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康希諾生物(以下簡稱“康希諾”)發佈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臨牀試驗Ⅰ期研究結果,業內稱之爲謹慎的積極表態。然而同日,康希諾股價不漲反跌。牛津大學同條技術線路新冠疫苗失敗等被認爲是康希諾股價大跌的原因。此外,與加拿大Precision NanoSystems公司(以下簡稱“PNI公司”)合作研究另一種新冠疫苗也被業內解讀爲康希諾在尋找替代方案。有着“港股疫苗第一股”之稱的康希諾雖然擁有較強的研發優勢,但在產品尚未實現商業化、公司未實現盈利的當下,康希諾能否保持搶跑狀態備受關注。

  原因一:前輩失利

  5月25日,康希諾披露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腺病毒載體)臨牀試驗Ⅰ期研究結果,這是全球首個新冠疫苗人體試驗結果。結果顯示,該疫苗接種後28天可耐受,並具有免疫原性。健康成人中,對SARS-CoV-2的體液反應在接種後第28天達到峯值,接種後第14天產生快速的特異性T細胞反應。發現表明,上述疫苗值得進一步研究。

  同日,公司股價跌幅超10%。截至收盤,康希諾跌13.92%,報191.1港元,成交額超15億港元。

  對於股價下跌,康希諾相關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公司運營一切正常。

  實際上,近日康希諾股價一直處於震盪狀態。5月21日,康希諾股價盤中一度從高位跌超30%。市場猜測稱,康希諾股票大跌受牛津大學同樣採用腺病毒重組技術的新冠疫苗試驗失敗消息波及,以及與PNI公司合作研發第二條技術線路(mRNA疫苗)的新冠疫苗有關。

  據悉,此前宣稱最快將於今年9月就可投入使用的牛津大學ChAdOx1 nCoV-19新冠疫苗日前遭遇挫折。該疫苗採用了和康希諾新冠疫苗同類技術路線(腺病毒載體),動物實驗結果顯示,ChAdOx1 nCoV-19新冠疫苗不能阻止獼猴感染病毒,也不能阻止動物將病毒感染傳播給其他人。

  此外,與PNI公司合作啓動mRNA疫苗的研發被市場解讀爲,康希諾爲腺病毒載體疫苗尋找Plan B。5月20日,PNI公司發表聲明稱,公司與康希諾將基於PNI公司的RNA疫苗技術平臺,共同研發針對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mRNA-LNP疫苗。

  康希諾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宇學峯表示,公司團隊一直致力於開發安全、有效的疫苗,以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由於RNA疫苗不需要細胞培養,利用合成遞送,且製造規模更小,因此公司與PNI公司的攜手,可以加快mRNA-LNP候選疫苗的開發過程,且可能給疫苗行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原因二:Ⅲ期困難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越來越多的藥企相繼進行新冠疫苗研發。據世衛組織日前透露的數據,全球已有超過120個新冠疫苗在研發,而實際數量還要更多,其中部分正在進行臨牀評估。

  截至目前,我國有智飛生物、華蘭生物等超過20家的醫藥企業正在開展新冠疫苗的研製工作。不過,上述疫苗研發多處於臨牀前研究階段,僅有包括康希諾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在內的5個新冠疫苗進入臨牀試驗階段。

  4月,康希諾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在國內展開Ⅱ期臨牀試驗,成爲全球第一個啓動Ⅱ期臨牀試驗的新冠疫苗。隨後,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的滅活疫苗、科興控股旗下科興中維的滅活疫苗克爾來福等相繼進入臨牀試驗階段。

  在業內人士看來,Ⅲ期臨牀試驗是疫苗研發企業共同面臨的挑戰。一支成功的疫苗需要達到安全與有效兩個指標。其中,Ⅲ期需要在更大範圍的人羣中評估疫苗的安全性與有效性,通常需要成千上萬人。不過,目前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新冠發病率低,後續開展Ⅲ期臨牀試驗困難,難獲得常規支持批准上市所需要的Ⅲ期有效性數據。

  “從目前來看,新冠疫苗在國內做Ⅲ期臨牀是無法獲得預期結果的。”疫苗專家陶黎納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國內企業可以到疫情流行區開展Ⅲ期臨牀,這需要當地配合,需要一定的時間。此外,進度最快的企業可以等待其他疫苗的Ⅲ期臨牀結果。如果其他疫苗確認能夠預防病毒,且明確達到保護的標準(比如抗體水平和細胞免疫水平),我國疫苗可以參考這些標準來批准上市。

  原因三:持續虧損

  疫苗研發需要持續的研發和資金投入,加速產品商業化實現整體盈利是康希諾提振市場信心的重要措施之一。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爲,由於持續的研發投入,康希諾仍處於虧損狀態。“藥物研發時間較長,中途失敗案例時有發生,投資者一直沒看到康希諾核心商業化產品出現是導致公司股價下跌的原因之一。”

  康希諾的核心業務爲創新疫苗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康希諾已建立覆蓋13種傳染病的16種疫苗的研發管線,其中包括2017年獲得批准的全球創新重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重組結核病疫苗以及目前在研的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等。康希諾重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成功上市,成爲世界上首個獲批的可用於埃博拉流行控制的應急儲備用疫苗。不過,上述產品尚未給公司帶來增利,而其他在研產品還未實現上市。

  疫苗產品未實現商業化銷售,康希諾一直處於虧損狀態。自2016年至今,康希諾一直處於虧損狀態。2019年,康希諾虧損增至1.57億元,與此同時,公司研發費用爲1.52億元。

  康希諾也意識到盈利問題,將推動產品商業化作爲未來發展的重點。宇學峯表示,過去近十年,公司集中於創新疫苗技術和產品研發,接下來,公司發展重點是產品商業化。“中國和國際新興市場對新型高品質疫苗潛在需求巨大,憑藉公司已經擁有的領先技術,在未來市場競爭中公司相信能夠獲得優勢。”

  2019年12月,該公司的ACYW135羣腦膜炎球菌結合疫苗“曼海欣 (MenhyciaTM)”被正式納入優先審評品種名單。作爲國內首個進入該名單的四價流腦結合疫苗,有望填補國內此類疫苗產品的市場空白。

  2020年1月,康希諾向科創板遞交招股書,通過募資,專注研發生產和商業化符合中國及國際質量標準的創新疫苗。2020年4月,康希諾科創板IPO過會,成爲“A+H”疫苗概念第一股。

相關文章