文官們估計一人一句話口水都能把劉娥給噴死。

稱帝需要的社會根基

篡位當皇帝是必須要有官僚集團、軍事集體支持的,她雖然執政多年,但並沒有某一個官僚集團力挺她。

宋朝經過五代十國的混戰,在唐以前的門閥家族已經衰微,朝廷官員不再像以前那樣被門閥世族所壟斷。同時宋朝的文官制度空前發達,文人相輕使得許多官員之間因政見不合,而發展到個人之爭。再加上科舉考試製度,即使是寒門學子也一樣可以登堂入仕。

在這種背景條件下,第一無法形成官僚集團,第二劉娥也沒法再籠絡寒門學子,在這種事態下,劉娥只能成爲個人代表。

所以綜上兩點,劉娥並不是不想稱帝,而是根本不敢,她不稱帝比稱帝得到的更多。

武則天的前車之鑑

武則天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女皇帝,她憑一己之力建立武周15載,但在神龍元年,卻被五王政變推翻,82歲的她在宮中淒涼地死去,最後還被剝奪了帝號。後來想效仿武則天的韋皇后和安樂公主都以悲劇性結尾。

在男權爲主的封建社會,一個女人想稱帝,即使牛逼如武則天,最後也留下一個譭譽參半的名聲,這事也給了劉娥警戒和思考。

從表面上看她雖然沒有稱帝,但她實際已經掌握了大權,比皇帝更像皇帝。

她剛開始垂簾聽政時,借用丁謂,曹利用等人,然而當丁謂顯赫一時,而她不再需要他們時,便隨便找了一個理由處置了丁謂,連當初阻止她做皇后的掌權大臣都一起報復了,把寇準貶到了雷州,李迪貶到了衡州。

她當政期間,重用晏殊,王曾,改革科舉制度,減免賦稅,開墾良田,興辦榷場,治理黃河水患等,雖無皇帝之名,但卻有皇帝之實。

中國曆來都禁止女人干政,特別是在傳統觀念極強的宋朝,一個女人走到政權的前列,已經遭受了許多非議,劉娥當政期間,更是被大臣多次上書,讓她撤簾還政,如果想再往前走一步,宋朝的文官就能拿出口誅筆伐的架勢,噴到劉娥無地可容,更何況當時宋仁宗已經成年了,文官們更有維護趙宋王朝正統的理由。

綜上,劉娥不稱帝反而比稱帝得到的更多,她自己對這點也是看得十分清楚,她當政11年,不僅得在身前得到了實權,還在身後得到了美名,以“宋朝第一位垂簾聽政的皇太后”的身份記於史書之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